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紀(421)

下集-第五章: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

第二節:鬧嚷嚷的達標(6)
那些正為國營企業的困境,弄得市政府的官員一籌莫展的時候,記者便抓住了這個典型,頻頻來廠採訪,大量報導農用汽車廠的「事跡」,以及不知道怎麼拍出來的照片,把這家工廠吹得上了天,不但突破了重慶範圍,還突破了四川省的範圍,好名好利的李友豈可放過這人生一世,只此一回的風光時日?

他頻頻地和藹可親接待著所有來訪的記者,李友的巨幅照片見諸重慶日報,四川日報以及經濟日報報端。而他的長篇論述,在經濟日報的顯著版面登載,農用汽車造廠1984年底醉熏熏地蹣跚在農民搶購汽車的春風中,而李友卻駕著這搶購的春風,名利雙收。

然而,正當這位四川企業的明星每天出入各種招待會,酒醉半酣同來訪者,上級和政府官員合影留念時,全廠幾乎所有的職工,從「財務快訊」中知道,工廠每天都把發橫財得來的錢,通過李廠長等「領導」的手,大把大把的塞給那些對工廠毫無貢獻,甚至是些與工廠毫不相干人的口袋裡。

那被獎金激起的興奮,迅速地化成牢騷和唾罵,人們指著這段時間進出廠門的小轎車罵道,又是一個「吸血鬼」來吸我們的血了。

國營企業的所有權是不明確的,大家說工廠是廠長的,這太荒唐,因為工廠真是廠長的,他能將自己的錢隨便亂撒麼?他能對工廠混亂的管理置若網聞嗎?他能自欺欺人做表面文章麼?

國營企業的大鍋飯分配是使職工怠墮的溫床,是千真萬確的!表現之一便是職工借各種渠道從生產工人向著科室和庫房管理「擠」。

偷懶的工人被管理者督促時,反唇相譏的回敬道:「你再積極也只是個工頭,你有本事去叫那些坐著小轎車,吃得嘴角流油的人幹活嗎?」更惡毒的人當即咒罵道,「你看你那熊樣,只會欺侮我們這些窮工人,在當官的面前你自己照照自己,還不如一條狗。」

被罵的人只能張口結舌,久而久之,車間主任也講,「得過且過,何必多得罪人自討沒趣,」無論生產任務有多急,每天早上必延至九點半才開動,平時斷斷續續地勞作,每天工作時間一般不會超過六個小時。那怕工廠再好的效益不能刺激生產積極性。這便是大陸中國的國有制企業。

正當農汽廠銷售正旺,產品脫銷,十二月底,總裝車間卻傳來了停工待料的消息,因為缺車輪鋼圈,看看已經裝好的底盤卻上不了輪子,底盤因此中斷供貨,總裝車間停產。黃色大樓的生產調度會,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吵。

管生產的副廠長在生產會議上責問經營廠長,說道:「你怎麼連汽車走俏,汽車零件也會跟著走俏這點常識都不懂?為什麼不理生產科第三季度提前預報的採購計劃,造成這種缺鋼圈的事情發生?。」

經營廠長面對生產廠長的怒容,明白在目前狀況下停工待料,就像行軍打仗斷了糧草一樣嚴重,他會因此被扣獎金,甚至降職撤職。

所以連忙解釋說:「因為對零件漲價因素估計不足。其中漲得最快的是輪輞,與今年年初相比價格漲了一倍,如果在五月份按生產科所報計劃採購,那麼,資金投入就會大大超出預算。李廠長預先就打過招呼,凡是超出的資金必須經過他批准,所以我們把採購輪輞壓了下來,請示李廠長的結果。

他指示說:『到今年年底還有好幾個月,估計年底時價格會回落,等到十一月份再買不遲』。這麼一決定,輪輞就沒有按生產科的計劃採購,殊不知等到十一月,輪輞非但沒有降價反倒來了個缺貨,再高的價也買不到了。」

一般說,責任追到法人身上就告終止,李友又是走紅人物,日理萬機情有可原。何況這「估計」誰又能算得那麼準?

