煉獄(一)

(2004上海 )
馮正虎 著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馮正虎的冤獄事件所反映出的中國社會問題

(代序)

對於個人來說,這個冤案已成為歷史,馮正虎已承受了司法審判不公正的惡果,即使平反,也無法彌補三年冤獄所造成的傷害。但是,對於社會來說,這個冤案的存在仍然表明法律的權威遭受褻瀆,法院失去公信力,是上海文明的恥辱。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恢復法律的尊嚴,就必須清源正本,糾正錯案。所以,馮正虎出獄後,繼續依法申訴。並且,讓公眾評判本案,辨明是非,樹立依法行政、尊重人權、法無禁止即自由的觀念。每個人都自覺地去爭取與捍衛自己的公民權利,就不再有侵犯人權的冤案發生。這一事件反映了中國社會當前存在的下述一些問題。

1. 公民的出版自由

中國法律法規沒有禁止公民的出版自由,但是行政部門卻在隨意侵犯個人、單位的出版權利。新聞出版局應該是政府的一個部門,是政府有關新聞出版方面的管理部門,有建議權,管理權、督促權、處罰權、但它不應該是新聞出版專賣局,可以壟斷新聞出版業務。新聞出版局許可著作權人或國家批准設立的出版社對本社出版物的發行權是沒有法律依據的。沒有發行權的出版自由是虛假的。出版社與著作權人的發行權均依據《著作權法》第九條得以保障。而且,根據《著作權法》第五十七條指出,“本法第二條所稱的出版,指作品的複製、發行。”《出版管理條例》第三十八條規定,“ 出版單位可以發行本出版單位出版的出版物,不得發行其他出版單位出版的出版物”。

2. 評判出版物是否合法的標準

評判一部出版物是否合法的標準應當是法律,而不應該是依據新聞出版局的主觀“鑑定”或“批復”。行政主管部門的標準會因人因地而異,其結果導致冤案層出不窮,盜版等非法出版物禁而不止。其實,在中國已有一條統一的法規標準,即《出版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只要作品的內容不違背《出版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禁止條款,作者就可以行使出版自由的權利,每部出版物都是合法的。新聞出版局的行政必須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與法律的制約。

3. “法律倒置”的觀念在中國盛行

在“法律倒置”的觀念盛行的社會裏,行政部門的批復,甚至政府官員沒有法律依據的個人講話,都會高於法律,成為“上位法”,久而久之人們也習慣了,法律擱在天上,遺忘了,“潛規則”卻成了人們普遍遵守的“法律”,有人真的要出來依法行使自己的公民權利時,行政部門某些官員反而會追究他違法,司法部門的某些法官也會判他有罪,連一些專家都會認為行政部門的批復是“上位法”,這是一個普遍存在又被默認的“違憲違法”現象。侵犯公民出版自由的上海案例—–馮正虎的冤案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今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行政許可法》會漸漸改變這個“法律倒置”的觀念,使行政機關在憲法法律的制約下行政,限制國家機構的權力,保障公民的權利。

4.國家(官僚)本位是司法公正的最大障礙

導致這起冤假錯案的根源就在於以行政機關的“紅頭文件”取代國家的法律法規。沒有法律規定:出版物出版經過出版社批准後,還需經國家主管部門批准。法律為有關部門“傾斜”之後,司法不公正的問題便隨之滋生,同時憲法規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也遭到破壞。在對於天倫公司立案偵查、起訴、一審的審判中都很模糊地指控,天倫公司違反國家規定。直到二審的裁定書才比較清楚地指控,天倫公司“違反國家規定,未經國家新聞出版管理部門的批准……”。這種認定表明,對天倫公司的刑事追究一開始就錯了。違反國家規定的定義已在《刑法》第九十六條作了嚴格的規定。天倫公司根本沒有違反國家規定。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均是法人,也必須遵守國家規定。如果法官公正地將個人與國家機關處於平等的訴訟地位,就不會迷信行政機關的“紅頭文件”,而且首先要審查行政機關的行為是否合法,這樣大部份冤假錯案就可以避免。因此,國家必須要尊重與保障人權,法官必須要樹立司法為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

