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散文:祕密

琦君
font print 人氣: 1381
【字號】    
   標籤: tags:

每個人總或多或少藏有一份不願向人全部吐露的心情,這並不是不坦誠,而是生活上含蓄的情趣。一個人如果可被透視得跟玻璃似的,還有什麼意味可言。含蓄並不是陰沉,而是深沉,亦無礙一個人性格的光明磊落。所以對於含蓄深沉的人,實不必生警戒畏懼之心,相交日久,自成莫逆。

西方人即使相親如夫婦,彼此如未得允許,都不拆對方的信件。這是互相尊重,也免得許多無謂的猜疑,影響夫妻的感情。有一篇西洋短篇小說,寫一個丈夫為了太愛妻子,不願妻子對他有絲毫祕密。有一天,在他妻子外出時,偷偷搜查她的梳妝臺抽屜,竟發現了一束情意纒綿的情寫。

收信人用的是化名。他傷心自己的受騙,在妻子歸來時,不由分說,就將她扼死,告訴鄰人她急病身亡。妻子的閨中密友來了,吞吞吐吐地向他要回一束託她妻子保管的情書,並告訴他,他的妻子是世界人最可以信賴的人。此時,這個丈夫才知道由於自己的多疑,鑄成了不可挽救的大錯。他那隻扼殺妻子的手頓時劇痛起來,請外科醫生幾度動手術無效,終於將隠藏內心的祕密寫信告訴醫生而自戕贖罪。這當然是個虛構的故事,而作者的深意,也無非為了給世人以警惕。

旁人的祕密,知道愈少愈好;即使知道了,也要當做不知道,或很快把它忘了。古語說:「流言止於智者。」祕密也當止於智者。這是一項處世哲學。我的母親是位純樸的農村婦女,在我的記憶中,她從來沒有對人蜚短流長。閭里街坊、叔伯妯娌之間,她處理得融融洽洽。人家向她打聽什麼,她總是笑嘻嘻地說:「沒有什麼呀,我一點也不記得有什麼事嘛。」沒有一個人覺得我母親是個陰險人物,大家都樂與之交。記得有一次,我在豬圈的稻草堆裏發現幾十個雞蛋,猜想一定是什麼人偷來藏於此地。我頑皮地用鉛筆在蛋上畫了小小「十」字。並告訴了母親,母親把我訓斥一頓,不許我對任何人說。不久,一個鄰居老太太送來一籃雞蛋,我一看,上面畫有十字。就知道她住在我們家的女兒把雞蛋偷回家,再由她母親送來。我站在一邊露出不屑的神色,我母親却頻頻以目示意要我走開。並對她表示十二分的感謝。老太太走後,我母親把我叫到跟前,正色對我說:「小春,幾個雞蛋算得什麼,難得是這份情意。你不應當記得她女兒把蛋拿出去,而當感謝她母親把蛋送給我們的心意。況且,她母親也一定不知道蛋是怎麼來的。記住,人要厚道可以積福啊!」我一輩子也忘不掉母親的好心腸。

母親還給我講了一個歷史故事,是外公講給她聽的:有一個窮書生,去拜見一位太守謀個小差使。當太守未出來時,窮書生忽然發現地上有一枝金釵,他拾起來,猶豫一下,便慌慌張張地把它收在衣袖裏。這動作,却被屏風後面太守夫人看見了,她立刻拉住太守,叫他慢一步跨出門去,直到書生藏好金釵,才讓他出去。太守並不知道書生的偷竊行為,對他態度溫和誠懇,並答應給他工作。書生內心慚愧萬分,次日便把金釵送回,太守夫人代人保密、成人之美的氣量,實在令人欽佩。我當時覺得,我的母親,就有點像那位太守夫人。