生產會議兜著圈子整整吵了一天,毫無結果,責任者一個也沒有找到。所有參與生產、供貨、技術各部門都可用恰當的理由,將責任推得一乾二淨。雖然他們心中十分明白,如果工廠是為自己在生產,那麼無論哪個部門都有辦法克服這種事發生。

生產會議最後只能責成供應科,趕快派人到全國各地去搶購,過年也不許休息。商場如打仗,對於瞬息萬變的供應市場,誰又能料到農汽廠會因一個零件,而眼看千載難逢的大好賺錢機會白白丟掉。

過細想來,這位連汽車緊俏時該多多備貨這點能力都沒有的老同學,怎麼配帶領這千餘職工在商海裡去拚殺?他是否知道在自由競爭之下,商機都抓不住的人只有淘汰出局?

眼看那些提著錢袋,焦急等在銷售科窗口下的農民,聽到幾天內無車供應的消息,早已成了熱鍋上的螞蟻,帶著失望匆匆散去。

他們可等不起,私人貸款的利息並不會因為買不到車而免付。新年時期運輸黃金時節,他們巴望買到一輛貨車,拿來搞運客運貨,把賺的錢盡快抵償這筆「貸款」,於是背上錢袋連夜起程到省外搶購卡車去了。

這位老同學的危機感和緊迫感還比上了這些普通農民。農用汽車製造廠在脫銷情形下,因缺汽車輪胎鋼圈,元旦將要到來的時候放假三天。

在農汽廠有史以來的「大好形勢」下,每個人只領到五十元的過節費,卻要拿五十萬去賄賂鋼圈廠的廠長!

李友被鋼圈的事擾得心煩意燥,但看到他的巨幅照片仍照登在重慶晚報上,在那畫面上,他微笑著向全市全區拜年,代表農用汽車長恭祝大家1985年元旦快樂發財,心裡便心安理得下來。我卻對他笑容可掬的照片發愣,難道他真失去了自知之明,不明白他所管的這家『明星』企業多麼混亂和虛弱嗎?(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陸上的「走後門」配以各種形式的賄賂,成為這一時期國企的主要人事原則,也成為國企管理者貪污的來源。國有企業馭著人員雍腫的包袱,在商品經濟來潮之初便迅速『累垮』。重負荷成了國企倒閉的原因之一。
  • 那周主任所說的許多人削尖了腦袋往裡鑽的工廠,職工們竟住在這些破窯子裡渡日,一絲後悔的念頭拂過了我的腦海。
  • 我聽了很久,已聽出他們談論的無非是:有分房資格的老職工雙眼緊盯著總務科,想方設法保住自己的資格不被意外的關係戶擠掉;沒有分房資格,便會利用有利的人際關係,千方百計地擠掉那些已排上號的老職工。
  • 心中已十分彆扭,怎麼明明屋裡有人,敲了這麼久的門才來答應?這種無禮的「神秘」使我頗有看法。門裡面有了響聲,好像是悄悄的對話,又過了一分鐘那門才慢慢打開了。
  • 偷扒成風,有兩個原因,一是老百姓太窮,無業遊民生活無著。二是文革遺風,道德淪喪,搶劫殺人已成普通的事。「打砸搶」既成為執政者認可的「好得很」的革命行動,不但不加以制止反而加以提倡,文革晚期刑事犯罪,便成了社會上令百姓心寒的公害。
  • 如果指揮和組織生產不失誤,這家工廠可以在一年甚至更短的時間改變虧損局面,由一個職工住爛窩棚的窮廠變成名符其實,人人羨慕的富廠,可李友在想什麼呢?
  • 這段時間,中國已形成了專門從事倒賣為業的特權階層,並且還形成了一個以這種官方為背景的倒賣市場。掌握了物資的特權階層使倒賣合法化。
  • 至於老同學最後的豪情壯語,純屬自我欺騙。然而國家向農民的貸款能堅持多久?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下,有多少工廠都會擠到農用卡車的生產行列?
  • 想到在兩人間,難以應對這種無聊內訌,第二天我便主動向王重請求調離總工辦,到金工車間幹點實事。得到王總同意後,便遞呈了請調報告
  • 看到這樣鬆散的工廠,又一次使我後悔,但這年頭,到那個單位,那一個地方還不都一樣?看今後怎麼發展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