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燈園靜坐

文/張殿文
font print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如河駛流,往而不返。早期佛教經典《法句譬喻經》中用人生往而不返的歷程,來強調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不是「我」所能真正擁有。

企業的主體是「人」
不管是名牌商品,或是豪飲夜宴,從今天的消費型社會來看商品的意義,會發現買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比想像中困難:如果「明日的我」已不是「今日的我」,而「昨日的我」所購買的東西,真能符合自己的「需要」?

擁有和需要,變成一件抽象的事情。原本,我希望看完本書的讀者,能夠將過去接觸過的通路管理、品牌管理、整合行銷、商品開發、電子化流程、門市經營、教育訓練及跨國策略聯盟主題等,一次貫穿,藉由台灣2,300萬人口的市場、每日600萬便利商店消費人次的學習、12,000件商品、4,000多家門市、上千位加盟主、三班制24小時輪班,最後變成一句「歡迎光臨」,讓川流不息的顧客繼續流動。

後來,我在徐重仁總經理身上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融入顧客情境」其實說明企業的主體是「人」,企業流程的本身絕不是把一件事情趕快結束而己,而是如何在過程中增加價值,而且只有人,才能幫流程加值,這也提醒我在採訪時收起了記錄的筆記本,忽視無謂干擾,解除和受訪者之間的緊張關係,其實這些都在十多年前學生時代「採訪學」的課堂上演譯過,唯有更真誠的採訪,才能讓本書加值。

在企業流程發揮「人」的力量
上千個店面、上萬種商品、上億筆資料,只是服務的「載具」,只是溝通人與人的「工具」。但如何在企業流程之中發揮「人」的力量,東方企業有自己的看法。像在日本企業發展史中就有一股不可忽視的宗教力量,從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東芝前社長土光敏夫、住友企業、花王肥皂、讀賣新聞、一直到到京都陶瓷的稻盛和夫,均引用佛教的精神來經營企業,因為工作的態度和人的價值觀,息息相關。

其實我個人認為,徐重仁也有這樣的企圖心,從台灣7-ELEVEN和日本樂清集團(Duskin)的合作就可一見倪端,這是我在本書寫作過程之中最大的驚喜。

樂清創辦人鈴木清一先生在26歲時決心擴大事業規模,他進入京都一家禪寺「一燈園」修行,每日於寺內研讀經典、修身養性,期望能體悟出道德融入經營的道理,創立出道德與事業合而為一的企業。

而一燈園其實也是一家以「奉獻」為經營理念的集團,一燈園創立者是生於明治年間的近江商人西田天香,20歲時因不願參與戰爭殺生,所以帶領百戶佃農,參與北海道開墾(在當時參與北海道開墾者可免除兵役)。

2006年4月,我買了前往日本大阪的機票,在京都坐上前往大宮的電車,前往一燈園的總部,前往祈禱式經營的大本營,我希望得到的不是一燈園的接待和公關式的導覽,而是前往一個名剎聖地感受的心情,畢竟,寫書過程最煩的就是干擾。

下車處是一個安靜的小車站,車站前只有一家便利店、一家洋食店而己,走路十分鐘後可以看見一燈園所經營的幼稚園,在一燈園前有一條小溪,我在那裡的石椅上吃著飯糰,回程時我拿出一本小書靜靜的翻閱,這就是一種擁有吧。

要賦予工作神聖性
每個人機緣不同,工作並不能盡如人意,宗教是一種轉換機制,當人不能轉變環境時,卻可以轉變想法,朝對自已、對別人有利的想法去看事情。一名曾參觀過一燈園的企業界前輩就指出,賦予工作神聖性,這會令人充滿了生命力。

就像書本的價值流程,不但要有創意,還要能讓顧客感受到全心全意。這本書的寫作、編輯過程長達一年半,參與本書的編輯包括嘉玲、怡沁和宜諄,工作上都有新的機緣和規劃,但他們都朝正面的看法去迎接挑戰,也是本書能夠面世的最大助力。

如果說,要在一年半時間內了解許多產業的事情,其實還是要靠7-ELEVEN非常有效率的團隊,加盟主、門市顧問的不吝指導,讓大家可以分享這個商業傳奇。◇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們的歷史上,有了好幾次大規模的「燒書」之舉。秦始皇帝統一六國後,便來了一次燒書。「史官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這是最徹底的燒書,最徹底的愚民之計,和一般殖民地政府,不設立大學而只開設些職業、工藝學校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 不論做了多久的父母,都還是會有絲惶恐,唯恐自己沒有找到最正確的教養方式,擔心自己是否一念之差害了孩子一輩子,覺得若不是當初如何如何,小孩今天可能會更有佳績。
  • 習快樂指數(H)=學習動機(M)×學習自由度(F)×學習成就(A)

    學習到底是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如果可以掌握學習的快樂指數,孩子自然會覺得他們是在快樂的學習。

  • 這本書是我十年以來日記的一部分,記錄了自己成長過程中一顆心的歷練。

    最初寫這些字的時候,是寫給自己看的,有些寫給了我所逗留的網站。那些網站裡沒有熟識我的人,讓我覺得自己可以像個隱形人一樣,把自己在生活中不敢說的,羞於表達的心聲袒露出來。對愛的人緘默,對陌生人說心事,文字是我精神成長唯一的出口,那是在獨自詢問生命真相時無法壓抑的大聲呼喊,也是不想苟且流俗的決絕姿態。

  • 我在高中的時候,有一個女同學叫流光,她死於一場車禍。死的第二天,是她十八歲的生日。

    在最初的一個月裡,班上的同學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熱烈地議論著。大家對這樣的離去充滿了關注。悲傷不能說一點兒都沒有,但那只是個別人的感受。有更多人是披了悲傷的外衣,津津樂道著她死時的慘烈。畢竟,這世上苟活下去的倖存者是大多數,而意外夭折的黑髮人寥寥無幾。

  • 中醫歷史悠久,中醫文化源遠流長,中醫理論博大精深,中藥寶庫蘊藏豐富。幾千年來,中醫在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和維護國民健康貢獻至鉅,從而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成為優秀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
  • 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蘇東坡出任杭州太守時,杭州已有37萬多人,而此時的杭州連一家醫院也沒有。蘇東坡上任後,每遇疫病流行,不得不去請外地名醫為百姓治病,然後將名醫的診斷標準及方藥,抄貼滿城,以供老百姓自行找藥,治癒疾病。
  • 這是一本不尋常的好書,雖然頁數不多,但裡頭醞釀的生死哲學卻使我在一年前讀了之後,迄今仍然無法忘懷。
  • 自我準備是進入成年期之前的關鍵,但殘酷的是,隨後也必須面對生而必死的事實。
  • 我有很多住在海外的朋友,每次回台渡假,假期將屆回僑居地前,都會依依不捨地輕歎一聲:「回去以後,一定無法習慣沒有7-ELEVEN的日子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