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恕‧雪霁江行图——精准的宋人船型图

曾树铭口述 邱馨贤整理
北宋 郭忠恕《雪霁江行图》(Traveling on the River in Snow by Guo Zhongshu) (929─977),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54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看过中国各朝代的山水、花鸟图画,除了工笔之细致、意境之深远,还有一种特别的画,很像用现在的建筑界电脑软体AutoCad所画出来的图,叫做“界画”,这种画的目标物线条必须得直挺不歪斜,例如宫廷楼阁、船只、马车等;在电脑没有发明之前,建筑系的学生第一个被要求的便是手绘线条要直,之后才能画出好的建筑图。中国界画的佼佼者除了五代的卫贤之外,就是宋代的郭忠恕了,他的作品精准得可以让后人从图中尺寸仿造出原船,让人不得不佩服。

北宋 郭忠恕《雪霁江行图》(Traveling on the River in Snow by Guo Zhongshu) (929─977)。(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郭忠恕不知何年生、何年卒,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在五代后周、宋朝都曾经任官,但因心直口快,不满朝政,后周皇帝将他贬官后,他也不再留恋仕途,自放于山水间;之后在北宋任官,也因为批评时政,而遭到流放的命运,并在流放过程中过世。郭忠恕对篆、隶特别下了功夫,写得很好。绘画师承巨然(五代至宋初的著名山水画家),但他最被人所推崇的还是界画作品,他不但对宫廷楼阁、船只的各项建物比例能画得精准,细节也十分重视,作品不死板,却具有美感,超出了一般人对界画的印象,因此,《宣和画谱》说:“如忠恕之高古者,岂复有斯人之徒欤?(在后人中,还能找到像他这样高雅古朴、技术高超的承传者吗?)”

郭忠恕的另一幅界画《明皇避暑宫图》(Summer Palace of Emperor Ming Huang),大阪市立美术馆藏。(公有领域)

这幅《雪霁江行图》画的长宽看起来十分奇特,感觉不太像一幅完整的画,清朝乾隆皇帝在上面题字说:“大幅何年被割裂、竿绳到岸没人牵、江行底识当雪霁、剩有瘦金十字全。”意思就是,这幅画到底是什么时候被割开的呢?右边的绳索到岸了,牵绳的人竟然(在画中)就不见了,从这图中看,内容的确是晴冬里的船只没错,另外,就只保留有宋徽宗著名的瘦金体题字了。后人从美国的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纳尔逊‧阿金斯美术馆;美国堪萨斯州)的摹本中看到在画中的右边的确还有牵绳人正要把船只牵上岸边,所以,这幅画的确是不完整的。

宋徽宗与乾隆皇帝的御题。北宋 郭忠恕《雪霁江行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从美国纳尔逊‧阿金斯美术馆(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的《雪霁江行图》摹本中看到画面向右延伸绘有拉纤人正要把船只拖向岸边,可见原画确实被裁切过。(公有领域)
原作遗失的部分从摹本可以想见。北宋 郭忠恕《雪霁江行图》(Traveling on the River in Snow by Guo Zhongshu) (929─977)摹本局部。(公有领域)

但除了这个问题之外,这幅画展现了惊人的精准度,包括船只的零件等等,都在完全符合的位置上。研究中国古船专家曾树铭也赞叹这艘船不仅具体呈现船上的生活,且结构十分精准。

作品中完整的船身。北宋 郭忠恕《雪霁江行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这幅画描写的是一艘船在冬天里,天气好,正在休息,因此,他的帆已经放下来了,船上有许多船工正在忙碌着,有的人还驼着背、口呼呼地吹着暖气热手,可见天气很冷。人群中却不见衣着华丽的船主人,可能是在船舱里休息。

船上看到许多货物与忙碌的工作人员。北宋 郭忠恕《雪霁江行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船上有许多新的家具,相互叠放着,大概是怕受到损伤,而另外有许多用茅草盖着的货物,猜测是船主人正在采办年货,用茅草盖住,可以保暖、防湿,在船的另一边也是用茅草盖住竹篾顶端,下面可能是下舱的楼梯,盖住可以防止雨雪进入。

