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的芬芳〉中山楼

图、文/徐正毅
【字号】    
   标签: tags:

沿着仰德大道上山,沿途枝叶扶疏,有如穿过绿色隧道一样,过了文化大学十字路口,几个转弯就到前山公园。公园前方远处山凹有座宫殿式的建筑,是早年为了召开国民大会而兴建的中山楼。

当年这个地方警卫森严,可望而不可及,如今国民大会已经不再运作,昔日中山楼的神秘色彩和光华逐渐消逝暗淡。

日前,社团借用中山楼召开年会,让我有机会进入参观,也让我有机会站在以往只有威权者能够站上的讲台,昔日台下是严肃静坐的国民代表们,而今换成的是兴高釆烈如参加嘉年华会的宾客。真是时代在变,潮流也在变!!

远看金碧辉煌的宫殿在真正地接触它之后,感觉年久失修的大楼有如欠缺照顾、垂垂老矣的病人。让它闲置在风景秀丽的阳明山实在十分可惜。如何重新定位中山楼,赋予它新的角色扮演,还有赖我们大家集思广益,让它重现风华。◇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潘是我在社团认识交往的朋友,他为人厚道爽朗,几年前在深坑打造了一家田园餐厅,餐厅建筑美仑美奂,在深坑乡下享受法国料理是城市人的另类选择。
  • 周末上午,住家附近的公园看来是十分忙碌,一群人跟着老师学着打太极拳外,四周散坐着晒冬日阳光的居民。公园一角,推来一车小摊,是卖着现炸的萝卜丝饼、韭菜盒子和蛋饼,小摊旁聚集着等着煎好早点的顾客。
  • 若是因公务而出国,往往只携带简单行李。下飞机出了海关,手提行李直奔搭车处,不需用得着手推车。此回利用新春假期,全家出国游玩,行李件数多,用得着手推车运送行李到搭车处。
  • 前年为了学好日文,请了一位日籍老师来家中教我日文。年轻的女老师怕冷,因此内人用碳火暖炉放在老师的座位旁,并在火炉上放着一壶开水。在碳火中用锡箔纸包着地瓜,烤地瓜、烧开水,两个小时的课程,水开了、地瓜熟了,室内飘着地瓜的甜香。将烤好温热的地瓜给了老师当成怀炉,并且让单身的老师回家之后也可用来充饥。
  • 从报章看到几篇由立法委员和报章主笔的文章,其内容皆把台湾的中小企业主形容成,男主人不过跑跑业务、喝酒,甚至包二奶,而女主人是走后门、跑关系如此而己。对于从未参与台湾经济建设的人夸夸其言,只能一笑置之。
  • 在我的衣柜内,有一系列的蓝色毛衣,从羊毛背心、开襟羊毛衫、V字领、圆领、高领,这一套毛衣材质很好,是早年到香港做生意时,在当年生意鼎盛尖沙咀弥敦道的名店龙子行陆续买回来的,一晃眼这些毛衣陪伴着我已经2、30年了。
  • 移居美国的大哥,随着年岁渐老,思乡情浓,利用工作的年度长假,返回台湾,重享旧日生活片段。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