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油】人间惆怅客 伦勃朗悲情一生

伦勃朗因为一件作品而声名远播,但因为一件作品而身败名裂。(大纪元合成)
font print 人气: 819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1年03月15日讯】西方艺术史,我来说故事!大家好,欢迎来到大话西油!

在艺术史上,因为一件作品而声名远播的大有人在,但因为一件作品而身败名裂的,估计只此一人!他就是我们的主角伦勃朗!

1606年,当伦勃朗出生的时候,正赶上荷兰的黄金时代。当时的荷兰可不是今天的荷兰。当时叫做:尼德兰地区Netherland。其实,今天荷兰官方的名字还是Netherland。而这个荷兰是其中最大的一个省,后来尼德兰独立成一个国家之后人们就用荷兰来代称了。而且,因为那里很多地方的地平线都低于海平面,所以人们也习惯管尼德兰叫做低地国家!这就是为啥荷兰人这么喜欢填海!

伦勃朗家里是做磨房生意的,家境算得上殷实。所以,成长过程中伦勃朗受到了很好的文化教育,这也为他后来成为绘画大师奠定了文化基础。伦勃朗是个少年天才,早早就在家乡画坛崭露头角。家乡的池子太小,留不住伦勃朗这条龙,刚刚20出头,他就跑到当时荷兰最大的城市,也是当时欧洲最繁华的城市阿姆斯特丹寻求发展。

十七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啊!据说当时在大西洋上的商船,10艘里就有8艘是荷兰的。什么意思呢?有钱啊!新兴的资产阶级成了当时荷兰社会的中坚力量!随着各种产业的蓬勃发展,如雨后春笋般,各种各样的行会就纷纷成立起来啦。

有了钱之后要干什么呢?哎,附庸一下风雅嘛!于是,当时很流行的一件事就是,不同行业的行会喜欢找画家给自己行会的成员,画一种集体肖像画,就好比是现在的集体照。

那么,当时最主流的集体照的画风是什么样的呢?来看一看,基本都是长这样,或者这样。嗯,这个已经算是很好的啦!反正,都是这样,傻乎乎地盯着你。

伦勃朗一举成名:《杜普教授的解剖课》

阿姆斯特丹有一个名叫杜普的外科医生,是个非常有名望的医生。他听说伦勃朗画得不错,就找到了他,委托他给自己和他的学生画一幅集体肖像画。但作为当地最好的医生,杜普希望这幅画能画得与众不同一点,这样才能突显出他在医学界的崇高地位嘛!他就问伦勃朗:哎,你能不能想想办法,让我鹤立鸡群一点?

伦勃朗想了想说,Piece of Cake!几天之后,他就拿出了这幅:《杜普教授的解剖课》(Anatomy Lesson of Dr. Nicolaes Tulp)和之前的那些一比,是不是完全不一样了?生动多了,而且还有了故事情节对吧?所有的人物不再是傻呆呆地看着你,而是在一个故事情节中来展现。

伦勃朗的《杜尔教授的解剖学课》(公有领域/维基百科)

画面中,伦勃朗打破了此前惯常的集体画的构图模式,以一个斜三角构图来稳定画面,并大胆地在前景处最明亮的位置放置了一具尸体。尸体左侧暗影处围绕着的正是几位来听课的学生。他们正在或专注或走神地聆听着画右这位杜普医生的讲课。虽然画面右侧只有杜普医生一个人,但伦勃朗把他的背景处理得很暗,这就和左侧相对明亮的七个人形成了视觉上的平衡。同时,人物丰富的表情,鲜明的个性,生动的姿态,在这具冰冷苍白尸体的映衬下,显得非常跳脱。

画中有个小地方挺有意思。紧挨着杜普医生的这个没在认真听课却在认真看着你的家伙,手里拿着一张纸,这张纸很重要,上面写着画中这九个人的名字。

等会,画中明明是八个人啊!对,加上那个死人不就九个了嘛!

哎呀,这样大胆的构图,颇具故事情节的人物处理,让杜普教授一下子就鹤立鸡群啦!

杜普教授高兴坏了,哇,这个这个……,太棒了!画得太好啦!我要为你打Call!

