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通天地 通万物 通神灵

倪健哲
font print 人气: 75
【字号】    
   标签: tags:

童年时常听到这么一句话:“学音乐的小孩不会变坏。”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可以陶冶人心,培养气质。不过这句话指的是学钢琴。而学钢琴早已成为小孩学习才艺的首选。要说起学琴修身养性的作用,那就不能不谈谈中国的古琴了。

琴、棋、书、画合称“四艺”,乃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必学的艺术专长。其中琴为四艺之首,常作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是文人的必修乐器。《礼记.曲礼下》云:“士无故不撤琴瑟。”可见古琴与知识分子息息相关,而且古琴与修道有关,有“神器”的地位。如此重要的文化产物,在中国历史上也留下不少有趣的故事。

伏羲造琴 含天地玄机

古琴的创造时代久远,如同许多远古流传的事物一样没有确切的纪录,古琴也有着各种初始传说,较广为流传的是“伏羲造琴”。

不少文人在记载中曾提到伏羲造琴一事,其中以清代白话小说《警世通言》描述最为详细,在第一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有这么一段:“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凤皇来仪。凤乃百鸟之王,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伏羲氏知梧桐乃树中之良材,夺造化之精气,堪为雅乐,令人伐之。其树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其声太清,以其过轻而废之;取下一段叩之,其声太浊,以其过重而废之;取中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送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斫成乐器,此乃瑶池之乐,故名瑶琴。”文中叙述伏羲造琴是因为看到凤凰栖于梧桐树,因此认为最好的制琴材料是梧桐,而且以中段为佳。

琴的造型尺寸和弦的数量也是颇有来头:“长三尺六寸一分,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阔八寸,按八节;后阔四寸,按四时;厚二寸,按两仪。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按闰月。先是五条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商、角、征、羽。”

琴的尺寸为长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就是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原文中的三百六十一为旧制尺寸,意义相同,因为天文认知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厚度两寸则是代表两仪,琴面为弧形、琴底为平,象征“天圆”、“地方”,琴上十三个标志泛音位置的徽,代表着一年十二个月及闰月,五条弦则代表五行五韵,所有的数字都有代表天地自然的含义,更可知纪录中古琴具通天地、通万物、通神灵的神秘色彩。

《尚书》:“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说明乐、诗可以移风易俗,治理天下。可知最早的琴为五弦,象征五行,后周文王为了纪念被妲己害死的儿子伯邑考,在五弦上加了一根弦是为“少宫”,之后武王伐纣时为了让战曲更有气势,于是又加了一根弦是为“少商”。此后古琴多了一种七弦琴,因为这段原由,又称为“文武七弦琴”。

尧帝制琴 天赐神曲〈神人畅〉

除了伏羲造琴之外,还有许多造琴之说,其中也包括“尧”。而尧帝制琴,还有一段天赐神曲的故事。

据说尧造了琴,让世间开始有了音乐,那时以琴所奏的音乐皆是为了修身、定神、祭天,所以是神器,甚至可以作为治国的工具。天神见尧创造了可以陶冶人心的琴,便赐予他一首〈神人畅〉,是神人皆得欢畅之曲。这首曲子大篇幅使用泛音,清澈空灵,妙不可言。此乐曲的出现,与汉代崇尚神仙方士的社会思潮是分不开的。琴曲一直流传至今,或许是现存传说中最久远、最古老的音乐。

南宋刘籍所着的《琴议篇》中写道:“琴者,禁也。禁邪归正,以和人心。”古人认为,音乐能有助于使人心达致和谐,藉由音乐修去身上的恶,从而产生善。《唐书.乐志》曰:“琴,禁也。夏至之音,阴气初动,禁物之淫心也。”也是同样的道理,古琴的修身功能是上古文献中多有强调的,以期行事能克制、慎重。

师文领悟天地自然 奏出美妙乐曲

《列子》中记载了一个故事:郑国的师文随鲁国的师襄学琴,学了三年也没有办法弹成一首曲子。师襄觉得师文毫无音律的天分,是个音痴。师文告诉老师:“我弹不出曲调并非手拙音盲,而是没有领会音乐的内涵。请您再给我些日子吧!”

过了些时日,师文告诉师襄自己已经领会琴乐的内涵,只见他随意拨弄琴弦演奏,那音律已和过去完全不同,曲中有天地自然、四季风景:“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钟,温风徐回,草木发荣。当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钟,霜雪交下,川池暴沍。及冬而叩征弦,以激蕤宾,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将终命宫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澧泉涌。”

师襄听得如痴如醉,赞赏不已:“你的演奏真是太美妙了!即使是师旷的清角之曲、齐国邹衍的律管之音,也无法与你相比呀!若他们听到此琴曲,必会带着琴萧前来拜你为师!”原本学艺三年都不成一曲,却在短时间内变成高手,差别是对天地自然的领悟。古琴的神秘性,以及神奇的音乐效果,在上古时代的琴学文献中时常可以看到。此即透过一种修道以提高心性,方能奏出美妙的乐曲。

现在的音乐教育大多重视乐理,对内在的教学也多只是注重如何表达情绪。无论东方或西洋,古代音乐大多有着祭祀、颂神、提升精神的内涵,更能借此内修心性,移风易俗。

古人将琴作为联结人事与天地鬼神的工具,更能藉弹琴或听琴,起到克制过分欲望的作用,使思想行为合乎礼义。让孩子学习音乐之前,若能先教他们安定心性,方可体悟音乐的深意,也才能真正实现“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的意义。

--转载自《看杂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自古讲究门风,注重庭训、家教,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美德和品质教育。历史上的名臣大儒,如:宋朝的司马光、欧阳修、朱熹;明朝的王夫之及清朝的郑板桥、曾国藩等等,都留有家训。还有许多形式的家书、教子诗等等。
  • 被誉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的曾国藩,很善于相士....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朝诗人王翰所着的〈凉州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好诗,描写从军者赴沙场作战的无奈与潇洒。其中“葡萄美酒”与“醉卧沙场”两句,画面之鲜明,仿佛一名慷慨就义的将士就在眼前一般。
  • 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东方,人类与星象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西方,有十二星座对应着人的命运、爱情、事业等,说起来只是星象学中的一种笼统而又粗浅的表现与运用而已;而近代发现的玛雅预言,则是星象学深远的运用了。反观东方,几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的观天术,却远远超出西方文明的科技水平。
  • 受师父嘱咐到山下的繁华街市卖胭脂,身在世俗,打情骂俏的、孩子哭、痞子闹的,没点安宁,书生每天晚上回来打坐,心也被搅得不安宁。他也不好问师父,只好自己想,自己悟。后来明白:修道人的心是为修道而来,心在道中,自然就能远离世俗。
  • 盖洛普调查指出,92.4%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相信造物主的存在。在这些科学家看来,科学与宗教并非是排斥关系。他们可以一方面探讨世界的奥秘,一方面赞叹神的伟大。
  • 民间有句话说:儿是冤家女是愁。咋一听,好象在感叹父母养育儿女之艰辛、老来无靠之担忧、代际沟通之不易。非也。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
  • 郭文通是庆都人,在明朝嘉靖末年(1522年~1566年),做了碣石卫经历官,当时出征讨伐贼寇的各路将领,都打了败仗。百姓们人心惶惶,官兵们无心拒贼,唯独郭文通军纪严明,士气高昂……
  • “家有千金”的古代中国人如何“择婿”?榜下捉婿、以联选婿……不同的择婿方式显示不同的价值观与智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