这艘船应该是富人家的商船,有两个门,前面的门顶饰有图案,入口挂着漂亮的丝绸帷幕,十分考究。天气好的时候,船主可以在船头招待宾客,如果蚊子多或下雨,就可以将帷幕垂下。船后方则有一个小门,应该是给工作人员进出用的。

船头船舱入口十分华丽,应是富人的商船。北宋 郭忠恕《雪霁江行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让我们来观察一下船只的结构。

【桅杆】
这艘船上有两根桅杆,一支是T字型(左),一支是A字型(右),后者较前者稳。两根桅杆的下方是一个转轴,可以将桅杆转向下、平放。这个作用是,当江船或河船在过桥洞时,桅杆太高过不去,就需把桅杆放平。桅杆上有许多绳索,主要是用来固定帆,古代叫做“张纲”。

桅杆,下方有转轴,可以将桅杆转为平放。北宋 郭忠恕《雪霁江行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船底】
这艘船属于沙船型的平底船,一般来说,中国船可以分成长江以北的沙船(船底为平底)、长江以南的福船(船底是尖的)。北方江河,例如黄河、渤海,多是沙岸,河底较平,如果退潮,船容易碰到搁浅。如果船底是平的话,船就能稳稳的站着,如果底部是尖的,就会倒向一边。南方因为岩岸多,退潮时要搁到船底的机会比较少,因此船底可以设计为尖的。

船底属于沙船型的平底船;船底两侧是“竹驮”。北宋 郭忠恕《雪霁江行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舵】
船的舵跟桅杆一样重要,“舵是司命、桅杆主帅”,司命就是控制方向,有舵的地方就是船尾,上面这个在掌舵的人,古称“爵室、雀室”;从他站立的地方往下看,半圆形露出一半水面的是舵,这艘船使用的是半平衡式舵。

掌舵人在“爵室、雀室”操控下方半圆形的舵。北宋 郭忠恕《雪霁江行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横竿】
这艘船的船舱旁边有窗,窗上有木板,冬天可以放下来挡风。在前面的窗户下边,还有一根横杆,这是让船工重心不稳时,可以拉住的工具,类似栏杆。所以它的高度大致是在腰的附近。

船舱窗户外挡风板与横杆。北宋 郭忠恕《雪霁江行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竹驮】
主船两边还绑了许多竹子,古代叫做“竹驮(音同驼)”,不止具有背负船的功能,主要用处还有三项:一、增加浮力,如果船倾斜了,竹驮可以将船顶起来,二、两艘船靠太近的时候,防止撞到船身,三、船上有篙、帆,在靠岸或较浅的地方,船行滑动会用撑篙的方式,如果在河海中,就会直接使用帆。这两样工具如果坏了,竹驮就是很好的修补或代替材料。这里说明一下,古代的帆不一定是布做的,因为布很贵,所以,大多数船的帆是草做成的席帆或竹做的篾(音同灭)帆,但席帆在下雨天就不能行驶,而竹子容易取得、有弹性又轻,这两者都是中国船的特色。船边的绳子也多是用藤、竹所编,如此长期泡在水里才不易损坏。

但古人更聪明的是,船只休息时,还可以把篾帆横放,是现成的遮阳罩。

【脚船】
主船旁边还有一艘小船,称为“脚船”,因为大船吃水深,如果靠岸有困难的话,就会停在外港一定的距离,让小船靠岸。

脚船。大船靠岸有困难的话,就会停在外港,让脚船靠岸。北宋 郭忠恕《雪霁江行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甲板】
再来谈谈古代的甲板,虽然这幅作品甲板不明显。大家猜得到吗?中国古船的甲板是拱形的,因为这样比较坚固,排水又好,在上面还再做一层平板,但有缝隙,如此可供人行走,而当下雨时,水会透过缝隙流到下层,上层平板可以保持干燥;而上面的平板若遇到有人落水,还可以拆下来当救人的板子,一物多用。

