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清 林紓:湖心泛月記

林紓
font print 人氣: 124
【字號】    
   標籤: tags:

杭人佞(音:濘)佛,以六月十九日為佛誕。先一日,闔城士女皆夜出,進香於三天竺諸寺,有司不能禁,留湧金門待之。余食既,同陳氏二生霞軒、詒孫,亦出城蕩舟為湖遊。霞軒能洞簫,遂以蕭人。

月上吳山,霧靄溟濛,截然劃湖之半。幽火明滅相間,約丈許者六七處,畫船也。洞簫於中流發聲,聲細微,受風若咽,而悽悄哀怨,湖山觸之,仿佛若中秋氣。霧消,月中湖水純碧。舟沿白堤止焉,余登錦帶橋,霞軒乃吹簫背月而行,人柳蔭中。堤柳蓊鬱為黑影,柳斷處,乃見月。霞軒著白袷(音:夾) 衫,立月中,涼蟬觸蕭,警而群噪,夜景澄澈,畫船經堤下者,咸止而聽,有歌而和者。詒孫顧余:「此赤壁之續也。」余讀東坡《夜泛西湖五絕句》,景物淒黯,憶南宋以前,湖面尚蕭寥,恨赤壁之簫,弗集於此。然則今夜之遊,余固未襲東坡耳。夫以湖山遭幽人蹤跡,往往而類,安知百餘年後,不有襲我者?寧能責之襲東坡也?

天明入城,二生趣余急,為之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釋】

佞佛:迷信佛教。佞,沉迷於、迷戀。
天竺:印度的舊稱,此指佛教。
諸寺:杭州城外有三間天竺寺。
有司:官員。職有專司,故稱為「有司」。
蕭人:吹蕭怡人。
吳山:在西湖東南,為杭州名勝之一。
溟濛:幽晦的樣子。
劃湖之半:水上迷蒙的霧氣將西湖從中劃開。
畫船:遊湖的船隻
中:觸染。
白堤:西湖自新橋至孤山的長堤,雜植花木,風景妙麗,唐時稱為「白沙堤」,後傳說為白居易所築,故稱為「白公堤」,簡稱為「白堤」。
蓊鬱:草木茂盛的樣子。
白袷衫:舊式衣領交迭於胸前的單衣。
此赤壁之續也:蘇軾作《赤壁賦》,敘述與友人月夜泛舟遊於赤壁之下,友人中有一人吹簫,與這次遊湖的情景相似。
恨赤壁之簫,弗集於此:遺憾當年蘇軾遊西湖,沒有像遊赤壁時,有人吹洞簫助興。
襲:抄襲。
幽人:幽隱山林的人。
類:相似。
趣余急:向我催稿。

【作者簡介】

林紓(1852—1924)原名群玉、秉輝,字琴南,號畏廬、畏廬居士,別署冷紅生。晚稱蠡叟、踐卓翁、六橋補柳翁、春覺齋主人。福建閩縣(今福州)人,近代著名文學家,翻譯家。

林紓少孤家貧,自幼嗜書如命,五歲時在私塾旁聽,感動過私孰教師。自言“四十五以內,匪書不觀”,“雜收斷簡零篇用自磨治”,校閱古籍二千餘卷。林紓崇尚程朱理學,自言讀程朱二氏之書“篤嗜如飫粱肉”,校閱古籍二千餘卷。林紓的古文論,以桐城派提倡的義法為核心,以左、馬、班、韓之文為「天下文章之祖庭」,以為「取義於經,取材於史,多讀儒先之書,留心天下之事,文字所出,自有不可磨滅之光氣」。

林紓自青年時代便關心世界形勢,認為中國要富強,必須學習西方。中年而後,盡購中國所有東西洋譯本讀之。他不諳外語,不能讀外國原著,只能“玩索譯本,默印心中”,後來他與王壽昌、魏易、王慶驥、王慶通等人合作,翻譯外國小說,曾筆述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臘、日本和西班牙等國的作品。一生著譯甚豐,翻譯小說達二百餘種,為中國近代譯界所罕見,被譽為「譯界之王」。 著有畏廬文集、詩集等。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 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
  • 予向在瀋陽,即知燕京物望,咸推司馬。及入關破賊,得與都人士相接,識介弟於清班;曾托其手泐(音:樂)平安,拳致衷曲,未審以何時得達。
  • 先君子嘗言: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一日,風雪嚴寒,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廡(音:五)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瞿(音:句)然注視。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
  • 乾隆丁亥冬, 葬三妹素文於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 吾母姓鍾氏,名令嘉,字守箴,出南昌名族,行九。幼與諸兄從先祖滋生公讀書。十八歸先府君。時府君年四十餘,任俠好客,樂施與,散數千金,囊篋(音:切)蕭然,賓從輒滿座。吾母脫簪珥(音:耳),治酒漿,盤罍間未嘗有儉色。越二載,生銓,家益落,歷困苦窮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無愁蹙狀;戚黨人爭賢之。府君由是得復遊燕、趙間,而歸吾母及銓,寄食外祖家。
  •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 母諱維貞,先世無錫人,明末遷江都;凡七支,其六皆絕,故亡其譜系。父處士君鼐,母張孺人。處士授學於家,母暇日於屏後聽之,由是塾中諸書皆成誦。張孺人蚤沒,處士衰耗,母盡心奉養,撫二弟有恩,家事以治。及歸於汪,汪故貧,先君子始為贅婿;世父將鬻(音:育) 其宅,先主無所置,母曰:「焉有為人婦不事舅姑者?」請於處士君,割別室奉焉。已而世叔父數人,皆來同爨(音:竄)。先君子羸(音:雷)病,不治生。母生子女各二,室無童婢,飲食衣屨,咸取具一身,月中不寢者恒過半。先君子下世,世叔父益貧,久之散去。母教女弟子數人,且緝屨(音:據)以為食,猶思與子女相保;直歲大饑,乃蕩然無所託命矣。
  • 江寧之龍幡,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音:衣)為美,正則無景;梅以疏為美,密則無態。」固也。
  • 沅弟左右:鄂督五福堂有回祿之災,幸人口無恙,上房無恙,受驚已不小矣。其屋係板壁紙糊,本易招火。凡遇此等事,只可說打雜人役失火,固不可疑會匪之毒謀,尤不可怪仇家之奸細。若大驚小怪,胡想亂猜,生出多少枝葉,仇家轉得傳播以為快。惟有處之泰然,行所無事。申甫所謂「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星岡公所謂「有福之人善退財」,真處逆境者之良法也。
  • 余嘗北至京師,東過兗(音:眼)、泗,下金陵,觀錢塘,復泝(音:訴)大江,逾嶺(南嶺)以南,幾經萬里。其間郊原、陂(音:皮)隴、狐墟、兔窟、尤喜獨窮之。每詢土風,接人士,未嘗不嘆幸天下之太平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