5. 法律條款的粗疏與法院的缺位是司法行政化得以存在的基礎

本案運用的《刑法》第二十五條第(四)項中的“其他”給司法解釋留下立法的空間,而司法解釋中的“其他”又使司法行政化有了空隙。《上海日資企業要覽(2001年版)》中文版、《中國日系企業要覽(2001年版)》日文版電子出版物顯然不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至第十條規定的非法出版物。那麼,認定它是其他非法出版,又有誰來認定?依據甚麼法律法規?判定其他非法出版物的司法審判權屬於法院,還是出版行政機關?依據法律法規,還是依據出版行政機關的部門意志?如果法官的審判偏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司法原則,他就會偏信行政機關的紅頭文件或鑑定報告,照單判決,適用法律不當,使法院實際上會

成為行政機關的附庸。在法律社會裏,法院沒有負起最具權威的獨立司法審判機關的責任,就會淪落為地方行政部門非法行政或豪富不正當斂財的幫兇,致使國家的統一法制分崩離析,褻瀆法院的尊嚴,詆譭法律的權威,社會正義與司法公正難以實現。

6. 法院失去公信力

在法律時代,背叛正義所需的已不再是暴力,而是技巧。這類技巧無非兩種,一是曲解法律,二是玩弄證據。權力機構不受制約,法律就會成為權力者掌中的玩物。沒有忠於法律的信念,司法程序形式上的公正只是華而不實的裝飾品。只需要有偏記、偏寫、偏聽的技巧,也可稱“一半原理”,就能輕而易舉地製造一個冤假錯案。在審訊時,記錄一半供述;在寫起訴書時,拼湊一半證據;在一審時,偏聽公訴人的這一半,忽視被告人的那一半;在二審時,偏聽一審判決的這一半,不聽上訴人的那一半。被告人有辯解、上訴、申訴的權利,司法工作人員可以不記、不寫、不聽,其結果偏聽則暗,冤假錯案就定局。不公正的司法審判使當事人蒙受冤屈、淪落牢獄,同時也損害了法律的權威,使法院失去公信力。正如培根的一句名言:“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幾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卻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7. 形同虛設的司法救濟權

依據法律,每個冤案的受害者均有申訴權,但這一司法救濟權是形同虛設的。法院自己規定的受理申訴人申訴次數的限制,使一些不稱職的法官可以逃避對錯判重新審理的責任,實際上剝奪了《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三條規定的當事人的申訴權利。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在二審時(2001 年8 月),沒有給予馮正虎公開庭審的機會,初次申訴時(2002年9)又不給予馮正虎面對面講道理的機會,一紙告知,剝奪了馮正虎的司法救濟權利。但是,馮正虎依法於2003年3月、馮正虎的親屬於2003年5月分別繼續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訴。最高人民法院將申訴材料轉回給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處理。但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不出面答覆,卻讓下級法院去敷衍。下級法院是無權處理或修正上級法院的判定,惟有本級或上一級法院才有權處理或修正本級或下一級法院的判定。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法官的這一做法明顯違反司法程序。本案的審判實體不公正,最終又導致司法程序的不公正。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逃避回覆的責任,而最高人民法院至今又尚未給馮正虎直接回覆。馮正虎出獄後,又分別向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寄出申訴信,但至今仍是杳無音信。最高人民法院去年已向全國人民作出承諾:限時回覆申訴來信來訪。這個限時需要多少時間?沒有人知道。最高人民法院曹建明副院長今年7月2日宣佈:全國法院要在今年8月底之前全面清理涉訴上訪案件。但願這是真話,法院真正能承擔起伸張社會正義、保證社會穩定的責任。由於法