一下子,阿姆斯特丹的有钱人就都知道了伦勃朗的大名!伦勃朗一举成名,成了整个荷兰最有声望的大画家!订单雪片般地飞来,伦勃朗收了不少徒弟,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随着事业的腾飞,社会地位也水涨船高。

[荷]伦勃朗(Rembrandt Van Rijn),《被处以石刑法的圣斯德旺》,法国里昂美术馆藏。(公有领域)
[荷]伦勃朗(Rembrandt Van Rijn),《被处以石刑法的圣斯德旺》,法国里昂美术馆藏。(公有领域)
伦勃朗1632年作品《绑架欧罗巴》The abduction of Europa,被描述为巴洛克绘画“黄金时代”的典范。(公有领域)

与贵族美女攀亲 幸福美满近10年

一天,一个叫做汉德瑞克(Hendrick Uylenburgh)的人专程登门拜访。这个汉德瑞克可不是个普通人,他是当时阿姆斯特丹最著名的大画商,客户都是荷兰上层社会的名流贵胄。他非常欣赏伦勃朗,有心把自己漂亮的侄女莎斯姬亚嫁给他。

汉德瑞克笑着看着面前的这个眼神单纯,羞涩腼腆的年轻画家。他真的很喜欢他,又有才华,又单纯质朴。自己这个侄女他是从小看着长大的,她的父母几年前先后过世了。他就把这孩子接到自己身边抚养。看着她一天天长大,出落得美丽动人,知书达理,心里很为自己的哥哥感到欣慰,也想着一定要给她找个好小伙子嫁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知道了伦勃朗。经过多方打听,他听说这小伙子不但画艺精湛、才华横溢,而且人品很好,口碑极佳。于是,今天就直接上门来亲自验验货​​。一见之下,很是满意,就决定成全这两个优秀的年轻人。在他的悉心安排之下,一个晴朗的午后,伦勃朗见到了这位远近闻名的、美丽的莎斯姬亚(Saskia van Uylenburgh)。

 

两人一见钟情,才华横溢的大画家和名门闺秀的大小姐很快就喜结了连理。这一年,伦勃朗27岁,莎斯姬娅21岁。莎斯姬娅的父亲给她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这一下伦勃朗的财富和地位是大大地上了一个台阶。达官显贵们更是争相攀附,订单多到接不过来。一家人搬进了阿姆斯特丹富人区一座四层楼的大豪宅里,一时间那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啊!

就这样,日进斗金、幸福美满的日子过了将近10年。时间来到了1642年,这一年伦勃朗36岁,本命年。他无限风光的日子就在这一年戛然而止!而这一切厄运,竟然又是源于一幅集体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爱妻莎斯姬娅病倒

伦勃朗的妻子莎斯姬娅什么都好,只有一点,从小体弱多病。他俩生了四个孩子,最后只有一个健康的长大成人,而这更让妻子的身体每况愈下。1642年的新年刚过,莎斯姬娅肺炎发作,又病倒了。而且,这次病得很重。看着病床上日渐消瘦的爱妻,伦勃朗心疼地想着:这可真不是一个好兆头啊。

送走了医生之后,妻子沉沉睡去。伦勃朗独自来到楼下的画室,努力把心中的难过和烦忧排出脑海,他还有一大堆没有完成的订单要尽快完成。由于长期给妻子看病吃药,另外这栋豪宅的房钱还要分期付款,再加上此前几笔不太成功的投资,他现在的经济情况可是不容乐观。不过好在眼下手上的几笔订单交付之后,就可以缓解一下吃紧的荷包了。

另外,他去年接下了一个很大的订单,现在就要完成了。他自豪地看着眼前这幅大尺幅的画作,满意地陷入了沉思。

这是阿姆斯特丹一个民兵队的订件。说到这个民兵队我插一句哈。尼德兰地区长期以来被各种势力轮番统治,什么哈布斯堡家族啊,法国的波旁家族啊,就连普鲁士逮着机会也要来插一杠子!所以,荷兰人就自发地组织了不少民间武装。现在,社会安泰,丰衣足食,没仗可打了。但是,男人嘛,闲来无事还是很怀念打仗时候的雄姿,于是就成立了一些民兵团,没事大家聚聚,过过打战的瘾。当然了,这帮人根本也不是真的民兵。

这次找到伦勃朗画集体画的,是一个叫做“科克斑宁”的民兵队,因为他们队长的名子叫做科克斑宁,队员们呢,是一帮子家境殷实的小企业主。他们参加这个民兵队也是当作一种荣誉性的象征。

就在前不久,他们集资修建了一个气派的会议大厅,也是当时城市里最大、最气派的会议大厅。这么气派的墙壁肯定不能空着嘛!于是,他们找到了伦勃朗。虽然,伦勃朗当时的收费是阿姆斯特丹最贵的!那当然啦,伦勃朗可是当时整个荷兰最好的画家!

