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漫游

风华再现蓬莱漆

大纪元记者林政志、温馨采访报导
font print 人气: 55
【字号】    
   标签: tags:

千百年来,东方艺术都是以师徒相承的形式在民间流传,不像西方艺术有正规的学校、理论和训练方式,因此,东方艺术家的个人经验和风格,就成为艺术独创性的真正来源。我们曾经为读者介绍了台湾的灯笼彩绘艺术;今天,我们将再次挖掘出台湾另一项传统艺术――漆陶工艺之美,让失落的民间艺术再现风华。

中日交流的文化结晶――蓬莱漆

说起“china”这个字,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它不仅代表中国,也代表了中国的的陶艺之光。可是,一提起“japan”,除了知道这是日本之外,却很少人知道它也是“漆器”的代名词。为什么源于中国的漆器却成为日本的代表、民族的象征呢?

其实,漆器起源甚早,1978年考古学家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中,挖掘出一件红色木质漆碗,印证了中国在六、七千年前即有漆工艺的发展,中国人也成为最早使用漆器的民族。故宫博物院亦珍藏有战国时代的兽面漆器。至于文献记载则可在韩非子《十过篇》发现“舜帝以漆器为食器,大禹作为祭器”的叙述。可见漆器文化的源远流长。到了唐代,由于雕漆的盛行,许多漆器制作技法便在此时传至日本,开启日本漆器工艺的制作风潮。

与茶道类似的是,漆器文化源于中国,却在日本发阳光大,人人视漆器为瑰宝,爱不释手,说日本是“爱漆”民族,一点也不为过。加上日本积极对外展示漆器的艺术,就西方人士而言,漆器“ japan ”俨然成为日本的另一个代名词。

至于台湾漆器业的兴起,则只能溯源于日本统治台湾的时代。当时移民台湾的日本人逐渐增多,他们喜爱漆器的碗、盘、茶具等,对漆器的需求量逐渐加大,民国五年,日本人在台中市设立台中市工艺转作学校,漆艺大师赖高山先生就在此时进学校就读,又到东瀛艺术大学学漆艺,回台后开始从事漆器制作。


日本人为了殖民经济的需要,将台湾的工艺创作重点放在农产品和原住民文化上,因此,赖高山的漆器作品大多以台湾特有农产品和原住民故事来呈现,比如:香蕉、凤梨、山猪、台湾黑熊或原住民杵歌等。由于台湾古称“蓬莱仙岛”,因此这种首创于台中、又具有台湾特色的漆器便以“蓬莱漆”命名。

功夫了得――漆器的制作过程

究竟什么是漆器呢?一件新石器时代的木质漆器,为什么可以?千年而不朽呢?

所谓漆器,就是一种涂上天然漆的器具,器物涂髹(音休)天然漆之后,不仅具有美化作用,还可以耐强酸强碱,越用越光滑亮丽。所谓“天然漆”就是由漆树上所采集下来的“生漆”,含有酵素,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精制而成优良的天然涂料,并能调成各种颜色,美化器物,同时兼具保护器物的功用,历久弥新。

正因漆器有独特的韵味与魅力,才能吸引艺术家的投入,而且由不同的材质作胎体更能创作出不同的实用功能与欣赏价值。木头、纱布、铜、铁等都是很好的材料,然而,选好材料后进入创作的第一关,便是涂髹天然漆的硬功夫了,一层一层的涂髹直达数十遍甚至上百遍。

让我们来看看一件绘画漆器作品,在制胎、脱胎成形后如何上漆彩绘?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任何一件艺术品要能成器,都必须经过千锤百炼的功夫。漆器的琢磨过程就是必须历经制胎、脱胎、下土、磨平、上漆、终至彩绘的过程。尤其上漆,通常要上数十道漆,胎体才能一次比一次平整,整个过程都是耐性与心性的考验,当作品完成时总有百炼成钢的喜悦之情。

赖高山之子赖作明先生表示:漆,是艺术领域里面的最高境界与最好的材质。漆器的绘画方式,就是用彩绘造漆,然后加上金粉,赖作明先生特别偏好以生动活泼的游鱼为主题。他说:“我有一个理念,就是“一觉治百病”、一金也能遮百丑。我现在喜欢用“黑金”来表现,就是在我们黑漆上面加一点彩绘,彩绘上面放金粉,这是我最近的一个创作方式。鱼,是我十年来最喜欢的绘画题材,一条鱼的绘画,再加上晕金、描金的方式非常耗工费时,在这么光滑的立体器材上表现平面绘图,确实是非常艰深的一种技法。”

多层次的渲染与瑰丽的彩绘,激荡出亘古的漆艺之美。难怪欧洲人赞叹之余便将漆画称之为“永恒之画”。在现今追求功利与十倍速的时代里,这种慢工出细活的传统技艺不仅弥足珍贵更应受到呵护与推广。

台湾漆器博物馆与台湾漆陶 (Taiwan Ware)


历经时代变迁,近年廉价塑胶制品大行其道,使得台湾漆器沈寂一阵子。赖高山、赖作明父子除尽力创作漆器、呈现漆艺之美外,希望台湾人也能了解漆器。于是他们把住家改成一个私人的博物馆,不收门票,让民众来参观的时候,能够看到漆树,能够看到采割,以及那种极致之美的制作过程。他们希望把这种深奥的艺术品陈列出来,让人认识她的艺术性并能运用再实际的生活中,这就是赖氏父子努力的方向。

赖氏父子成立的“台湾漆器博物馆”虽然没有国家级博物馆的壮观雄伟,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斗大的“漆器”看板与清一色的漆器作品,给人专业的气息,令人不得不佩服他们对自己、对台湾漆艺的信心。

