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連載:一個普通中國人的家族史(35)

國亞 / 網名:雅科夫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3日訊】
  
十三、「工人階級毛澤東思想宣傳隊」
  
    前面提到過,我父親參軍以後,就曾經在部隊文工團幹過一段時間,轉業後又在開封市文化局工作,也是搞音樂。以後雖然當了工人,但在音樂方面水平還是有的。因此,我父親就被吸收參加了鐵Z局的宣傳隊。林彪事件以後,統治者也知道老百姓對發動這場所謂的「革命」究竟有何意義產生了懷疑,因此就刻意營造 「鶯歌燕舞」和「形勢大好」的氛圍,來證明這場「文化大革命」 不但是及時的、必要的,而且還是勝利的、美好的。於是,各個大企業、機關、學校、廠礦、軍隊競相辦起了宣傳隊,每天唱來跳去,營造歌舞昇平的氣氛。

    鐵Z局是大單位,吸收參加宣傳隊的都是文化水平比較高,或者在文藝方面有些修養的工人和幹部,裡面也算是人才濟濟,還有許多名人之後。例如前面提到的老作家魏巍的堂侄魏××,還有黃炎培的外甥王××等一些人。這些人大概也是受了家裡文化氛圍的熏陶,人人都很有兩下子。

    在宣傳隊裡,我父親不僅作風正派、技藝精湛,而且在指導年輕人時非常耐心細緻。此外,我母親極為賢惠,在父親工友們面前都盡力為父親補台。宣傳隊在外時間多,免不了這個那個請客。父親有時被別的工友請了,母親就一定要想辦法再回請別人。當時家裡窮,物資又缺,但父母寧可自己挨餓,也決不欠別人的人情。因而,我父母贏得了同事們的普遍尊敬。直到二○○三年,父親得癌症以後,他當年在宣傳隊的兩個同事龍××和夏××來我家看望他時,還一起回憶起在宣傳隊裡的那些日子。那個時候,他們二人還是二十多歲正當年,現在也都是快退休的人了。席間,他們還動情地唱起了當時在宣傳隊裡唱的那些歌曲,還包括當時不許唱,他們偷偷唱的蘇聯的《共青團員之歌》。

    當時的鐵Z局宣傳隊全名是「鐵Z局工人階級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顧名思義,是專職宣傳毛澤東思想的。那時,也不許演別的東西,天天排樣板戲,從《沙家濱》、《智取威虎山》到《龍江頌》,幾個樣板戲都演過。實事求是地說,幾個樣板戲從舞美設計、唱腔和故事情節的安排上都不錯,應有相當的藝術成就。但那時就這幾部戲霸著舞台,古今中外其他優秀曲目都不許演,實在是太黑暗了。八個樣板戲用傳統演法演膩了,觀眾也看膩了,就來個 「革新」,搞《鋼琴伴唱紅燈記》或者《交響樂沙家濱》。當時的報紙也是通篇造謠說什麼「貧下中農一聽到《鋼琴伴唱紅燈記》,激動得熱淚盈眶,奔走相告。」 (【注】見當時《人民日報》)我父親當時曾經到很多地方去演出過,別說生活在「廣闊天地」裡的貧下中農,就連一些小縣城裡,都沒有一架鋼琴,哪裡談得上 「熱淚盈眶,奔走相告」呢?

    後來我父親他們還參加了一次在太谷縣延風劇場舉行的文藝匯演,全縣幾十個單位都來了。人數雖多,但內容單調乏味,每個單位都只許唱《東方紅》、《社會主義好》和《國際歌》等幾個。唱來唱去都是這麼幾首歌,不一會人們就煩了。等父親他們的節目演完以後,後面還有二十多個單位沒唱呢,父親一算時間,結束要等到後半夜了,於是就和一個工友商量著回去算了。兩人來到劇場大門,發現大門居然被鎖了,不讓出去。於是二人就在劇院院子裡轉悠,看見後面有個鐵柵欄門,也鎖了。二人只好做了一回樑上君子,從鐵門上翻了出去。

    在那一段,我父親還被安排參加拍攝一條假新聞。那新聞的題目叫做《鐵Z局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群眾文藝工作搞的好》。我父親在這則「新聞」裡邊,裝扮成一個到群眾中采風的「文藝工作者」。為了突出氣氛,那個記者讓我父親穿上借來的一身中山裝、弄副眼鏡戴著,儘管當時我父親眼睛既不近視、也不花。此外,我父親還必須背著手風琴裝做風塵僕僕的樣子。拍我父親從麵包車裡下來的鏡頭連續拍了好幾次:下來,和「群眾」握手;由於記者不是很滿意,於是父親一行重回車上,再下來,再和「群眾」握手……直到記者滿意為止。本來父親和扮演「群眾」的工人都是熟人,可偏偏還得假裝成不認識。接著拍「文藝工作者」與「群眾」交談的鏡頭,根據記者的安排,父親必須拿著一個小本本,不斷地邊聽邊記,還得不斷點頭表示讚許。其實父親完全是胡寫亂畫,而「群眾」則對父親說的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反正根據記者的安排,張嘴就行了,解說員早就定好怎麼解說了。後來,單位還組織工人收看這則「新聞」。那時電視不普及,能上電視更是稀罕事,可扮演「主角」的我父親去都沒去。這就是那個時代中國「新聞」的真實面目,到現在,我看進步也不大。

    一九七五年,我父親隨宣傳隊到某軍分區去匯演。演出中間,不該我父親上場時,他就從軍分區禮堂溜了出來。這時,恰好碰到接他們過來的那個軍分區司機從一輛小轎車上下來。我父親給了他一根煙,二人聊了起來。由於我的父親年輕時當過兵,二人聊得很是投機。聊著聊著,不知道怎麼聊到軍分區的領導們身上去了,那個司機告訴我的父親,說這個小小的軍分區竟然有十二個副司令員,平時都不怎麼露面,一到爭待遇、爭小車時就都出來了。剛才他又跑了一趟,就是送一個副司令員的女兒到山西大學去的。

    一九七五年、一九七六年兩年,我的父親忙著到處匯演,兩年間在外調演、排練時間幾乎佔了一大半。當時父親單位雖然天天都要上班,但一般都沒什麼活幹,即便有,也都是在磨洋工。偶爾有幾個特別忙碌的,肯定都是在利用公家的設備和原料忙私活,比如用整塊的不銹鋼磨成菜刀,用鋼絲造彈簧給自己家沙發上用。看到領導來了,就把私活收起來,裝成干公家活的樣子。不僅是他們單位,當時父親他們去匯演的不少單位都是這樣。(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