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民间送大暑船吃仙草 送瘟进补清暑

周慧心
font print 人气: 152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5年07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周慧心综合报导)暑是炎热的意思。今年的大暑从7月23日11:30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作为农事节气,最早记载大暑的是《逸周书‧周月解》。该书中明确说,“夏三月中气,小满、夏至、大暑”。《管子》说:“大暑至,万物荣华”。中国许多地区有“三伏不热,五谷不结”的农谚,反映出这段时间的气温与农作物生长的密切关系。

正因为与农事密切相关,因此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中,逐渐衍生出农俗谚语:“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大暑连阴,遍地黄金”,亦表明大暑来临前后是一年中最热、农作物生长最快、最关键的时期。

《时训解》中记载大暑时节的气象物候:“大暑之日,腐草化为萤。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意思是,大暑分三候,一候腐草化为萤,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二候土润溽暑,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三候大雨时行,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与其他节气相同,大暑时节,各地区也有不同的民俗。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汉族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长8米、宽2米、重约1.5吨,船内载各种祭品。在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后,将这艘“大暑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藉以表示驱除暑气、疾病,祈求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喝暑羊

山东有在大暑这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伏暑的羊汤汤质优美、营养丰富,具有健脾益气、温补肾阳的良好功效,成为农闲时期人们饭桌上的一道风味俱佳的滋补美味。营养学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益健康。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吃荔枝、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于是,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麹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说是可以“大补元气”。

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伏茶是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晒伏姜

伏姜源自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吃童子鸡

湘中、湘北素有一种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童子鸡体内含有一定的生长激素,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都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煎青草豆腐

大暑节气来临,温州人有煎青草豆腐的习俗。青草豆腐指的是采用仙草、甘草、夏枯草与菊花、金银花等中草药煎制成豆腐形状、冷却后即可食之,清凉解毒,生津止渴。

吃凤梨

台湾民谚:大暑吃凤梨,说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另外黄历6月15日是“半年节”,所以在这一天拜完神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意义是团圆与甜蜜。

大暑注意身体、情绪两“中暑”

大暑时节天气炎热、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容易导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多为中暑先兆。一旦发现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阴凉处休息,适当地给些淡盐开水、绿豆汤、西瓜汁或酸梅汤,会得到缓解。

在注意防止身体中暑的同时,大家还要当心“情绪中暑”。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会产生烦躁焦虑、思维混乱、食欲不振等情况,这是“情绪中暑”的表现。“情绪中暑”对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波动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

预防“情绪中暑”,要保持乐观情绪,戒躁戒怒,做到心静;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食物;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遇到不顺心的事,尽量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大暑喝粥补气清暑

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可适当以粥养生。古代神医李时珍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

大暑喝粥需以补气清暑,健脾养胃为主。下面介绍几种粥:

绿豆粳米粥:绿豆60克,粳米100克。将绿豆放入温水中浸泡2个小时,再和粳米一起加1,000毫升清水煮粥。此粥可每日早晚各吃一次,有祛热毒、止烦渴、消水肿的作用。

苦瓜菊花粥: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适量。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块。粳米和菊花洗净,二者同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水开后,将苦瓜块、冰糖加入锅中,改用小火煮至米烂粥稠即可。此粥可清暑热、止痢解毒,适用于中暑烦渴、下痢等症。不要与湿燥、麻辣、厚腻的食物一起食用。

西瓜皮粥:西瓜皮100克,大米50克。将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大米淘洗干净放入沙锅中,加入适量水和西瓜皮用旺火煮沸,再转用小火煮成粥,调入白糖,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作用,常食可防中暑。

薏米赤小豆粥:薏米20克,赤小豆30克,大米100克,水适量。将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时,大米洗净,加入适量水,同煮成粥,能健脾渗湿、清热消暑。

责任编辑:林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九六年暑期山地服务队”经三天集训后,今天由高应大校长林仁益授旗出征,他期勉服务队同学秉持高应大朴实刚毅精神,将高应大的爱心散拨出去,服务偏远地区,从服务过程培养团队合作默契。
  • 今天是24节气中的大暑,象征入夏以来最热的一天,很多人都因为太热食欲不振吃不下饭,饭店主厨建议可以多加点辛香调味料来开胃,或是改吃清爽的凉拌、沙拉,中医师也说,可以喝简单易泡的中药茶,去暑气。
  • 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据大陆媒体《信息时报》一名记者到广州各地工地察看,午后13~15时的地表温度一般都在40℃以上与气象台预报的34.6℃的最高温度相差甚远,而且有的甚至达到50℃以上。
  •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
  • (据中广新闻报导)今年适逢农历节气上的“大暑”,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天,不过受到偏南风影响,全台虽然高温炎热,但是要出现破纪录的高温比较困难。气象局表示,明天起,中南部降雨会越来越明显,有雨的天气将持续到下周一。
  •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不过,高温不但未创纪录,还比近来的高温都低。中央气象局说,节气与天气变化并无绝对关系,也无规律可循,大暑未创新高温,不代表异常。
  • 【大纪元7月2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赵晓慧台北25日电)季节进入一年之中最热的节气“大暑”,专家建议调养精神、保持心平气和,饮食清淡多样,健脾养胃,体质寒凉者应戒除冰冷饮食。
  • 大暑,约在每年7月22日附近,此时太阳辐射位于黄经120°,因为地表热量蓄积的关系,为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古人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的说法。所谓的“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依照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可以利用大暑前后最热的三个庚日,作慢性、过敏性疾病及寒冷体质的调理。
  • 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达到黄经120度时,即为“大暑”节气,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名中医师胡乃文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大暑”节气除了太阳光晒的热,还有地里头蒸出来的热,所以“大暑”节气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他提供夏季习俗该注意的地方,提醒民众要小心中暑,并分享宝贵的中医养生之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