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蕭散文:泥土的眷戀

蕭蕭
font print 人氣: 809
【字號】    
   標籤: tags:

曾經撫摸著整張老舊的中國地圖,遙想著漠北的風砂、馬嘶,漢南的稻麥菽稷,迎風而舞;彷彿可以聽聞兼天而湧的長江激濤,彷彿真有黃河之水從天上而來,逐漸模糊了眼前的深褐淡綠,粗粗細細的紋路……

曾經站在八卦山下,朝興村的田野裡,赤著腳,親著泥土,讓整個心懷隨兩眼馳騁,馳騁,隨無邊的風、無邊的想望,直直奔向冥冥漠漠,稻海不盡處……

曾經踩入溫濕的犁翻過的泥土……

曾經深深一口呼吸……

可親如慈母的胸懷,我們的土地,我們的踐履,登臨,挖掘,抱擁,生命都從此處滋長,都從土地衍生即使有一天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我們的毛髮、骨肉、血,也願意永遠為土地所收藏,生生死死,化為春泥來護花,化為崗陵來立柏,化為源源不斷的生命脈流,鼓舞心生的嬰苗,從泥土,向天空。

我們的土地,我們深深眷戀。

年少情懷,總有不盡的漂泊想望,候鳥一般,每一次的行程不下一萬七千公里,從北地到溫濕的南國,有時越過蒼莽的山林,有時越過蒼茫的海疆,所謂天之涯,地之角,一直引逗著冒險的年輕心靈,去去,去流浪,去漂泊,去一個不知名的國度……

年少情懷,眼睛望向遠方,太陽升上來的山中是不是黃金閃耀的世界,夕陽西沉的海洋有沒有溫暖的紅毯,翻過山頭又該是什麼樣的草原或荒漠?

如果木代表東方,春天的木會欣欣以向榮,東方,真是可以歷險一探的吉地。

如果火代表南方,夏天的火是不盡的活力,南方,我們長驅直入。

如果金代表西方,秋天的金剷除人間不義,西方,真是吉善之地。

如果水代表北方,冬天的水深沈著大智慧,北方,可以冒著冷冽歷險一探。

年少情懷,向南向北,向東,向西……

漂泊想望,總有不盡的雀喜。

然而,望著無垠延伸下去的土地,流浪會有底止的時候嗎?每一次的棲止、暫寓,總不會忘懷自己的家鄉,不能忘懷自己童年走踏過的土地,隨著年紀的增長,歷歷的影像越來越清晰,在夢中,在盼望裡,回去回去,所有的喉嚨只有一個聲音,回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地方。

如果土代表中央的方位,春夏秋冬的土,哪一個季節不呼喚漂泊的心靈?哪一個漂泊的心靈不循著來時路還歸中土?

我們的土地,我們深深眷戀。

「七坐八爬九發牙」,是說出生七個月的我們就在地上爬行,九個月大的嬰兒開始長出大門牙,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們真正是一個泥娃娃,土寶寶,整日與泥土為伍。

慢慢長大了以後,泥土仍然是我們最容易找到的玩具,我們到田間去,挖一塊土,可以玩一個下午。通常,將泥土和著水,增強黏性,我們模仿上帝,隨興之所至,捏塑自己熟悉的人或動物,捏塑一間可以讓他們居住的房屋,這是一個有情的世界,木雕泥塑仍然充滿著盎然的生趣,滿足創造欲,發揮了想像力,我們更學會人與人、人與物之間,情愫如何滋生,從小我們以「有情的」心理解世界,泥土的溫潤帶給我們和平的心。

即使以泥土做為競賽的器材,其爭也君子。比賽的時候,每個人都分配到一團大小一樣的黏土,每個人盡量揉搓,然後捏成土碗,碗底要薄,碗邊要結實,然後用力往平地上一摔,看誰能以碗口進入的空氣壓力衝破自己的碗底,破的動越大的人獲勝,別人要以自己手中的泥土彌補對方的破洞,直到一方的泥土用盡了為止。捏土為碗是一種樂趣,摔碗於地,撲撲、篤篤,其聲不絕,又是另一種樂趣,手上、臉上、衣服上濺滿泥土,怪模怪樣,樂更不可支!

泥土的童年,值得回憶的童年,我們爬行,奔馳,在那一大片無垠的土地上。

我們的土地,我們深深眷戀。

如今,似乎不容易再聞到泥土的芬芳,高樓節節升起,人離地面越來越高,農田、山坡地,插滿了鋼筋,泥土路、砂石路鋪上了柏油,每個人都穿著鞋襪,人與泥土之間有了層層的隔離,我們真的生活在「空中」的「樓閣」裡,土地是越來越堅實了!