院缺乏公信力,又不回覆申訴人的來信來訪,喪失司法公正的最後防線的作用,致使中國的信訪洪峰形成,衝向社會,衝向北京,在法律途徑外尋求公正,威脅到社會的穩定。法院是法律實施的裁判者,它的權威是建立在司法公正的基礎上,無論是依法審判,還是依法糾錯,都是在增強法律的權威,同時也在提高司法部門的公信力。法院是解決個人、團體、國家間糾紛、緩解社會矛盾的最終裁判所,也是保證社會公正的最後防線。它是冤假錯案的製造者,也是冤假錯案的清除者。如果法院都不顧法律的權威,只是顧及本部門或個別法官的利益,堅持錯案或拖延受理申訴,那麼這個社會就沒有公正而言。沒有司法公正,就沒有法律權威,人們只能在沒有法律秩序的社會中衝撞,用權力金錢或身體去維護或追求自己的利益,這樣的社會能持久穩定嗎?無論是高官厚祿之士,還

是山野的草民,都會禍在旦夕,沒有安全感。

8. 中小私有企業容易受到司法不公正的侵犯

加強企業法人觀念,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法制基礎與經營環境,無論是國有企業、集體企業,還是私有企業,作為企業法人在法律意義上均是平等的,沒有大小之分,不受歧視,禮遇相同。而且,企業法人與作為自然人的法人代表在法律上也應該有區分,其行為與責任也是不同的,但是,在實際的行政管理過程中,有些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對企業法人的觀念不強,往往把具有企業法人資格的私有企業的行為等同於個人行為。在本案的處理上就有這種傾向。天倫公司是私有企業,它的行為似乎就是個人的行為,而同濟大學出版社是國家的,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是政府的一個部門,它們的行為就不是個人行為。這樣,個人對國家,維護國家的利益,私有企業就成了犧牲品。如果天倫公司也是國有單位,天平平衡了,馮正虎這個法人代表只要負領導責任,或許與同濟大學出版社的法人代表一樣,可以免去牢獄之災。這雖然是個案,但只要細細觀察一下,這種不公正的觀念在上海還是很盛行的。上海改革之前是計劃經濟體制的重鎮,國有企業為天下,在這種經濟基礎上形成行政管理思想當然是根深蒂固的。但是,上海現在已轉為市場經濟,如果不樹立企業法人的觀念,就不可能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法制基礎與經營環境,大力扶持中小企業(將來其中大部份是私有企業或私營企業)的政策就會空洞化。因為,沒有中小企業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最好的經濟政策也難以奏效。上海的活力不僅要依靠大企業,而且更主要來源於生氣蓬勃的中小企業,這是民間的活力,創新的活力。

9. 窒息中華民族的創新精神

一個民族的振興就在於有創新精神,而這種創新精神起源於一個有利於創新的寬容的社會環境。創新的過程中難免有違規現象的出現,但只要創新的結果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利於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政府部門就應該給予支持與關照。允許犯錯誤,允許不規範,並在創新的過程中也發展新的行政管理方式,保護與鼓勵創新,這就是有利於創新精神形成的寬鬆環境。而且,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與發展,對行政管理部門也是一個新的課題,現在的或新建立的規章也不一定完全適合,這需要行政官員有寬容的精神,有培育新生事物的熱情,還要不斷學習。如果本案成立,違規被視為犯罪,那麼這個社會還會有創新者嗎?或許只有極個別以天下大任為己任、願承受苦難的先驅者。

電子出版物的製作出版是一種更具創新特點的事業。信息產業等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需要資金,但更需要創新力,特別是民間的創新力。沒有創新的精神與動力,就沒有新的技術、新的產品,也就沒有新的產業。對上海來說,需要民間不斷創新,才能形成一個強勢的產業。上海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不缺錢,也不缺人才,缺少的是一個培育創新精神的寬容環境。

10. 殺鳳容易,引鳳難

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其實是人才之間的競爭。海外人才最重要的一大部份是海外留學人員,這是派出國與所在國爭奪的人才資源。吸引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是提高中國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方針。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歡迎海外留學人員回國是真誠的,而且儘量提供各項優惠條件也是一個事實,天倫公司作為留學回國人員企業2000年10月24日~28日應邀參加第二屆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展示就是一個實例。在第二屆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期間,新聞媒體一致把留學人員企業創業區譽為“工博會”的亮點,提出了“築巢引鳳”到“以鳳引鳳”的吸引人才措施,也就是把創造良好的環境吸引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的措施,提升為以留學回國人員的創業示範與實際成果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

