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拔刺的少年》雕像有这么多复制品?

意大利文艺复兴发展阶段重要的艺术作品《拔刺的少年》是最多人复制的雕像。
Michelle Plastrik撰文/吴约翰编译
雕塑《拔刺的少年》(Spinario)局部。少年尝试从脚上拔出一根刺来。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City)。(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53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雕塑通常用来纪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来,雕塑流行的题材包括神话场景、政治领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个最特别的主题并不在上述类别里。人物雕塑《斯皮纳里奥》(Spinario)或称《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现的是一位坐着的裸体男孩,全神贯注地在拔他脚上的一根刺。几千年来,这座雕像给艺术家带来非常深刻的启发。

世界各地收藏着不同版本的雕像,以各种技术和比例搭配青铜、大理石、石膏等材质制成。《拔刺的少年》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说服力,是因为他的动作表现简洁有力,只有杰出艺术天赋的雕塑家才得以捕捉到如此动人的身体曲线和情感。

现存最早的《拔刺的少年》

《拔刺的少年》,公元前一世纪创作。青铜。73公分。罗马卡比托利欧博物馆(Capitoline Museums, Rome)。(Shutterstock)

《拔刺的少年》最有名的版本莫过于收藏在罗马卡比托利欧博物馆(Capitoline Museums)的青铜雕像。推测这个杰作应该是原创,又或许还有更早已损毁或仍未发掘的作品。有些学者认为它是公元前三世纪时创作的,但博物馆坚称是公元前一世纪。

从风格上来看,青铜雕像具备多个时期的特征,例如他的体态受到公元前三至前二世纪希腊文化的影响,头部则模仿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艺术。因为有根刺扎进了男孩的脚底,所以他的目光集中在处理伤口上。男孩细腻的面目表情与紧绷的肌肉形成鲜明对比,充满抒情主义(lyricism)色彩。

罗马卡比托利欧博物馆的《拔刺的少年》局部图。(Shutterstock)
罗马卡比托利欧博物馆的《拔刺的少年》局部图。(Shutterstock)

这座雕像在远古时代广为人知,也启发了许多仿品的制作。直到12世纪末,这座摆放在罗马拉特朗宫(the Lateran Palace)外的雕像才又再次获得人们的青睐。1471年,教宗西斯笃四世(Pope Sixtus IV)捐赠《拔刺的少年》和其它青铜器艺术品给罗马人民欣赏。这些艺术品存放在卡比托利欧山(Capitoline Hill),奠定后来同名博物馆的基础。雕塑《拔刺的少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发展时期重要的作品,也是当时复制最多的一座雕像。

独一无二

卡比托利欧博物馆以《拔刺的少年》为主题的展览都是独一无二的。它是非常稀少的现存古代大型青铜器。此外,与大多数希腊文化和罗马时代的雕塑不同的是,《拔刺的少年》不仅没有具体故事,也没有明确的叙述。

因此出现了许多关于这位少年的姿势的诠释。历史记载包括将“斯皮纳里奥”(少年)认定为一名忠心耿耿的牧童,他在向罗马元老院(the Roman Senate)递送讯息的途中被一根荆棘扎到了脚。抑或,在罗马帝国时期,据说“拔刺的少年”描绘的是传奇的特洛伊王子阿斯卡尼俄斯(Ascanius),可能是凯撒大帝(Julius Caesar)的祖先。又或者今天有些专家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位男孩在收获季节踩踏葡萄时,脚被刺扎到后动手拔除罢了。

伦敦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可以找到一件复制罗马卡比托利欧雕塑的精美古代仿品。这个罗马大理石版本可追溯到一世纪,男孩坐在石头上,全神贯注地在拔他的刺。因为他聚精会神,迫使观众也凝神专注地看着他。据说这件作品是从罗马著名的七座山丘之一的埃斯奎利诺山(the Esquiline Hill)出土。在某个时间点,可能是制作它的艺术家或是后来另一位艺术家,在大理石雕像上钻孔以便安装喷泉管路,好让它成为花园装饰。充满田园风光的花园正适合摆放《拔刺的少年》,因为这样的人物造型与梦幻的田园景色非常搭配。

西元一世纪雕塑《拔刺的少年》,罗马大理石复制品,伦敦大英博物馆。(公有领域)

安蒂科的《拔刺的少年》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拔刺的少年》是一件小巧珍品,属文艺复兴时期版本。由雕塑家兼金匠皮尔‧雅各布‧阿拉里‧博纳科尔西(Pier Jacopo Alari Bonacolsi)小名安蒂科(Antico,1460─1528年)创作,他是公认现存诸多创作版本中最好的作品。安蒂科很可能是为著名的艺术赞助人、嫁给统治曼托瓦公国(Mantua)贡萨加家族(the Gonzaga family)的伊莎贝拉‧德埃斯特(Isabella d’Este)制作。安蒂科后来担任他们的宫廷雕塑家。这位艺术家以改造大型古代雕像为珍贵的青铜小雕像而闻名。

