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乐圣”──师旷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16
【字号】    
   标签: tags:

师旷,字子野,冀州南和(今河北省南部)人,他是春秋时期晋国著名的音乐家(当时地位最高的音乐家名字前常冠以“师”字)。史书上没有记述师旷出生的具体时间,据估计,师旷应该主要生活于晋悼公、晋平公执政时期,即公元前572-公元前532年。
  
师旷因病而盲,故常自称“暝臣”、“盲臣”。他秉性刚直,通晓音律,能演奏多种乐器,且演奏技艺极高。师旷音乐知识非常丰富,他不仅熟悉琴曲,并善用琴声表现自然界的音响,描绘飞鸟飞行的优美姿态和鸣叫。同时,师旷的听力超群,有很强的辨音能力。有一次师旷听到晋平公铸造的大钟音律不准,就直言相告,晋平公不以为然,后经卫国乐师师涓证实,果如此。
  
《史记‧乐书》中记载,师旷曾给晋平公弹琴,引来玄鹤起舞,天地动容。《淮南子‧原道篇》中记载“师旷之聪 ,合八方之调”,说他有辨别八方风乐调的才能。师旷还是一位出色的作曲家,古曲极品《阳春白雪》据说就是其传世之作。故师旷在当时即被誉为“五音之圣”,更为后人称为“聪圣”、“乐圣”。
  
师旷有非凡的音乐才华,他认为可以通过音乐来传播德行。晋平公喜欢新声,曾听卫国乐师师涓演奏新曲,师旷当场指出这是商朝末年乐师师延为暴君商纣王所作的 “靡靡之音”、“亡国之音”,并进一步劝谏佳音美曲可以使人身心振奋,亡国之音却会使人堕落。
  
师旷虽仅是一名乐官,一生均在宫中生活,但他对政治有自己的见解,敢于在晋王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了许多治国之策。有一次,晋平公感叹师旷生来就眼瞎,饱受昏暗之苦,师旷则言他的昏暗不过是小昏暗,还不至于危害国家;而天下有五种昏暗,会导致国家社稷的危机:其一是君王不知臣子行贿博名,百姓受冤无处伸张;其二是君王识人不明,用人不当;其三是君王不辨贤愚,忠奸不分;其四是君主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而致百姓疲惫;其五是君王不知民计安生,法令不行,民心不安。师旷甚至曾用琴撞击晋平公,以规劝晋平公勿沉缅于个人享受。
  
师旷晚年时,精研卜算音律,撰述了《宝符》100卷与《禽经》。在明、清的琴谱中,《阳春》、《白雪》、《玄默》等曲解题均为师旷所作。在后世的传说中,他被演化成音乐之神、顺风耳的原型、及瞎子算命的祖师等。@(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处理蒋老先生的事件上,国际和国内社会更能据此测出当今中国政治的开明度:政府部门是否按法律办事,公民是否享有言论自由,是否允许有“批评与自我批评” 。中国是一个病人,一条腿代表经济,这条腿已勉强能站立;另一条腿代表政治,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开刀除掉病痛或让其继续恶化,最终拖垮整个人。让我们拭目以待。
  • 至今,蒋彦永先生已经将近两个月没有任何音讯了。起初人们判断,当局是为了避免先生在"六四"敏感时期向媒体发表新的谈话、引起巨大的国际反响而短暂限制其自由,就像今年三月的两会期间一样;但"六四"至今已过去了一个多月,所有被软禁人士均已获得自由,只有先生一人仍然在押。这说明人们起初的设想是错误的,当局一定是另有打算。
  • 高雄市文化局委托汉王洲际饭店进行二级古迹前清打狗英国领事馆整修与经营管理,正积极进行整修工程,馆内外许多鲜为人知的空间一一重现,市府文化局长管碧玲下午探访位于馆内地下室当年囚禁人犯的牢房,实地体验当年坐牢滋味。这个迷你牢房位于英领馆地下室,总面积约有四十坪,原作为储藏室,不为人所知,直到日前整修才将整个空间清理出来,发现每间牢房最大仅有五坪,最高高度一百六十公分,最低则仅有六十公分,其空间大小及样式都异于淡水的英国领事馆,研判原因主要是原建物为天利洋行,地下室作为仓库之用,后来改为牢房,空间自然局促,而建物因兴建于山坡上,地势坡度自然造成每监牢房的高度不一。
  •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圣人
  • 朋友你好:

    得知你对拙文《蒋彦永案没有政治秘密》一文的批评一直很不安。你特别谈到:“我不理解不寐为什么不鼓励‘蒋彦永先生是民族圣人与民族良知’、‘蒋彦永先生一个人对抗整个国家’这样的赞扬”;你的观点是:“当前首先应该对当局反对和迫害的人给予歌颂而不是相反,因为在中国,被迫害者得到的歌颂还是太少了。”由于最近半个月来我在温州地区“大学生夏令营”证道,一直没有时间就这个问题很你交流,希望能在这封信中简单解释一下我的真实立场--我一直以为,书面讨论比口头讨论更符合理性规则。

  • 飘然尘外,一洁如斯,她是一株淡雅超然的凌波水仙;欲飞还歇、徘徊空阶,她也是一只漂泊半生的秋日残蝶。
  • 清代这位出身江南书香门第的小女孩──沈善宝,不仅能诗擅画,甚至能用书画换取钱财,承担养家的重任。她不仅是神童,更是才华与担当兼备的传奇女生。
  • 明清时期,江南才女如群星闪耀。其中有一位传奇闺秀席氏女,因擅长画兰而以“佩兰”为号。她不仅能教丈夫写诗,双双结为人间诗侣;而且惊世骇俗,成为“乾隆三大家”之首袁枚最推崇的女弟子。 席佩兰,本名蕊珠,字韵芬,又号道华。她生于常熟望族,祖上世代为官,亦多文人雅士。她的祖父是大诗人吴伟业的外孙,有诗集四卷;两位姑姑皆是闺秀诗人,二姑姑席仲田更有两卷《绿窗小咏》,是家族引以为傲的才女。席佩兰八九岁时,便熟读《诗经》,以姑姑们为榜样,钻研诗艺,积淀了文思敏捷、辞令娴雅的才华。
  • 明清之交的江南无锡,既有粱溪回流、蠡湖烟波之风光,也有名流荟萃、诗赋鼎盛之风流。这片吴中繁华之乡,在闺秀文学盛况空前的时代,也孕育了一位以诗词传世的才女——顾贞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