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石中之王”—–田黄石

font print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讯】田黄石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素有“万石中之王”尊号。其色泽温润可爱,肌崑理细密,自明清以来就被印人视为“印石之王”。数百年来田黄石极受藏家至爱,崑正如俗语所说:“黄金易得,田黄难就”。
   
福建省福州市北部山区的寿山乡,乡中有一条约1千多米长,宽2百多米的山溪,崑就是田黄石的出产地。它是脱离石脉而独立成块,长期埋于沙士之中,是“无根而崑璞,元脉可寻”的石材。田黄石分上板,中板和下板三个地段组成,上板是靠溪水崑上游地区,这儿出产的田黄石透明度高,有通灵感,颜色略显微黄的白色调为主。崑由于上游的水源好,出产的田黄石犹似玻璃一样的光泽明亮。田黄石的上品称“银崑裹金”和“田白石”,出自上板区。中板位于溪河的中间部分,所产之石大多标准崑而规范,而且石质洁净湿润,色泽浓重,石中的萝卜纹理清晰,田黄石中的“田黄崑凉石”、“金裹银”、“橘皮红”、“黄金黄”、“楷杷黄”、“鸡油黄”等极品,崑大多产于此板。下板因处坑头一带,缺乏水冲性,故石质透明度较差,多为桐油色、崑暗赭色,纹理较粗。
  
早在一千多年前,已有人开始采集,到了明清两代田黄石更是盛名于世。崑许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竞相刻意收集田黄石。相传清初时期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崑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黄石,寓其“福(福建)、寿(寿山)、皇(田黄)”吉祥之意。因此,崑田黄石一直盛名不衰,身价倍增,曾有古话“一寸田黄一寸金”。较为珍贵的田黄崑石品种有以下几种:

田黄冻石:田黄石中最上品,全石通体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润泽无比。

银裹金:似去了壳的新鲜鸡蛋,外表生着一层浅色白皮,光泽明亮。

田白石:该石出产于上板区,如冰似玉,石中红格外醒目。现已绝产。

金裹银:田黄石中上品,似羊脂油块,外表色着一层鲜嫩黄皮,皮与肉形成鲜崑明的色彩反差。

鸡油黄:出产于上板区和中板区的交界处,质细密坚实,湿润凝腻,石之表面崑色有一层似鸡油的皮。
  
橘皮黄:刻石出产于中板区,色泽艳丽,黄中略带微红,质地纯正。
  
黑皮田:亦名“乌鸦皮”,色泽多为桂花色,外皮如漆似炭,利用此石雕刻作崑品,外表黑皮和里面的黄色,反差尤为强烈。

──转自《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歌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时是一项复兴希腊古典戏剧的实验。到了巴洛克时期(1600年─1750年),歌剧达到了顶峰,成为吸引全欧洲观众的艺术奇观。这种艺术形式逐渐成为那个时代的精髓,并预示了其400年后的发展。
  • 站在美国国会大厦圆形大厅(Capitol Rotunda)里可以欣赏到许多艺术。 很多人认为圆形穹顶的视觉体验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游客花时间研究这个广阔空间所呈现的艺术、建筑和雕塑,否则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圆形大厅里的饰带(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 奥斯陆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这座于市中心、弧形一层楼高的荷兰巴洛克风格建筑,以石材与红砖混合而成。大教堂东边是教堂前侧圣坛或称礼拜堂(chancel),钟楼有铜制的圆屋顶,搭配文艺复兴风格的尖塔。大教堂几世纪以来不断在整修与翻新。
  • 雕塑通常用来纪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来,雕塑流行的题材包括神话场景、政治领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个最特别的主题并不在上述类别里。人物雕塑《斯皮纳里奥》(Spinario)或称《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现的是一位坐着的裸体男孩,全神贯注地在拔他脚上的一根刺。几千年来,这座雕像给艺术家带来非常深刻的启发。
  • 英国威尔顿庄园(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义与英国美学,堪称独树一格。外墙采用当地石材建造,与英格兰威尔特郡(Wiltshire)乡村融为一体。古典比例、强调对称、矩形特征等设计,符合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安德里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的美学原则。外墙没有石柱,最初的构想是为了让人们可以待在户外,同时还能屏蔽来自地中海炙热的阳光,这样的设计适合北方的地理与气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