但是,馮正虎的冤案事件,使上海政府苦心經營的成果瞬間被摧毀,對國內外放出一個甚麼信號?殺一儆百,阻止了將要飛回國的鳳,也使已紮營安居的鳳心有餘悸,尋機逃生。儘管此地經濟政策優惠,創業機會甚廣,但生存環境不穩定,不安全,公民的基本權利也難以保障,誰敢棲身創業,長留此地。要回國報效也只好飛往祖國的其他地區。以物質利益優惠的政策來吸引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只是下策,各個地區都會使用此策,或許比上海更優惠,只有營造一個適應創新的寬容環境才是上策。一般回國創業的留學人員均有專長、技術或資金,工作能力亦很強,只要有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他(她)們就能發揮才華,創造財富,在體現個人價值過程中,也為國家和所在地區的發展作了貢獻。

留學人員有優點,愛國愛家鄉,法制觀念強,有專長、技術、海外關係,熟悉海外發達國家的技術、產品與管理經驗,是海外對華投資的先導與示範。留學人員也有弱點,僅僅基於對中國憲法及其法律的瞭解而行事,對政府部門的規章瞭解很淺,對行政管理部門的“黑箱操作”更是不瞭解,因此,在創業的過程中容易犯規操作,尤其發達國家的中國留學人員長期在政策穩定、自由創業的環境中生活與工作所形成的價值觀念、工作行為準則,不一定適應中國或地方的政府管理體制。當然,中國政府部門的行政規章與方法也在不斷改革,逐漸與國際接軌。這些海外留學人員滿腔熱情回國創業,但自衛能力、防範意識很差,容易犯自由主義的錯誤,因此需要當地政府為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營造一個自由創業的寬鬆環境,發揮特長、取長補短、珍惜人才、熱情指導、允許創新、寬容犯規。這種寬容精神不僅僅是政府部門對外部門具備,而是所有的行政部門都應該具備的,一個良好的投資與創業環境是所有行政部門的共同努力。殺鳳容易,引鳳難,一個行政部門的工作失誤,就會破壞整個大局。

11. 上海的恥辱

這起冤假錯案創造了一個先行者,馮正虎為中國新興的電子出版事業付出了失去人身自由的代價,這是他個人的不幸。同時,上海也蒙受奇恥大辱。任何一個文明國家,文明城市決不會禁止出版一部有益於社會的作品,壓制企業的創新行為,更不會將創新者視為罪犯,予以迫害。上海是一個文明國際大都市,卻遺憾地出現了這個落後、野蠻的案例。司法工作人員在製造這個冤假錯案時,或許沒有考慮到這個極大的負面影響。信息化社會中,一手遮天已難以做成,無論好的信息,還是壞的信息,最終會流入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馮正虎坐牢一天,也是上海蒙受恥辱的一天。不平反昭雪,上海文明就永遠無法抹去這一恥辱,國家的聲譽也受到極大的影響。有錯必糾,才能清源正本。既可還馮正虎與天倫公司的清白,又恢復了國家與上海的聲譽。一個人、一個機構、一個國家不可能不犯錯誤,但是如果機體是健康的,沒有病入膏肓,他就有免疫力或自動康復的機能,犯了錯誤就會改正。

本案的情節簡單,難在觀念。國家(官僚)本位是司法公正的最大障礙,使刑法的三大原則(罪刑法定原則、罪刑相適應原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難以貫徹。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頒布前的年代,尤其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前,任何行政機關都可以隨意設置許可權,紅頭文件大於規章、規章大於法規、法規大於法律的“法律倒置”現象比比皆是,公民的基本權利是難以保障的。現在,時代變了。在中共十六大後,開啟了一個從國家本位回歸到個人權利的時代,尊重憲法、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人為本、無法律就無行政、法不禁止即自由的理念已逐漸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文化。因此,三年前判定的冤假錯案已與當今的社會格格不入,必須重新審理,有錯必糾。而且,通過個案的平反,可以表明今天與過去的區別,反映中國社會的進步。

