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瓷盘类

font print 人气: 29
【字号】    
   标签: tags:

盘食具,有陶、瓷制品。器形一般为圆形,敞口,浅腹,平底。陶盘在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经常发现。器形有敞口浅腹平底盘、侈口浅腹三环足盘、镂孔高足盘、敛口浅腹高圈足盘、折沿六角盘等。

夏代二里头文化早期出土的灰陶盘,口微侈,浅腹,平底,下有三瓦状足。东北地区夏家店文化中有假圈足陶盘。西周时期原始青瓷盘为敞口,浅腹,直圈足。春秋战国时期原始青瓷盘的式样很多。东汉以后,瓷盘直径较大,器形与原始青瓷盘十分相似,通常用作耳杯的托盘。西晋以后,瓷盘成为食具中的主要品种之一,依据不同用途需要,历代烧造式样不断增加,造型更为丰富,出现撇口、敛口、弧腹、折腹、圈足深浅等不同形状。
  
高足盘

盘式之一,南北朝、隋代瓷器中常见的品种。器形有大、中、小之分。形式为浅盘式,口沿外撇,盘心平坦,常有阴线圈纹,留有3个、5个或7个不等的支烧痕迹,下承以空心喇叭状高足。清朝雍正时亦有烧制。
  
海棠式长盘

辽瓷典型器之一,全器若海棠花形,盘面较扁长,折沿,浅腹,平底,多以三彩印花装饰。瓷制品源于木制餐具。这种器物也常见于辽墓壁面。
  
攒盘

始于明代万历朝,延续至清末的成套餐具。以分割成数件的盘或碗相攒组合为一个整体,故名攒盘或攒碗,又称全盘、全碗。用以盛装不同的小菜或果点。按其件数区别,又称为“五子”、“七巧”、“八仙”、“九子”、“十成”。外部多以各种质地的套盒相盛。

──转自《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湾陶瓷创作品享誉国际,但餐饮器皿上,一直缺乏一套属于台湾人自行开发的品牌,和美食相互辉映,台湾行政院文建会为竖立台湾陶瓷品牌形象及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委由莺歌陶瓷博物馆研究开发两组精致餐具,台湾文建会陈郁秀主委说,这两组作品,可说是国内在餐饮器皿上等级最高、同时融合台湾陶瓷彩绘技术的国宴级作品。
  •    音乐是美好的,动人的音乐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一些脍炙人口的音乐往往是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中的伴侣,音乐有如此的奇妙的作用,殊不知它与陶瓷还有很深的缘分呢?
  • 台湾陶瓷创作品享誉国际,但餐饮器皿上,一直缺乏一套属于国人自行开发的品牌,和美食相互辉映,行政院文建会为竖立国内陶瓷品牌形象及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委由莺歌陶瓷博物馆研究开发两组精致餐具,文建会陈郁秀主委说,这两组作品,可说是国内在餐饮器皿上等级最高、同时融合台湾陶瓷彩绘技术的国宴级作品。
  • 红釉是中国陶瓷颜色釉的独特产品,红釉瓷究竟是那个产瓷区发明,景德镇自有它的传说。景德镇的红釉说是仿均窑,也不尽然。北宋末大观年间,景瓷红釉就已达到了“色红如朱砂”的成就。红釉的发明在景德镇有这样一件传说:明朝,一年年底,窑上停了工,一些还没有烧完的坯胎凉在坯架上,有一位作铜匠的人,来往乡下作生意,路过时就以这座窑休歇,天天在窑里捶铜打铜,那些铜屑都飞扬在未经火烧的坯胎上。春天来了,窑上开工,把头年积下来的坯胎一齐塞进窑去烧,到开窑的时候一看,奇怪,那些头年陈货全部变成了红色。聪明的陶工终于发现铜屑是红的着色剂,于是红釉就这样发明了。
  • 台湾有了第一套国人设计开发的陶瓷餐具﹗
  • 搞陶瓷的人应该说都见过段烧陶瓷制品的一种设备——窑。远在五千年前,中国古代人就已经知道把制好的土坯放在窑中,用火进行段烧。为什么要用“窑”字来代表这种段烧陶瓷制品的设备呢?从窑字本身结构来看,不管是繁写的“窑”字,还是简写的“窑”字,都有两个共同的部分,却上面的“穴”字和下面的“缶” 字。“穴”是山洞,这好理解,那么“缶”是什么东西呢?
  •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远在隋代就有“狮”、“像”、大曾的制作。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园雕、捏雕、镂雕、浮雕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温、釉下五彩、青花斗彩、新花粉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鲜艳夺目。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传统工艺美术品。
  • 平底碗又称实足碗,碗式之一,东汉至唐均可见到。其平底是在制坯过程中对碗足部采用平切工艺制成。东汉时平底碗的平底微向内凹,碗形有半球形和口沿内敛两种,腹上部鼓,下部内收。三国时期的平底碗内有叠烧支钉痕。西晋碗口较大,腹浅,小平底。东晋碗底出现足台,平底宽大。南朝时足台明显,此式一直沿用到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