人遠離了土地,必會遠離了自然!

遠離了自然的人,也就遠離了生活規範!

惶惶若有所失的人群,有多久不曾嗅聞家鄉的泥土、泥土的芬芳,戲劇裡,程咬金只要一嗅聞泥土的氣息,奄奄如風中燭的生命會突然勃勃有神,彷彿再生的鳳凰。是不是也該是我們重溫泥土馨香濕潤的時候——深深一口呼吸……

似乎對土地的顧念、情誼,一代一代傳遞,多少語言文字也無法說盡。似乎南北不分,東西無別,邊疆的風寒,南國的水鄉,何處不讓我們分神繫念!即使是一草一木,一塊小小的碑石,一段小小的人情、習俗。

土地是一本永遠念不完的書,我們一頁一頁翻讀。

每一頁山陬水曲都有先祖的血汗,我們不敢輕忽。

那廣袤不盡的土地,堅實的生活憑藉,那古老的寺廟,山邊的祠堂,都讓我們禁不住輕輕吐初一個字:愛。

愛,只因為是我們的土地,我們深深眷戀。

轉載自爾雅出版社《來時路》@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都市繁華的街道上,我們已經難於看見一大片完整的天空,總是被林立的高樓大廈切割得不成樣子,還蒙上層層灰霧,偶爾看見一小片晴藍,彷彿行乞多年的老丐,一身襤褸,侷促於巷道的盡頭,免不了為計程車所追咬。比較幸運的,映照在玻璃帷幕牆上,卻也失去了永遠的自由,一格一格的玻璃帷幕就是拘囿他們的小天地,稍不小心,溢走出去,瞬即化成了惱人的煙塵。

  • 一層血肉皮膚,如何踩踏出另一層死皮?礫石、炙陽、凍霜,不盡的田間路,來回的踩踏,我不曾看見父親皺眉、嘆氣。父親不怕冷,不怕凍,不怕霜。再寒,也是赤著一雙大腳在田埂間來來去去。他常說:

    「沒衫會冷,我有一襲『正』皮的衫啊!」

  • 有人活在春天,像風一樣吹暖大地,或者像月,像露,滋潤萬物。

    有人活在秋天,有秋水般的長天,還有潔淨無垢的明月,桂花,以及桂花的香。

    即使是這樣乾旱的季節,所有的稻田龜裂,所有的淚水化成汗水,所有的汗水無聲,滴落……。這時,有些人仍然活在春花秋月裏,聞花香,聞酒香,並且信仰愛。即使是大家缺水的時候,有些人仍然信仰著愛與檸檬水。

  • 莎士比亞書店
    那些年,我們沒錢買書,都是從莎士比亞書店的租書圖書館借書看的。那是希微亞.畢奇在歐德翁街(rue de l’Odéon)十二號開的一家書店兼圖書館。在一條寒風凜冽的街道上,有那麼一個溫暖、愉悅的所在,冬天還有一個大壁爐,桌上、書架上,滿坑滿谷的書,櫥窗裡則陳列新書,牆上掛著名作家的照片,有些已過世,有些還健在。照片都像是隨手拍的快照,即使是已過世的,看起來也覺得他們曾認真活過。
  • 老村長告訴我,她的婆婆是一個非常善良的長輩,在以前大家忙著在外工作時,伐伊不但是收自家的衣服,也會收全部落的衣服,並且還放到雨水滴不到的地方……
  • 讀國小時,每天穿「皮鞋」沿牛車路到學校,牛車路蜿蜒而行,走到一半,若穿過兩百多公尺的田埂,可以減少一公里左右的行程,雖然農田主人好心的將田埂做得較平常的田埂大三倍。
  • 每個星期一是成衣市場的固定批發日,來自各地的小販帶著超級大袋子,穿梭在各家商店中,比較衣服品質的好、壞,價錢也在你來我往的喊價中降至合宜價位。
  • 漫漫人生,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希望墜落時,能有人在下面接住。然而,開始學習去接住他人,才是成為一個大人的必經歷程。
  • 做為一個大人,應該以我之名,為自己做決定;承擔責任;享受生而為人的快樂;與久違的自己重逢,感謝自己受過的傷、流過的淚、堅持的夢想……
  • 我不是美食者,祇要合情趣的都吃,近在厝邊,遠處也有些常常思念的飲食料理的朋友,所以,兩肩擔一口,臺北通街走。但每次出門訪問,就多一次感慨,過去的古早味越來越少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