安蒂科(Antico)的作品《拔刺的少年》,约1501年创作。青铜,部分镀金(头发)和镀银(眼睛);19.7公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公有领域)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里《拔刺的少年》的袖珍雕像是仿照卡比托利欧博物馆青铜版本制作,但有一些细微的差异。这座小雕像本身就是一座美丽又梦幻的作品,而且生气勃勃、栩栩如生。

安蒂科展示男孩从脚后跟拔出一根刺而不是从脚底。抬起的脚可见脚趾卷曲,预料身体即将感受到疼痛,另一只脚则轻微触碰地面以保持平衡。他光滑的身体不像卡比托利欧青铜版那样有棱有角,与他下方坐着的粗糙树干也形成鲜明对比。男孩的卷发镀金,眼睛则镀银。

从另一个角度看安蒂科(Antico)的作品《拔刺的少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公有领域)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馆长丹尼斯‧艾伦(Denise Allen)在著作《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青铜器》目录中写道:“男孩脊椎大幅度的弯拱突显少年背部曲线,同时呼应下方坐着凹凸不平的石头轮廓。当少年手指轻盈地悬空静止在扎入脚后跟的刺上方时,雕塑的线条和整体外形切分细腻,以男孩手指为中心优雅地编排出手部动作、目光和姿势,完美收场。”

这件作品的设计是从下往上观看,所以应该放置在高于视线水平的展示架上。因为是袖珍尺寸,当然也适合放在手中仔细端详。

《拔刺的少年》持续在17、18世纪对当时的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安排壮游(the Grand Tour)行程一定会造访罗马的青铜版雕塑。大量的复制品广泛流行,“拔刺的少年”这一主题也出现在图稿和画作当中。

杰出的荷兰静物艺术家彼得‧克拉斯(Pieter Claesz)(1596/97─1660年)创作一幅构图复杂的油画《虚空静物画与“拔刺的少年”》(Vanitas Still Life With Spinario)即是一件画作范例。这件收藏在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的展品,画面里配置了许多与艺术和科学有关的物品,构图流畅精美。像克拉斯这样受过教育的艺术家,应该会把这件作品拿来当作绘画临摹使用。在盔甲、书籍、图稿、乐器、画笔和调色板中,众人的目光会集中在大型石膏模型《拔刺的少年》上,它很可能是根据卡比托利欧青铜版本绘制。

彼得‧克拉斯(Pieter Claesz)的作品《虚空静物画与“拔刺的少年”》(Vanitas Still Life With the Spinario),1628年创作。油彩、版画;69.9×79.4公分。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Rijksmuseum, Amsterdam)。(公有领域)

前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馆长扬‧皮特‧菲利特‧科克(Jan Piet Filedt Kok)写道:“北方工作室经常拿这类雕塑和复制品来临摹练习,16、17世纪的艺术家似乎公认它为古典艺术的理想范本。”

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作品:《拔刺的少年》习作,根据青铜雕塑版创作,约1601至1602年。伦敦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公有领域)

《拔刺的少年》是一件深具象征意义的艺术品,因此拿破仑渴望获得它。1798年,卡比托利欧的青铜版雕像与其它同样遭拿破仑掠夺的艺术杰作一起在巴黎街头风光游行展示。后来拿破仑战败,《拔刺的少年》得以送回罗马保存。今后,不论你在哪看到雕塑《拔刺的少年》,大概都跟罗马收藏的青铜版雕像脱不了关系,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

原文:The Lasting Power of the ‘Thorn-Puller’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米歇尔‧普拉斯特里克(Michelle Plastrik)担任艺术顾问,现居纽约市。写作主题广泛,包括艺术史、艺术市场、博物馆、艺术博览会、特别展览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歌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时是一项复兴希腊古典戏剧的实验。到了巴洛克时期(1600年─1750年),歌剧达到了顶峰,成为吸引全欧洲观众的艺术奇观。这种艺术形式逐渐成为那个时代的精髓,并预示了其400年后的发展。
  • 站在美国国会大厦圆形大厅(Capitol Rotunda)里可以欣赏到许多艺术。 很多人认为圆形穹顶的视觉体验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游客花时间研究这个广阔空间所呈现的艺术、建筑和雕塑,否则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圆形大厅里的饰带(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 奥斯陆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这座于市中心、弧形一层楼高的荷兰巴洛克风格建筑,以石材与红砖混合而成。大教堂东边是教堂前侧圣坛或称礼拜堂(chancel),钟楼有铜制的圆屋顶,搭配文艺复兴风格的尖塔。大教堂几世纪以来不断在整修与翻新。
  • 英国威尔顿庄园(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义与英国美学,堪称独树一格。外墙采用当地石材建造,与英格兰威尔特郡(Wiltshire)乡村融为一体。古典比例、强调对称、矩形特征等设计,符合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安德里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的美学原则。外墙没有石柱,最初的构想是为了让人们可以待在户外,同时还能屏蔽来自地中海炙热的阳光,这样的设计适合北方的地理与气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