(馮正虎2004 年7 月6 日答《檢察日報》記者問)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3 條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幾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卻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培根

一個人、一個機構、一個國家不可能不犯錯誤,但是如果機體是健康的,沒有病入膏肓,他就有免疫力或自動康復的機能,犯了錯誤就會改正。我相信,最終會遇到尊重法律、兼聽則明的法官,這是中國司法公正的希望。
馮正虎的獄中《申訴狀》

我在獄中更加深刻地領悟猶太人墓碑上的一段話,大意是:當他們追捕XX 黨人時,我不是XX 黨,所以我們沒有站出來;當他們追捕XX 人時,我不是XX 人,所以我們沒有站出來;當他們追捕XX時,我不是XX,所以我們沒有站出來;當他們要追捕我時,已經沒有人為我站出來了。為了明天的持續安寧,為了自己的權利不受侵犯,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關心別人的遭遇,去盡力譴責或糾正侵犯人權的行為,捍衛憲法。
馮正虎《無罪申訴》致讀者

目錄
代序 …………………………………………………………(1)
第1輯出版自由的代價 …………………………………(11)
誰之罪? …………………………………………………(12)
尊重與保障人權…………………………………………(30)
第2輯弱者的呼聲 ………………………………………(39)
致律師 ……………………………………………………(40)
致大法官 …………………………………………………(48)
致監獄長 …………………………………………………(62)
兄長的求援信 ……………………………………………(76)
第3輯獄中家信 …………………………………………(83)
致妻兒 ……………………………………………………(84)
致兄妹 …………………………………………………(147)
第4輯司法公正的求索…………………………………(157)
一審答辯詞 …………………………………………………(158)
最後陳辭 ………………………………………………(162)
律師的一審辯護詞………………………………………(164)
附錄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起訴書…………………(168)
二審上訴狀…………………………………………………(170)
經營的概念及其例題……………………………………(175)
電子出版物的獲利計算方法……………………………(178)
律師的二審辯護意見……………………………………(179)
附錄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185)
申訴獄中的《申訴狀》………………………………………(191)
關於《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駁回申訴通知書》的評判……(202)
附錄之一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204)
附錄之二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駁回申訴通知書…………(210)
第5輯事實與法律………………………………………(211)
事實上海天倫諮詢有限公司電子出版物光盤案的概況…………(212)
來自上海市市長的稱讚…………………………………(218)
同濟大學出版社同意出版的證據………………………(219)
冤案的起源——上海市新聞出版局的批復………………(224)
日本《東方時報》的專欄文章…………………………(225)
美國《時報週刊》的專欄文章…………………………(228)
法律規章憲法與法律 ……………………………………………(235)
法規與司法解釋………………………………………(245)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規範性文件………………………(260)
作者簡介 …………………………………………………(263)

作者簡介

馮正虎, 男, 漢族,1954 年7 月1 日出生, 研究生學歷。1980 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在上海後方基地技校任教。1983 年至1986 年在復旦大學管理系( 現管理學院)攻讀企業管理專業研究生課程,榮獲三好學生獎章,並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畢業後,在上海財經大學任教。 八十年代活躍於中國的學術界、企業界,在國內陸續發表學術論文及專著。公開出版的著作有:《企業戰略》、《中國企業的改革與發展》、《推銷藝術》、《中國企業發展年鑑(1988年)》、《中國企業管理現代化研究》等。1983年~1990年期間兼任復旦大學研究生會常務副主席、上海市研究生科技與經濟中心理事長、上海市學生聯合會研究生委員會主任、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企業發展研究會會長、中國企業發展研究所所長。1989年5 月下旬中國企業發展研究所公開發表同情學生運動的聲明,馮正虎就此事承擔全部責任,並接受辭去領導職務、中共黨員預備期不得轉正、行政記大過的處分。