现在的船只大小都是以吨数为单位,但宋代的船只大小是用放米的体积来计算,一料等于一石的带壳稻米,例如四百料,就表示这艘船的大小是四百石带壳稻米的体积,这也是宋代关税局抽税的标准。

帆其实也经过很多次的改良,不管是西方船还是东方船,刚开始的希腊船、腓尼基船的船,帆都是正中央挂着,但这样操帆不灵活,因为帆的左右受力均等,力量相互消抵,对船的推动有限;后来人发现帆的两边如果不均衡,受力不均,船更好操控,称为半平衡帆;而到了现代,帆几乎是在后面的,称为纵帆,这样是最好的状况。但从另外一方面说,半平衡帆在收帆时,会比纵帆轻松许多。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中国地大物博,河川壮丽,船有各种类型,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常讲的“打架”就是借用船只用语,原本应该是“打降(音同翔)”,让对方降服的意思,到后来,却被船上桅杆不能相碰的“打架”一词给取代。又如“尾大不掉”,原意指的是,愈大艘的船只愈不好操控,转弯不俐落、也不好掉头,后来引伸为政治势力太大的副手、对手,变成自己头痛的势力,例如鳌拜曾是康熙皇帝年幼时的辅政大臣,但因势力庞大,结党营私,康熙执政后,反而处处受限,这就是“尾大不掉”的一种状况。@

曾树铭先生简介:
从小生长在基隆,现为基隆海舶工作站主持人。虽毕业于中文系,但对中国古船研究多年,曾经复原过明太祖时代之“肆佰料战座船”与“台湾船”两艘古船比例模型,其复原古船先从古籍阅读开始,并推算当朝度量衡与各项船舱设备,无一不全,手工精细,令人赞叹,他并参与政府多项大型古船复原计划。

——转载自《艺谈ARTIUM》https://artium.co/zh-hant/node/197

(点阅【艺谈】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小汉斯‧霍尔班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市(Augsburg),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方的画家与版画家。他被公认为十六世纪时期最伟大的人物肖像画家之一,除了肖像画之外,他的作品还包含宗教画、警世内容的版画等等。特别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画用于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画,在传播新教思潮的时代里,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 南梁 张僧繇《雪山红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轮廓线以外,不添加任何线条也就是没画皴法。 这幅画怎么和常见的中国山水画迥然不同呢?
  • 来自比利时的法兰德斯风格画家安东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公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画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所绘的肖像画,优雅地呈现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宫廷样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师,他善于运用色彩和大胆的笔触来表达光线、物体的移动和布料质地。这项特长也让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绘出高度精准却仍具有绘画特点的蕾丝质地。蕾丝这种非常精致又复杂的布料是16至17世纪时富有的艺术赞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饰配件。
  • 华丽夸张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简单的情节、即兴对白和户外表演,是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又译艺术喜剧)的核心特征。其幽默剧情常围绕着年轻恋人的种种考验。演员们不受台词限制,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表演。这些喜剧常含有对时政的讽喻和接地气的幽默,可以巧妙避开查禁。这种意大利民间戏剧形式也成了18世纪洛可可(Rococo)艺术运动的理想题材。
  • 冬天多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沉闷些,有些人觉得天空乌云密布缺少阳光令人提不起劲来。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里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馆里望向天空,当天刮风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现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带点细微的灰色、蓝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宝藏之一是位于帕多瓦(Padua)的斯克罗维尼小礼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么让小小的斯克罗维尼神妙不凡,且意义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画室的墙壁上写有这样的座右铭,作为灵感之源的提醒:“米开朗基罗的造型与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创造动物》这幅画是向两位大师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动态地描绘了神体,并满怀愉悦地赞美自然界。此画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学院美术馆(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国作家史丹利‧霍洛维茨(Stanley Horowitz)写道:“冬天就像蚀刻版画,春天是水彩画,夏天像油画,而秋天是综合四季的马赛克(镶嵌画)。”几世纪以来,诗人与作家用笔歌颂四季,而画家用色彩使之流传千古。
  • 聚会宴饮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在古希腊,有一种称为“会饮”(symposium)的特殊宴会,是当时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随后,宴饮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十分盛行,并以不同的形式传承至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