钱,不是问题,我们只要你给我们画出一幅杰作。队员们想着这幅画就乐开了花!首先,这是伦勃朗的画的。其次,若干年后,他们的后世子孙会指着这幅杰作,对他们的后代自豪地说:看见没,这个人就是你爷爷的爷爷!当年咱们家那也是荷兰的名门望族啊!

杰作的意思,在不同人心里,定义可是完全不同的!伦勃朗接到这个订件之后,他雄心勃勃地想着,太好了,这次,我要画出一幅我艺术生涯最好的作品,也得是全欧洲最好的画作!后来,他也的确做到了。不过,是在他去世多年以后。

此时的伦勃朗的绘画技艺如火纯青,再加上更多的人生阅历,他对于艺术的理解和表达也到了完全不同的境界。这次的这个订件给了他一个绝好的机会!首先,资金充裕,没钱可没法搞艺术。其次,尺幅很大,有足够的创作空间。还有一点,民兵队队员们都久仰他的大名,对于他的创作完全没有提过一星半点的要求,只管天马行空地去画吧!

等等,最后这一点其实真的只是伦勃朗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接到任务的时候,他压根就没好好问问人家到底想要一幅什么样的画作。而民兵队那帮人,压根也没觉得伦勃朗会有什么问题?集体画嘛,他画过很多啊!他当然知道应该怎么画啦!就这样,双方都以为对方明白自己,就高高兴兴地交了定金,各自回家去了!

唉,自古以来,由于话没说清楚而导致的悲剧那多了去了!小到夫妻吵架闹离婚;大到两国交恶动刀兵!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没把话说清楚!

世界三大油画之一:《夜巡》

经过了一番夜以继日的工作之后,作品终于完成了!就是下面咱们马上就要看到的这幅著名的《夜巡》(The Night Watch)。它不但是伦勃朗最杰出的一幅画作,也被评为“世界三大油画”之一。这个三大油画呢,就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芝的《宫娥》,和伦勃朗的这幅《夜巡》。未来都会讲到哈。

来,先来看画。这是一幅尺幅很大的油画,3.6米 X 4.3米。画中,伦勃朗再次打破传统营造了一个极富戏剧性的场面。画中人物整装待发,仿佛马上就要去面对一场保家卫国的战斗!画面充满了丰富的变化,生动的光影。画中人物极富动感和戏剧性,细看每个人物都处在一个动势中,互相之间又有着和谐的互动,使得整个画面充满生机。画面结构复杂,构图完美。特别是伦勃朗最拿手的光影明暗的表现手法,如臻化境。就技法而言,这绝对是他的巅峰之作!

伦勃朗,《夜巡》(De Nachtwacht),布面油画,作于1642年,363 × 437 公分,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咱们现在看到这幅画,肯定都会赞叹,画得太好了,对吧?然而,但是……

关于集体画,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画中所有的人出的钱可是一样多的!就是说,每个人的脸不说尺寸必须一样大吧,但至少我的脸必须是清晰的、一目了然的!不然,若干年后,当我的孙子跟他的孙子介绍我的时候,根本就看不清我的脸,那怎么证明画里的这个人就是我爷爷的爷爷呢?!

所以,本着这个原则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夜巡》。你看,这个人就是个侧脸,这个人的脸直接被手臂挡住了,这个人的脸黑咕隆咚根本看不清啊,这个人的脸画的这么小估计就是个跑龙套的!还有,这个小女孩是谁?她交钱了吗?

所以,大家想想,如果当时你是一个出资人,你会咋想?你肯定不会知道这幅画在后世会如此有名,要是知道的话,估计给你画个背影你也乐得屁颠屁颠的!当时,你只知道大家出了一样多的钱,凭什么你就把我画成了一个跑龙套的!

