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慕权位 受誉知辞

作者︰智真
font print 人气: 47
【字号】    
   标签: tags: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时,桓荣被任命为议郎,教授太子读书。桓荣博学敦厚,光武帝对他十分满意。

桓荣此时年已六十,从前他在九江自办学校,招收的弟子有几百人。他的弟子何汤被提拔为虎贲中郎将,正是由于何汤的推荐,光武帝才征召桓荣的。何汤在老师入朝第一天便提醒他说:“治学和为官是截然不同的。治学讲究严谨、认真,而为官却在于通融、应变,老师有此机遇,当不可太固执了。”

桓荣一声未吭,何汤又说:“皇上虽为明君,却也喜欢奉承喜言,太子更不可得罪,老师不要对他过于严厉。”

桓荣听他说完,不高兴的说:“你为我的弟子,难道还不了解为师吗?为师一生治学,最爱君子之道,本无意为官。今见天下大治,天子圣明,这才应召。你为官不久,竟学会官场的权术谄媚之道,还以此教我,我真为你感到痛惜啊!”

桓荣于是辞官,光武帝却不批准,和桓荣交谈数次之后,光武帝连连称赞他说:“你说得太好了,得到你,是国家的大幸,只是太晚了些。”

他当即任命桓荣为博士,不料桓荣却坚决推辞,口说:“臣无德无能,陛下一时心喜,就任我官职,未免失之草率。若论学问,臣不及同学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陛下还是重用他们比较合适。”

光武帝感慨说道:“读书人虽口不言利,言不好名,然而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呢?你是个难得的君子,自我谦虚不说,还能荐举别人,不慕权位。”于是坚持让他担任博士之职,还提拔彭闳、皋弘做了议郎。

彭、皋二人向桓荣致谢,桓荣却不让他们进自己家的门,他派人传话说:“天子圣明,才会重用你们,与我何干呢?要谢,你们当谢皇上,勤于政事,为国尽忠,这才是你们该做的。”

一次,光武帝到太学视察,正赶上各位博士在争论不休,不少人争的面红耳赤,嘴里滔滔不绝,惟有桓荣言辞温和,也少有不敬之色。光武帝对随从自己的官员说:“有理有敬,这才是儒士本色,只有桓荣做到了。”

光武帝几次要提升桓荣的官职,桓荣都辞谢说:“陛下垂爱于臣,是臣的万分荣幸。臣于国并无大功,若贪誉而受,必让陛下遭人非议,说陛下任人不公。这样陛下有嫌,而臣亦难堪了。”

太子经学有成,学业精进,桓荣喜在心头,却要求辞去太子师傅的职位。他几次上书光武帝:“臣蒙陛下厚爱,有幸教导太子,今日太子凭其聪慧,经义皆通,臣理当辞归。”

有人劝他不该请辞,且说:“为太子之师,此乃荣耀之本,他日太子登基,其荣更不可估量。他人求之不来,你何以轻轻弃之?”

桓荣回答道:“似你多思,我又何以能任太子之师呢?正因此职荣宠,我才不敢恋据。”

太子刘庄后来即位,为汉明帝。汉明帝深敬桓荣,“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汉明帝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他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桓荣去世时,汉明帝亲自穿起孝服,为其送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B>一、不受秽物
  • 礼乐文化倡导“以德配天”的君子风范。“以德配天”是周人德治思想的宗旨,正所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传统文化将各种美德都赋予了君子。君子人格对后来的中国士大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国人一生的道德追求。
  • 人们把用钱买官,叫做“铜臭”。东汉时的崔烈,曾名重一时;汉灵帝时,他花钱五百万,买官当上了司徒,结果是很快名誉扫地。崔烈问儿子崔钧说:“外面的人,对我议论纷纷,他们在讲我什么呢?”
  • 何朝宗(公元1504年~1582年),字何潮,号阿来(来福、来佛),福建省德化县浔中镇隆泰村后所人,中国闻名中外的瓷雕艺术大师。
  • “仁爱孝悌、谦和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古人看来,孝是为人首德,是诸种道德的基础,因此说“百善孝为先”。古人云:“夫孝至于天,日月为之明; 孝至于地,万物为之生;孝至于民,王道为之成……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孝道所至,异类皆应,孝之义大矣哉!”
  • 人有礼敬必吉,家有礼敬能昌,国有礼敬自强。
  • 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就是 教化,这也是圣人制礼作乐的本意。对《诗经》咏唱的内容,孔子在《论语》中一语定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苏东坡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被称为豪放派词人,但他真正属于豪放风格的作品只占全部作品1/10左右,随着后期苏东坡更加崇尚佛、道,心灵上日趋宁静,他的诗词风格渐趋平淡致远。
  • 古语云:“上天有好生之德。”又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话的确是人生的经验结晶。在大灾大难降临之前,总有慈悲众生的神佛,以各种方式告诉人们大灾将至,怎样躲灾避难之法。
  • 南宋忠臣文天祥在其流传千古的作品《正气歌》之中,列举了历朝历代“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几个忠臣义士,其中有“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张睢阳齿”,说得是气吞山河的大唐忠臣张巡固守睢阳,以身徇义的浩然正气。 而“颜常山舌”则是指大唐忠臣颜杲卿舌断仍喷血骂叛贼的壮烈事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