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年遛豬隨感

葉城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8日訊】傍晚心煩,出門散步。

心情不好,天竟然也陰沉著。沿著環繞老城的石子路走下去,穿過小小的市中心廣場,再繞過一個小教堂,這條路不知已經走了多少遍。路上的行人像往常一樣沉悶安靜,迎面走來的人也依舊漠然地閃躲著你送上去的目光,然後緊緊衣領,低下頭與你擦肩而過,小鎮上竟也如此。只有窄巷子裡,不時傳來幾個孩子清脆的笑聲,勉強給死氣沉沉的德國街景添了一絲生氣和一點希望。

漫無目的,跟著感覺走到了萊茵河邊。河水和上次來時相比流得並無新意;一點漲上來的潮水漫過大堤,直流到河邊的曲逕。幾隻天鵝懶洋洋地在水裡蜷浮著,偶爾拍拍翅膀叫幾聲,讓來河邊散步的人們知道它們還存在。

正當我佇立水邊多愁善感顧影自憐憂世傷生之時,整個索然的畫面被一陣「哼哼」的叫聲所打破。我順著聲音的方向轉頭,只見一對不知是何種族的夫婦「蠕動著」走過來,兩人的手裡各自用繩索牽著一隻寵物,再仔細一瞧——沒錯,是豬。

萊茵河邊,遛貓遛狗的白天晚上都有,遛豬的我著實是第一次見到,不免多看了幾眼。這男的牽著一隻小黑豬,女的牽著一隻小白豬;黑豬繫著一個紅領結,白豬紮了一條黑圍巾,看來夫妻兩個出門前花了不少心思給豬們化妝打扮。瞧這對夫婦的年齡,早已過了如膠似漆的感情階段,彼此沒有太多話說,但卻一邊走一邊各自跟豬不知聊著甚麼,而且聊得饒有興緻,讓兩隻豬快活得「吭吭」叫著。

豬,走起路來不比貓狗。貓輕盈敏捷,特立獨行,毫不理會人的方向,所以遛貓的人常常要等,要追;狗則繞著主人跑前跑後,跑遠跑近,但不論前後遠近,最後都會自己跑回到主人身邊;這豬卻不一樣,由於它的體態和智商,它走起路來忽左忽右,忽拱忽停,晃晃悠悠毫無邏輯可言,只見那夫婦兩個隨著豬行走的曲線,一會兒被拉到東,一會兒被扯到西,一邊拉扯著一邊還得尋找話題跟豬談心,直遛得顛沛流離,滿頭大汗。

看到這有趣的情景,旁邊一位推著嬰兒車的德國婦女最先「呵呵」笑出了聲;母子連心,孩子隨即受到感染,「咿咿呀呀」興奮地叫起來;緊接著路旁幾個中年男子也咧開嘴「哈哈」大笑,這笑聲立刻傳染給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笑著談著這對可愛的夫婦和那對憨態可掬的豬情侶;河裡的天鵝好像也通了人氣,舞起翅膀「嘎嘎」地歡叫,河邊慢慢熱鬧起來。

就在這時,一個活力四射的德國少年騎著運動車向這邊駛來。他看到我後熱情大聲地問道:「你從中國來嗎?」我高興地回答:「是啊!」

一問一答間,少年已從我面前飛馳而過,他在車上回過頭來笑著喊:「今年是豬年!」我也開心地對他喊道:「對!是豬年!」

不知不覺,夕陽的光芒透過昏暗的雲層漫射過來,照得萊茵河水波光閃閃,照得河邊的人們熱情洋溢。@(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 鳳飛飛的歌聲無疑是台灣近代流行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頁,她演唱的台灣歌謠作品,為數雖然不多,寥寥數十首,創作年代卻從晚清到近代,風格迥異多元;更重要的是,身為台灣的女兒,面對每一首作品,無論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繹,都展現出歌者對傳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與信念。
  • 我要寫篇短文紀念我剛過世的朋友,林建興。林大哥生前寫道:「人一走,茶就涼,屬自然規律;人還在,茶就涼,為世態炎涼。」我喜歡喝茶,雖不擅焚香煮茶,但我知道,好茶哪怕茶涼了,餘韻裊裊,還是會讓人回味無窮。
  • 什麼是四聯體格式(tetractys)呢?「四聯體格式」是現代英國詩人雷‧斯特賓(Ray Stebbing)發明的一種詩歌形式,由至少 5 行 1、2、3、4、10個音節組成。
  • 這是我父親日記裡的文字 這是他的生命 留下 留下來的散文詩 多年以後 我看著淚流不止 我的父親已經老得 像一個影子
  • 剛開始,經常是在半路上,新一就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口水都會流出來。慢慢等他大一點,他會拉著我的手,自己走幾步。再大起來,他就喊著廣告詞,變換著起步、正步、踏步,有力地甩著胳膊,走在我的前面。 我們欣賞龍山路華燈初上的夜景,路人也欣賞著我們這一對母子。
  • 朔風吹。1968年底,一輛「躍進」卡車把我們一批知青載到了南匯東海農場老九隊的海邊。 中港一帶的護塘東堤腳泥灘上,已經紮起了兩排蘆席為牆,稻草復頂的草棚,一排十間, 每間五張上下舖的雙人鐵床,住八個人,另一空床,上鋪堆放箱子行李,下舖放些面盆之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