1991年4經當時的中共上海市委領導人批准,赴日留學。在(日本國立大學)一橋大學研究生院留學,研修經濟政策。嗣後,曾任(日本社團法人)中國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北京)中國企業經營諮詢公司高級顧問,又就職於(日本)三正實業有限會社、兼任(中日合資)上海三正玻璃鋼有限公司總經理。這一期間,馮正虎在學術科研方面仍有成果,

論文榮獲1997 世界管理大會赤羽學術獎, 主編了中國第一本最新最全介紹日本經貿與企業現狀的大型工具書《日本經貿要覽》中文版( 企業管理出版社出版),參與編寫教育部面向21 世紀課程教材《產業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並翻譯了由日本政界要人小澤一郎撰寫的《日本改造計劃》(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而且,在信息技術領域上也有創建,發明研製了《中日Windows9X 多系統引導Ver 2.0》軟件, 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專利局的專利證書。1998年回國投資創辦上海天倫諮詢有限公司,並主編了《上海日資企業要覽(2001 年版)》中文版(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日系企業要覽(2001年版)》日文版(日中展望出版社出版)。2000年11月13日因上海天倫諮詢有限公司製作銷售本公司開發的《上海日資企業要覽(2001年版)》中文版、《中國日系企業要覽(2001年版)》日文版電子出版物之事被刑事拘留, 嗣後被上海市法院錯判為犯非法經營罪, 羈押於上海市提籃橋監獄。2003 年11月12 日刑滿釋放後,繼續依法申訴, 為爭取司法公正與公民的基本權利而努力。配套光盤的內容介紹收錄《煉獄》書稿的電子版與上海日資企業要覽(2001年版)》中文版、《中國日資企業要覽(2001年版)》日文版電子出版物以及馮正虎出席2000年10月第二屆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新聞發佈會的電視新聞錄像。

馮正虎 版權所有
中國上海市政通路24 0弄3號302 室
郵編:200433
TEL&FAX: 021-55225958
E-mail: fengzhenghu@hotmai.com
fzh@TLChina.com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十月裡一個烏雲密佈的下午,在金邊南部一個編號為S—21的大屠殺現場,導遊站在陳列遇難者骷髏的紀念塔神龕前,向我們講述著紅色高棉(Khmer Rouge)時期的殺人故事。紀念塔共十七層,密密麻麻按性別、年齡排列的8000顆頭蓋骨,在暗淡的光線下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白光。這樣的殺戮場在柬埔寨不只一處,S—21殺戮場之所以出名,是因為這裡殺的人最多,且多為「政治犯」。
  • 旅居加拿大、曾在哈爾濱經營電腦買賣的成功女企業家王玉芝,在中國經歷三進監牢、流亡異國、險遭遣返這一連串出生入死的跌宕波折之後,將她在中國勞教所九個月煉獄般的經歷及通過國際營救至加拿大的心路歷程如實記錄,完成這部不屈不撓反迫害的自傳書稿《穿越生死》。
  • 這首歌是近幾年在內蒙古最受歡迎的一首歌。她清新、深情的歌詞,悠美、深沉的旋律,感動著所有蒙古族同胞的心靈。
  • 《呻吟》不是一、兩個案子,不是一、兩個人或一、兩家人之間的摩擦,也不是一、兩個鄉村之間的衝突,而是直接涉及兩省區十多個縣市十多二十萬農民近百億水電站淹沒補償及土地糾紛;她不是書齋式的理論探討,而是一堆堆紅水河沿岸農民想說的話,想寫的報告。
  • 大化、岩灘、百龍灘三大水電站庫區遺留問題多 六、庫區地質災害發生頻繁,移民危房嚴重,急待處理
  • 由於電站蓄水發電後出現了施工原來設計沒有考慮到的問題,長期遺留沒有解決。
  • 大化、岩灘、百龍灘三大水電站庫區遺留問題多
  • 他們最初不約而同地湧向了三輪計程車行業,因為買車成本低廉,又不需要非常高的技能,之後市場很快飽和,以至巴掌大的縣城不得不出臺了讓三馬車分單雙號營業的規定
  • 附錄一:龍灘移民生存現狀報告<中國財富>雜誌 (2008-12-06 22:15:43)(網上轉錄 作者:胡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