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相片書寫生命史

戴振浩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生命歲月,總覺來得自然自在,無需太多著墨。除了極少數人之外,我想多數人是不會太在乎自己的「生命史」的。驚覺它的嚴重性,是在父親和母親相繼辭世,在製作告別奠禮上的親恩追思專輯時,突然發現我們家人相處中,竟然有了許許多多褪色或無色的留白歲月。

有人用文章記述生命歷程中的關鍵片段,有人用影音記錄了生命中的悲歡離合,有人卻只憑著層層疊疊的模糊零碎記憶,向別人敘說自己都覺得不是那麼精采的庸俗人生。

在過去標榜英雄主義的世代,只有英雄或偉人才會被談及「生命史」的大事,但在如今民風開放,強調尊重個人價值的時代裡,要書寫個人「生命史」,不管是達官貴人或是販夫走卒,只要願意,已是人人可為的生活小事了。

一張相片,常常忠實的留住了當年畫面裏每一個人的容顏與景物,或開懷,或靦腆,或嚴肅,或悠閒,每一張相片背後可能就是一則精彩故事的縮影,也可能是拉爆日後美麗回憶的引信,顏色或許有些失真,但是故事的「真實」,卻常隨歲月蒼老而更顯得鮮明與珍貴。以今日幾乎一家擁有一部相機的普遍性而言,相較於用文字書寫稍嫌繁雜的故事,若用相片記憶,則是顯得容易與簡單多了。

我們可以用文字和語言慢慢追述過去的陳年往事,但卻無法精準的描述當年的身影和容貌,唯有靠相片可以彌補些許的遺憾。誰都知道時光無法倒流,當年輕時,總認為歲月還長,歡樂都來不及,哪有空想到憂愁和嘆息;當人生中年時期,是事業前途的關鍵時刻,每天暈頭轉向,忙得無暇思考,可能也無法在意悄悄流逝的容貌與風情。

大家不自覺的由年輕而逐漸徒增華髮,然後等到許多年,想要「回首當年」時,我們才發現竟然找不到可以共同回憶的畫面,所以只好在凌亂的斷簡殘篇中嘆息而已。

守候生命中的每一段歲月,純粹只是為豐富自己日後的「回首當年」。記得與他人分享精采的故事時,且讓「相片」也扮演一個要角,讓它更顯生動、活潑與感人。◇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感動在每一分秒中,遺忘也在每一分秒中。最後,我們選擇了一些些不想遺忘,和無法遺忘的;當然我們選擇了快樂,同時也拋不掉傷悲。
  • 馨香祝禱,迎向未來,每一位都是虔誠的臉龐。
  • 迎風起伏的草原上,微風飄送著青草香。碧綠自山巔宣洩而下,蒼翠自遠山流向谷底。寬闊平靜的湖面,映著綠樹,映著彩霞,映著明月﹔這是一個安祥寧靜的伊甸園。
  • 由平凡起步,每一步都是那麼的堅忍,那麼的崎嶇,那麼的紮實,那麼深刻的履痕,而點滴在心頭的感覺,豈又是那麼容易擦拭的記憶!
  • 莫拉克颱風,讓北台灣的人繃緊神經的虛驚了一場,卻讓南台灣的許多同胞們,毀了家園,哭斷了肝腸。
  • 能夠聽到葉落,那或許整個驛站沒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時接待人員應該也歇息了吧。 整個詩篇,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孤獨、失落。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 鳳飛飛的歌聲無疑是台灣近代流行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頁,她演唱的台灣歌謠作品,為數雖然不多,寥寥數十首,創作年代卻從晚清到近代,風格迥異多元;更重要的是,身為台灣的女兒,面對每一首作品,無論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繹,都展現出歌者對傳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與信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