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漫谈:吕剧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吕剧是流行于山东以及河南、江苏、安徽部分地区的一个戏曲剧种。1910年前后,广饶县琴书艺人时殿元、谭秉伦、崔兴乐等把琴书段子《王小赶脚》化装上演,形成了“化装洋琴”,又称“洋琴戏”、“迷戏”等,后称“吕剧”。

吕剧名称的来源有各种传说,据博兴老人回忆,吕剧的“吕”应是二十五户为一闾的“闾”,意思是街坊邻居戏,家乡戏,久而久之,把“闾”简化成“吕”。

另一种说法是,时殿元等人在说唱《王小赶脚》时,时殿元扮演脚夫王小,崔兴乐扮演二姑娘,还有一头纸糊的小毛驴,故当地观众称之为“驴戏”。后来,这种“驴戏”进了济南府,许多观众不明白这个剧种的来源,只听到“驴戏”的谐音,再加上当时表演的主要剧目是《吕洞宾打药》,于是,观众就把这种剧叫做“吕剧”。

吕剧的基本腔调有四平、二板等,伴奏乐器以坠琴、扬琴、二胡、三弦为主。

──转自《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赵文卓找的女友对于娱乐圈来说,还是一个新人,是个叫张丹露的女孩子。

      ■日久生情

      说起两个人的相识,好象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事。

      张丹露来自东北,曾经在中国戏曲学院学习了十四年的京剧,专业是青衣,而且唱的还不错,得

  • 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去了。曾经采访过她的朱军哭了,称一位让人爱戴的老人走了。常派弟子们对老师的谆谆教导记忆犹新,“好好演戏,好好做人。”戏曲界的知名人士对老艺术家的离去也深表遗憾,这位国宝级艺术家的逝去是国家的损失。
  • “龙套”,是由演员扮演仪仗、侍从、卫士、宫娥、衙役、士兵等角色,四人为一堂,组合成护卫的队列,以显示帝后、将帅、各级官员等不同身份和地位。同时,又由于他们的服饰、扮相、手持道具的不同,以及他们站立的部位和排列组合成不同的场面,可以显示不同的环境特色。因此,他们既是剧中角色,又是构成某种场景的实体的一种物质条件,“龙套”就是具有这样的两重性。比如在帝王没有上场之前,一堂手持瓜棍瓜锤的太监或一堂大上场分别以八字形站在台中披着黄色绣龙的桌围椅帔的桌椅两旁,这种龙套与切末(即布景和大小道具)的组合,便构成了金銮宝殿的场景。在元帅未升帐之前,旗牌和兵将的排列与桌椅等切末的组合构成帅府,衙役的排列与桌椅等切末组合构成公堂,手持掌扇、符节、炉、宫灯的宫娥的八字站位,构成皇后的内宫等等,“龙套”成为构成场景的重要成分,其形体同切末一样起到构成环境的物质作用。
  • 沪剧是上海的地方戏,流行于上海和江苏、浙江的部分地区。它起源于江南一带农村中的“小山歌”,这些“小山歌”受到弹词等其他艺术的影响,逐渐形成不同的滩簧(有的地方称花鼓戏),如苏滩(苏州)、杭州(杭州)、甬滩(宁波)、锡滩(无锡)等。自上海开辟为商埠后,各地滩簧相继进入上海演出,上海的本地滩簧,为了与其他滩簧有所区别,便称为“本滩”,也叫“申滩”,即沪剧的前身。
  • 评剧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省,约有七十多年的历史。评剧起源于清末流行在河北省冀东地区的一种较为简单的说唱歌舞“莲花落”。
  • 二人台俗称“双玩意儿”,游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的北部地区。初名“打玩艺儿”,后来统称二人台。其形成过程有二说:一说清光绪年间,于内蒙古西部,在蒙汉民歌和丝弦坐腔的基础上,吸收汉族民间舞,创造出一丑一旦、载歌载舞的表演唱,取名“蒙古曲”;一说清末叶,由山西河曲民间演唱小曲的“打坐腔”与秧歌等结合发展为歌舞表演唱,之后流传至内蒙古西部,吸收蒙族歌曲演变而成。
  • 小时候爱看戏,没想到戏曲人物就此住在记忆深处,当他开始做第一个人形娃娃,中国戏曲人物中的女子形象就这么一个一个在脑中、在手上鲜活起来。
  • 粤剧是中国南方一大剧种,流行于广东、广西及港澳、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区,唱念均用广州方言。
  • 提起徽剧,很多人会以为就是指徽戏。其实,徽剧的含义并不等于徽戏,它的声腔包括青阳腔、徽戏、徽昆和花腔小调几大部分,以徽戏和青阳腔为主。
  • 河北梆子是中国河北省主要戏曲剧种,过去曾有京梆子、直棣梆子、卫(指天津卫)梆子之称,1952年始定名为河北梆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