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战火弥漫中的迷茫

三舍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4月5日讯】

美伊一开打,世界各地立即感染紧张气息。早年那一首描写战争残酷的英文名曲“花落谁家”(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又依稀在耳边响起:

花儿落谁家?落在姑娘家;姑娘何处去?于归随丈夫;丈夫何处去?从军上征途;征人何处去?捐躯进坟墓;墓园何处去?墓园变花圃。花儿落谁家?又落姑娘家……

几句简单的问答,平静、沈痛地流露对战争的无奈,也让人刻骨感受漫天烽火的残酷与乱世儿女的悲情;我们不禁想起一首以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台湾歌谣“望郎早归”。回顾当时的台湾:

──许多年轻人被日本统治者征召,远赴海南岛、南洋等地充当军夫,造成骨肉离散的人间悲剧。

──受太平洋战火影响,物资短缺、经济萧条;尤其战争末期惨遭盟军轰炸,台湾居民生活更加困苦。

其中一位应召远征的新婚男子,为安抚初有身孕的妻子守候家乡,谎称要到海外经商。谁知烽火无情,日子难捱;孩子出生后,生活更加艰苦,甚至朝不保夕。而丈夫音讯全无、生死未卜,妻子却不知真相,望穿秋水,日复一日唱出这首感人的歌曲。

相对于“花落谁家”旁观、间接、含蓄的表达,“望郎早归”则直接由受害者唱出哀怨的心声,可说异曲而同工。只是当时台湾人身不由己,连从军与否的意愿都无从表达,似乎更多了几分悲壮。

时隔半个多世纪,台湾固然吐气扬眉,成为国际经济舞台要角,却一直不能摆脱中国以武力犯台的威胁,仍必须依附在军事强国的区域安全保护伞下。

更讽刺的是,如今面对美国与回教世界的冲突,一向穷兵黩武的中国,居然能摆出和平拥护者的姿态大声反战,并允许北京居民走上街头。而台湾只是针对反恐聊表支持,却已惨遭部分媒体、人士大批特批。

这实在是战火弥漫中的另一种迷茫!@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八年辛苦不寻常﹐
    吾舌尚在笔作枪。
    蛙鸣犬吠齐颂圣﹐
    雷霆梵音启愚氓。
    小杜警句(1)传千载﹐
    老美真言(2)播万邦。
    子规夜半犹啼血﹐
    誓唤春回迎朝阳。
  • 一个青年背着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喑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

  • 说到平反,这是我们国度的特产。

    回想童年的日子里,每逢佳节,当我们许多人家欢欢乐乐地团聚时,邻居一位老伯总是孤独一人、以泪洗面。

  • 想当年在德国,荷兰和比利时的交界处的德国境内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名为亚琛(Aachen),城虽小却因有一所欧洲久负□名的工科大学而驰名,很多中国莘莘学子不远万里慕名而来。一年秋高气爽之际小W从国内名牌大学精密仪器系毕业,马上来到亚琛求学读□械工程。日日攻读德语,日子倒也清静。一日正闲来无事,瞥见窗外自行车棚中的废弃的自行车,回想起中国攻读大学时炼就的一手篡自行车的绝活,不禁手痒。 图
  • 黄历年前去东京,与往常一样,见到绝大部分人都是衣冠楚楚,大衣革履,女士好像没有不化妆的。香港冬季流行的BohemianStyle,那些像吉卜赛或美洲红番的装束,在衫脚、袖口、靴边、手袋边有一排流苏,牛皮或仿牛皮的,触目皆是,在东京竟没碰到一个,怀疑是否没有去蒲新潮一族的地区。日本人穿西服,总不难看到那股和风,这其实也与东洋文化一致。例如他们的文字,除了保留一些汉字外,并音字母一套平假名,演化自汉字的草书体,用来并日本本土文化的文字;另一套片假名,除了音韵表有几处出入外,发音与平假名一样,借自汉字楷书的边旁冠盖,用来并外来语(绝大部分是英语) 。真的做到“西为日用”,切实体现了中国人常说的“西为中用”的理想。此民族在用人家的东西的同时,又高姿态的划分开外来文化,不让本土文化受侵蚀。试举一两例子,不用提明显的外来文化产物了,就连橙汁、锁匙、女士的手袋,也用片假名并英语发音来点明是外来东西,可看到真的是“划清界线”哪!图
  • 炎帝幼女女娃溺死后化为精卫鸟,衔西山的木石填东海;麻姑成仙后,曾经历东海三次变成桑田。
  • 次次都能逢凶化吉,他为什么如此幸运?蒋家与布袋和尚的奇特缘分……虚云和尚凭借什么,收服了民国政要?
  •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翠碧如绢的蕉叶,可入诗、入画,是传统艺术中的典型意象。在清朝初年,有一群江南闺秀,以此为名号,在良辰美景中结社唱和、赋诗填词,为当地带来一幕幕文化盛宴。这便是大名鼎鼎的蕉园诗社。
  • 明末的某个烟雨时节,苏州郊外,支硎山中,出现了一位揽胜探幽的青年才俊。忽遇骤雨,他躲进一座庄园,却驻足在庭院中,凭栏观鱼,困倦之际忍不住沉沉睡去。当晚,庄园主人就梦见山中别业,有神龙卧于栏杆。次日清早,主人亲自入山察看,恰好看到仍在休憩的青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