我幼年時喜歡聽故事,父親的一位朋友姜伯伯故事很多,但有時也重重複複的,講了又講。有好幾次,他給我們小朋友講故事時,一開口我就拍手喊:「我知道,這個故事我聽過了。」於是就搶著滔滔地講下去。直到講完以後,姜伯伯在我耳邊悄悄地說:「小春,你講得那麼得意,可是你把姜伯伯肚子裏這點學問全抖光了,叫姜伯伯多不好意思呀!」我聽了心裏好過意不去,抱歉地說:「姜伯伯,我下回不這樣了。」以後他對大家再講我聽過的故事時,我仍舊裝出很有興趣的樣子問:「後來呢?後來呢?」姜伯伯高興地說:「後來呀,後來的就讓小春講吧!」姜伯伯還是把最精采的最後部份留給我過癮。多好的姜伯伯啊!我至今不知道,他究竟是把我教聰明了,教調皮了,還是教厚道了。但是有一點,我是百分之百可以肯定,就是這位姜伯伯是位十二分誠懇、好心腸,也最富於幽默感的老人。他終年青希長袍一件,旱烟筒一支,一副慢吞吞與世無爭的樣子。他對我說,三國裏曹操殺楊修,無非為了自恃聰明的楊修,每次猜透了他的腹內機關。周瑜猜忌諸葛亮,只為諸葛先生事事總勝他一籌,此莊子所謂「巧者勞而知者憂」,所以凡事總要能包涵,可以化解戾氣。

春秋時代五霸之一的楚莊王,有一次大宴群臣,特地命他的愛姬為嘉賓斟酒。忽然一陣大風把燈火吹熄了,有一位輕薄臣子乘機踩了一下愛姬的腳,把她鞋尖上的珍珠踩掉了。她非常生氣,隨手抓下此人的帽纓,回來報告莊王,要處沒有帽纓的人於死罪。莊王卻從從容容地下令,暫時不要點燈,他說為了賓主盡歡,大家都把帽纓取下,然後再點燈開懷暢飲。愛姬埋怨大王何以如此作法,莊王說:「凡人往往由恐懼而生恨心,由猜疑而動殺機。我非聖賢,如果我知道是那個對你無禮,即使勉強原諒他,仍不免耿耿於懷,不如根本不知是誰,彼此心中不存芥蒂,豈不更好。」那個開罪愛姬的臣子,自是感激涕零,痛改前非了。莊王真可算的是個聰明絕頂之人,他寧可不要知道那個祕密,保全了別人的名節,也消除了自已的怨毒之心。這才是君子的以德服人,莊王之所以能成霸業,絕非偶然。

另外一個相反的故事,就是晉文公的妻子齊姜。那時文公尚是公子,逃亡在齊國,她為了替丈夫保密,把聽到晉國臣子密謀送公子回國的採桑女子殺了,然後協助公子返國。這真可作為好傳播祕密者誡。今天電視上動不動就「殺之以滅口」的血淋淋事實,正屬此類。

天主教的神父,上帝賦予他聽取旁人祕密的特權。但他們在聽取信徒懺悔時,必須穿上道袍,端端正正閉目凝神,坐在一個密封的神龕裏,聽懺悔者從縫隙中喃喃訴說。這樣的儀式,固然是表示宗教的莊嚴,可能也含有保護神父安全的用意吧。記得有一部西片,敘說一個殺人犯向神父懺悔,神父因他本性尚屬善良,勸他自首,他卻沒有勇氣,又深怕神父洩漏他的祕密,竟而謀殺了神父。一位曾受神父撫育之恩的警察發誓偵查兇手,終被他偵破。該片故事曲折,意義深長,正足以為好聽旁人的秘密者誡。