馆内琳琅满目的陈列着他们多年来的创作、收藏品及相关文献。密密麻麻的个展卡片、邀请卡,显示了赖氏父子在漆艺的成就与贡献。

除了博物馆,赖作明更是成立漆艺研习所,积极又实际的推动漆艺的传承与发展。

赖先生说:“我们成立研习教室,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研习就是最好的传承,教学能够让这些学生弟子能够学习到东西,我们以私人的力量成立这个研习教室,就是希望建立起一个台湾漆王国。我经常跟学生讲,在台湾学漆文化是幸福的,因为老师花了很多很多钱去学习,但是在台湾,我的学生弟子,他们却不花一毛钱就能够学到这么难得的一个学问。”

在教室里的教学看板上分别详细说明从采漆、制胎、涂髹、绘画、研磨、推光等步骤以及各种漆器、漆艺的制作方式。一切的技术尽在展版中,毫无保留。显示赖先生无私奉献与付出的精神。

文化的推动,除了民间私人团体的努力外,政府的支持鼓励也占有极重要的关键。赖作明设立博物馆与成立漆艺研习所,扮演了保存、传承与推广的角色,因而获得政府文化建设委员会“文馨奖”的表扬。漆艺于是由点、线、面而铺开来。进而带动了多方面的关注,尤其是政府的补助漆艺传习计划、成立漆艺馆以及举办中日漆艺交流活动,重新唤醒大家对漆艺的重视。


漆艺从台中发源也即将从此扩散出去。赖作明甚至期待让独特的台湾漆陶,能以“Taiwan Ware”台湾之名站上世界舞台。赖先生说:“陶器在台湾很兴盛,我们现在把漆灌到陶里面去,将成为全世界最特有的文化,我们希望能把漆陶当作我们台湾特有的文化,向世界发光。”

赖先生也配合政府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将漆陶从艺术化落实为生活化实用器具。他创新研发的漆陶餐具组,使餐具变得更加秀色可餐,同时获选十大台湾经典窑烧!

师生伦理与薪火相传

多年的苦心经营、授业解惑,赖作明不仅开启了学生的兴趣与灵感,也凝聚了师生的向心力。为了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与技术交流,赖作明每年固定举办师生联谊会,数年来不曾中断,也成了漆器艺术界的创举与特色。赖先生说:“我一直觉得我们当老师的当了那么久,师生之间的情谊要建立起一个正确的管道,正确的沟通方式,我希望这些学生弟子,在学成之后,能够一年一度聚集在一起,建立起三个特性,就是联谊薪传、伦理和奖励。我经常跟人家说我一无所有,我拥有的就是我的学生弟子。因为,他们的成就,就是我的成就,我在台湾推动漆文化,也希望他们能够凝聚力量,在一个共同目标下面,继续为我们台湾文化共同发展。”

一年一度的聚会,老师学生彼此提供自己的作品作为摸彩的奖品,既可切磋又可增进情谊,欢乐喜悦写在大家的脸上。原本四处飞散的蒲公英又回到温暖的家。

结语

“岁月不掩其精华,流年不减其光彩”,文化的传承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经年累月透过许多人默默的付出灌溉,一传十、十传百,终于让大家欣赏到漆器的美丽、高贵、典雅。赖作明先生表示他是拿家当与生命为漆文化付出。相信台湾漆器在民间、政府的推动下,必能重现昔日风华。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走访台湾台中万和宫,一览山西国宝级剪纸艺术家辛爱英女士的“金猴迎新春─山西剪纸艺术展”,不禁赞叹中国传统工艺的巧夺天工!这场从山西远道而来的精致剪纸创作,是由热爱中国传统工艺的何世龙夫妇所精心规划…
  • 1941生于南投县草屯镇农家,童年牧牛的李毂摩,婚后八年的时间,一面从事裱背书画及篆刻印章行业,一面不断的参加各种画展、书法竞赛,直到拔得了许多头筹,成了大奖的常胜军;数十年来以能画、能书的高超手艺闻名于台湾画坛。
  • 在人类历史上,雕塑艺术的起源极早。考古学家发现,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雕刻的遗迹。今日,雕塑艺术在西方已发展得非常成熟。十九世纪以前,雕塑艺术多与建筑物结合在一起,至今我们还可从古老的建筑物中,重新发现雕塑艺术之美。
    台湾雕塑艺术家余灯铨的作品,虽然没有西方雕塑品的雄伟壮丽,但其自创、独特的东方风格,他近几年来创作了“童年往事”系列的作品,一个个活泼可爱又生动逗趣的孩童雕像,让人看了就打从心底愉快起来。
  • 歌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时是一项复兴希腊古典戏剧的实验。到了巴洛克时期(1600年─1750年),歌剧达到了顶峰,成为吸引全欧洲观众的艺术奇观。这种艺术形式逐渐成为那个时代的精髓,并预示了其400年后的发展。
  • 站在美国国会大厦圆形大厅(Capitol Rotunda)里可以欣赏到许多艺术。 很多人认为圆形穹顶的视觉体验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游客花时间研究这个广阔空间所呈现的艺术、建筑和雕塑,否则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圆形大厅里的饰带(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 奥斯陆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这座于市中心、弧形一层楼高的荷兰巴洛克风格建筑,以石材与红砖混合而成。大教堂东边是教堂前侧圣坛或称礼拜堂(chancel),钟楼有铜制的圆屋顶,搭配文艺复兴风格的尖塔。大教堂几世纪以来不断在整修与翻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