所以我刚才才说,杰作,在不同人心里的定义是不同的,就这意思。

这幅大作揭幕那天来了很多人。民兵队员们呼朋引伴,吆五喝六,城中的其他艺术家们也都纷纷到场。他们都想看看这次伦勃朗又有怎样的杰作问世。

伦勃朗得意地揭开了幕布。本以为会一如既往地迎来人们潮水般的掌声和热烈的赞誉。嗯,怎么回事?怎么那么安静呢?伦勃朗纳闷地扭过头来看向人群。

伦勃朗从云端跌到谷底:陷入官司 妻子去世

现场鸦雀无声,人们的表情都很奇怪!突然,人群中传来一句低声的抱怨:我的脸为啥这么暗?

另一个人也脱口而出:对啊,我为啥只有一个侧脸?

是啊,我为啥被挡住了?没错,我根本就找不到自己啊!真是的!这画的什么啊?

其中有一个屠户,不免粗鲁。刚一看到画时就一肚子气,现在一看大家都在抱怨。于是,气就更大了。大声嚷嚷道:伦勃朗,我们都出了一样多的钱,凭啥把我画得这么小?凭啥只有他俩站在最中间,脸还最大最亮,哼!

对啊,是啊,还有我,还有我!一时间怨声四起!现场还有几个来看热闹的同行画家,本来就妒忌伦勃朗的才华和名声,

现在一看,太好了,也跟着在人群中吵吵:这画的什么啊?!就这水平还收那么贵的酬金!让他退钱!

对,退钱退钱!要不就重新画!

伦勃朗,脸涨得通红。他完全没想到会是这么个结果。伦勃朗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一下子窘得完全乱了分寸。他愤怒地看着眼前的众人,努力镇定了一下自己,脱口说出:这是艺术!你们,你们!你们根本不懂艺术!我,我不会重画的!

这下闹掰了!民兵队这帮大老粗就把伦勃朗告上了法庭。而且,最终伦勃朗输了官司。

世间事就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正当伦勃朗官司缠身的时候,他深爱的妻子也撒手人寰了。伦勃朗一下子从幸福的云端跌到了凄凉的谷底!

 

就这样,一夕之间,伦勃朗名声扫地,所有的幸运都离他远去。由于名声不佳,他的订单越来越少。而且,由于之前他大手大脚惯了,又是买豪宅、又是买古玩,又是各种不靠谱的投资。这一下入不敷出,导致他身负巨额债务。只好搬出了大豪宅,住进了平民区。

郁郁不得志 穷困潦倒中去世

而这幅倾尽了心血的大作也被束之高阁。他此后的人生,就一直在郁郁不得志的穷困潦倒中直到去世。而这幅画后来被精心修复过之后,陈列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里,成了荷兰的国宝。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部2007年好莱坞的电影,名字就叫《夜巡》,讲的就是伦勃朗的这段身世。

关于伦勃朗还有一件事情您一定要知道。我在第一集节目讲到《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一个“世界三大肖像画”的说法,其中就有伦勃朗的自画像。这个可不是一幅画,而是一个系列!伦勃朗从20岁起就给自己画自画像,一直持续到他去世前,一生共留下了超过一百多幅自画像。

在他早年间踌躇滿志的时候,自画像的画风是这样的。看看,身穿昂贵的毛皮大氅,左手依着扶栏,眼神自信,踌躇滿志地看向画外。有没有点现在《时代》杂志给那些成功人士拍的封面照?

这是荷兰画家伦勃朗‧凡‧雷因1633年的自画像,此时画家年轻得志,家境富裕,其明亮开朗的用笔用色显示其当时的状态。此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公有领域)

但是,36岁之后,就成了这副样子了。

特别是晚年的伦勃朗,命运依然没有放过他。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提图斯,在婚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了。让他承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接着,下半生一直陪伴他照顾他的爱人亨德克里奇又撒手人寰,只留他一个人孤独地品尝被命运抛弃的滋味。

这是画家伦勃朗‧凡‧雷因1660年时的自画像,此时的画家年事已高,但由于事业不顺,家境日渐贫困,生活艰难,其作品不再平滑光亮,用色也愈加深暗沉重。作品凸现了画家此时的内心世界和艰难的生活条件。此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公有领域)

所以,后期的这些自画像,不但展现了他愈加精湛的技法,而且那些过于残酷的真实,也赋予了这些作品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此时画中的伦勃朗,平静地望向画外,眼神中写满了千帆过尽后的无奈与黯然。特别是他生命最后几年的自画像,画中人毫不掩饰的晚景颓唐和阅尽沧桑,无不令观者动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在这些自画像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被命运折磨得垂垂老朽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执著和对生命的领悟,这是一种走过生命繁华和悲凉后的领悟!

