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轮回研究书籍介绍(十一):《转世之间》

李青笛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1月29日讯】
周﹒维顿博士和周﹒费舍:《转世之间》

(Joel L. Whitton, M.D. Ph.D. and Joe Fisher, Life between life: scientific explorations into the void separating one incarnation from the next. Doubleday & Company, Incorporated, October 1986)

相信轮回的人认为,人世是个巨大的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有缘分的人们在生生世世中演绎着一段段故事,以漫长的时间清偿彼此的恩怨。那么当我们暂时退出舞台时,我们在哪里?我们在做什么?维顿博士和费舍合作发表于1986年的《转世之间》一书可能是第一本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的著作。

维顿博士是在1973年开始这方面的研究的,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他积累了三十几个详尽的案例。这些受试者在维顿博士的引导下,进入类似佛家打坐入定的催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仅可以重新经历自己的很多前世,而且可以进入转世之间的彼岸世界。对于第一次有这种经历的人来说,那里的壮观往往令他们惊叹得无以言表。那里没有人世的时间和三度空间的概念,也没有人世的逻辑和顺序。在那个状态中,人们感到前所未有的美好,生命之间无须语言即可以通过思维传感的方式进行交流。相对于尘世,在那里的自我才是更为本质和真实的自我。

在彼岸世界,一个人会来到几位长者面前,这些长者会让他(或她)回顾自己刚刚过去的一生。那种回顾就像全息时空影片,一生中事无巨细瞬间完全的展现出来,包括人在俗世中没有意识到的情节,如自己无意的言行给他人造成的伤害,或自己当时并没意识到的潜在的危险。在尘世中,人们往往为自己的过错找各种借口掩盖,可是在那个精神世界里,人们不再文过饰非,只会为自己的过错深深痛悔。长者们会和他一起分析过去的生生世世,并安排他的来生,以弥补自己的过错或更好地提高自己。人们都是群体转生,在一世又一世中扮演着各种角色。来生的安排就如同一个写好的剧本。有宿命通功能的人可以看到这些记录。

既然人的一生是被安排好的,那么是不是滚滚红尘中的人们只是一个个被命运所摆布的木偶呢?并非如此。人的一生安排并非很稳定,可能会发生一些小的变化。在极特殊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发生很大的改变。以下就是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叫史蒂夫的人在年轻时很仇视他的父亲,当时他的父亲身患重病住在迈阿密的护理病房。史蒂夫很少去看他,可是有一天,他突然觉得一定要去看望他。当他来到病床前时,发现父亲的呼吸管掉了下来,致使他呼吸困难。他想了一想,就跑出去大声喊来护士马上换了个呼吸管。一些年之后,在他29岁那年,他在俄勒冈州的一个小镇遇到一起车祸,被一辆卡车撞倒,但非常幸运的是他只是大腿骨折,而没有性命之忧。

史蒂夫40多岁时接受维顿博士的催眠回溯,在入定中他发现他看望父亲和路遇车祸都是在这一世转生前被安排好的。他的父亲在前几世都曾加害于他。命运的安排是史蒂夫很可能在看望父亲时见死不救,而他本人将在车祸中丧生。可是史蒂夫经受了这次考验,救了父亲。他的命运安排本来是到车祸为止,可是他在看望父亲时的善念使他在车祸中逃过劫难,从而改变了命运的安排。于是他下几世的一些安排被前移到这一世。

维顿博士是多伦多大学的一位受人尊敬的心理医师。费舍在1982年对他进行采访时,他当时不愿把他积累的研究结果公诸于世,因为他担心自己的学术生涯会受到影响,同时他也担心可能来自于宗教原教旨信徒的攻击。直到1984年他才鼓足勇气和费舍合作把他十年来的研究写出来。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是关于转世之间的状态的探讨,后半部分是几个具体的案例,每一个案例如一篇充满了爱恨情仇的中短篇小说,而其远远超越于一般小说之上的对生命千年因果的解读更是令人感慨。

发稿时间:壬午年十月廿一日 公元2002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轮回转世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普遍认同的常识。因为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由此而来的,其普遍的程度也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那些历史悠久的印度教、佛教和道教里的经典,也只不过是如实地记录了这一事实而已。西方大教如犹太教和基督教也一直是认同这一事实的。比如基督教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圣经》学者奥利金(Oregin, 185-254)就是轮回转世的积极宣传者。但在公元553年5月的一次教会会议上,当时的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485-565)利用王权、撕毁协议,在教宗拒绝出席的情况下,发起对奥利金的指责,点燃了近一千五百年来反轮回转世的野火,成为后来许多基督徒不信轮回转世的始作俑者。
  • 中国人在言谈之间常常提到“缘分”,缘分有深有浅,有的成知交,有的成爱侣。但是“缘分”到底是怎么回事,恐怕没有多少人能说得清。魏斯博士在他的《真情永驻》一书中详细记录了一个关于“缘分”的真实而神奇的故事。
  • Wambach博士自己不是任何宗教的信徒,对于她收集的数据,她给出了自己关于生命的“神话”,她也鼓励读者得出自己的“神话”。近年来,关于轮回转世有一些非常有份量的书籍问世,其中有些研究者所获得的信息比Wambach博士的数据要详尽、深刻、明了得多,但Wambach博士的书仍然很有价值,因为到目前为止,她是唯一的一位通过大量的数据对轮回假设进行统计检验的研究者。
  • 中国人常说一个人有福份是前世“积德”积来的,不幸是前世“造业”所至。在《生命多世》一书中,吉娜﹒瑟敏纳拉博士通过轮回案例展示了前世“业力”与今世健康和人生的关系,证实了轮回和“业力”这个人类世代流传的概念的联系。书中的观点与中国古训不谋而合:前世“业力”是今世痛苦和不幸的根源□这些说法并非仅仅是教人向善的训戒,而是有其真实因果关系存在。
  • 根据几次盖洛普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现代西方人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相信轮回转世,并且相信这一事实的人数还在不断地回升。这要归功于半个世纪以来许多科学家和医学家在轮回转世研究中的不懈努力。而在这些科学家中,史蒂文森教授是一个公认的杰出代表。自1961年以来,史蒂文森教授便不知疲倦地奔波于世界各地,收集、整理和验证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轮回案例,迄今已有40个年头,收集到的案例已有2600个。
  • 根据几次盖洛普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现代西方人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相信轮回转世,并且相信这一事实的人数还在不断地回升。这要归功于半个世纪以来许多科学家和医学家在轮回转世研究中的不懈努力。而在这些科学家中,史蒂文森教授是一个公认的杰出代表。自1961年以来,史蒂文森教授便不知疲倦地奔波于世界各地,收集、整理和验证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轮回案例,迄今已有40个年头,收集到的案例已有2600个。
  • 钱若水是北宋大臣,为人正直,有胆识,后被提拔为枢密院副使。北宋司马光在《涑水纪闻》和李元纲在《厚德录》中,都记载了钱若水于宋太宗时期因仗义执言而救了三个官员的事情。
  •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25日起推出“清法战争特展”,展出重要古物——法国人远征福尔摩沙的地图手稿。
  • 赵鼎刚强不屈,保国忠心九死不移;朱穆专心攻读,状似痴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