于是,他这些自画像备受后人推崇,成了著名的世界三大肖像画。

伦勃朗非常善于营造充满戏剧感的画面结构,他也被后世称为光影大师,他对于光影的处理和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另外,他肖像画中的人物都以这样一种打光的方式而显得五官立体,层次突出,眼神炯炯,个性鲜明。这种打光方式,被称为——伦勃朗光!至今仍被推崇备至,你看那些明星拍照的时候,一定会有这一款!

关于伦勃朗,我今天的题目用到的还是纳兰若容的另一首名作: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也算是切题吧!

伦勃朗被公认是西方艺术史上最重要的大师之一。正如一位传记作家说的那样:伦勃朗的一生恰如在光明与黑暗中穿行。他用手中的画笔将黑暗绘成了光明,照亮了他惨淡的人生。正因如此,他才能在世人的不解与嘲讽中,达到艺术的巅峰。

好了,关于艺术史上最悲情大师——伦勃朗的故事就讲完了。

感谢您的收看,大话西油,咱们下次见!

大话西油》制作组

责任编辑:李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开山鼻祖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生活在波涛汹涌、风云变幻的十八世纪后期。为什么说波涛汹涌呢?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路易十六上了断头台,雅各宾派血腥专政,一代战神拿破仑登场!是不是够精彩!这样精彩的时代,也把这位大师推到了艺术的巅峰!
  • 拿破仑,西方有一个四大战神的说法。就是古代西方最厉害的四位军事大家,他们是:古代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古罗马的凯撒大帝、古代北非王国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然后就是今天的这位法兰西帝王拿破仑‧波拿巴。
  • 西方艺术史千古第一人:米开朗基罗。13岁的米开朗基罗如何能够说服吉兰达约不但收下他做学徒,并支付他工钱!一件假文物是如何给米开朗基罗带来了一个扬名罗马的机会呢?
  • “千古第一人米开朗基罗”之二:激将法挑起大师对决,佛罗伦萨一战轰动欧洲!战神教宗和米开朗基罗,同样火爆脾气的两个人擦出了一场艺术史上最辉煌的火花!
  • 教宗尤里乌斯二世被称为“战神教宗”。他为人强硬,脾气火爆。当他和同样脾气火爆的大天才米开朗基罗相遇的时候,就擦出了艺术史上最辉煌的一片火花!在米开朗基罗的另一幅壁画巨作《最后的审判》中,有一个人因为惹怒了大师,而永远留在了“地狱”里!这个人是谁呢?又为什么触怒了大师呢?
  • 小汉斯‧霍尔班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市(Augsburg),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方的画家与版画家。他被公认为十六世纪时期最伟大的人物肖像画家之一,除了肖像画之外,他的作品还包含宗教画、警世内容的版画等等。特别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画用于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画,在传播新教思潮的时代里,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 南梁 张僧繇《雪山红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轮廓线以外,不添加任何线条也就是没画皴法。 这幅画怎么和常见的中国山水画迥然不同呢?
  • 来自比利时的法兰德斯风格画家安东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公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画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所绘的肖像画,优雅地呈现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宫廷样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师,他善于运用色彩和大胆的笔触来表达光线、物体的移动和布料质地。这项特长也让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绘出高度精准却仍具有绘画特点的蕾丝质地。蕾丝这种非常精致又复杂的布料是16至17世纪时富有的艺术赞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饰配件。
  • 华丽夸张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简单的情节、即兴对白和户外表演,是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又译艺术喜剧)的核心特征。其幽默剧情常围绕着年轻恋人的种种考验。演员们不受台词限制,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表演。这些喜剧常含有对时政的讽喻和接地气的幽默,可以巧妙避开查禁。这种意大利民间戏剧形式也成了18世纪洛可可(Rococo)艺术运动的理想题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