我服務司法界多年,在工作上,每天過手的黃色公文夾、密件、機密件、最機密件,正不知多少,一切在我都是「過目即忘」。一則我生性對於「等因奉此」的公文,特別健忘,二則私人談話不涉公務,是職業道德。英文字的秘書或各部的首長﹙Secretary﹚就是由祕密〈Secret〉一字引伸而來,可見從事公職,保密第一。這是就公務上來說,就個人而言,人儘管有深度、有涵養,內心的秘密,究竟是愈少愈好。所謂:「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司馬光說他自己平生無事不可對人言,就是一種坦蕩蕩的磊落胸懷。以今日社會關係如此複雜,人際關係如此密切,大眾傳播如此發逹,刺探祕密的方法又是如此巧妙,保密實在是一件十二分不容易的事。否則的話,美國前總統尼克森的前程,也不會斷送在水門事件上。越南的淪亡,季辛吉也可以把對阮文紹的承諾推得一乾二淨了。可見從事政治工作,也是以少耍祕密手段的好。國際之間,正復如是。二次大戢時期,羅斯福總統有一次去看邱吉爾,一時忘了敲門,進去時邱吉爾尚未穿衣服,羅斯福趕緊想退出,邱吉爾笑嘻嘻地說:「 你別走,我們之間一向坦誠相見,沒有什麼祕密的。」此正是這位幽默的英國首相之所以成為偉大遠見的政治家。這句名言,也可以供今日僕僕風塵的季辛吉作為座右銘。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互相尊重對方的言行,互守分際,就不至產生刺探祕密、洩漏祕密的不愉快情事。好像有句話說:「 要消息傳得快,告訴女人。」我家鄉也有句話:「 三個女人抵一面大鑼,敲得無人不知。」身為女性的我,感到非常的不公平。人性的弱點,並無分男女,「 羣居終日,言不及義」者,難道都是女性?

為了「防人之心不可無 」,才會有「逄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抛一片心 」的古訓。但人生一世,總不能沒有一二莫逆的知交,可以傾心相許,剖腹相示。古人有兩句詞云 :「 但得兩心相照,無燈無月何妨?」無月無燈的夜晚,兩個人在一片朦朧中互吐心曲,不必看彼此的臉容,也不必看彼此的眼神,卻是靈犀一點,到逹了友誼的最高境界,多麼令人欽羨?古時候只有油燈、蠟燭,沒有現代的一百燭光電燈及日光燈明亮。因而「雨夜挑燈 」、「 西窗翦燭 」,格外的富於情致,也格外的易增知己之感。這種悠閒的「談心」樂趣,在匆忙的今日,已不易多得。心靈的枯滯與空虛,是否會造成好探聽或傳播祕密的不正常心理呢?

錄自《桂花雨》 琦君 著
台北市,爾雅 出版社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12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十四日電)作家琦君和同輩女作家在台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由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琦君研究中心主辦、國家台灣文學館贊助的「永恆的溫柔|琦君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將於十五、十六日在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大樓國際會議廳展開,會中發表十六篇論文,對這些女作家作品和貢獻有深入探討。
  • 【大紀元12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十五日電)年近九十高齡的女作家琦君今天出席國立中央大學琦君研究中心開幕茶會時指出,閱讀、寫作是最快樂的事,她現在的願望是可以回學校作旁聽生,三年後再寫一篇論文給各界指教。
  • 【大紀元12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十五日電)琦君自一九四九年在台灣發表散文「金盒子」後,作品不斷,多篇散文作品被收入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國文教科書,不少評論家認為,琦君散文細膩雅緻,文字漂亮,以懷舊為出發點,創作出一篇篇有關故土風情的篇章。
  • 【大紀元4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馮昭台北二十五日電)「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將於周日 (三十日)舉辦「向資深作家琦君女士致敬」活動,已自美返台定居的琦君,將由夫婿陪同出席接受贈獎。
  • 【大紀元4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三十日電)向老作家致敬,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今天上午頒獎給作家琦君。琦君的夫婿李唐基代表致詞,希望能有更多人持續華文寫作,發揚華文文學。
  • 作品陪伴許多人度過童年的作家琦君今年已經90歲了,「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今天舉辦了「向資深作家琦君女士致敬」活動,表彰琦君多年來在文學上的成就。(張德厚 報導)
  • 【大紀元6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七日電)曾出版「橘子紅了」、「三更有夢書當枕」等多本散文和小說的作家琦君今天凌晨四時四十五分病逝於和信醫院,家屬隨侍在側,享年九十歲;琦君家屬和朋友決定於十九日上午八時三十分於第二殯儀館懷恩廳舉行公祭,送這位在台灣文學上有重要貢獻的作家最後一程。
  • 中秋節前後,就是故鄉的桂花季節。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彷彿聞到了。桂花有兩種,月月開的稱木樨,花朵較細小,呈淡黃色,台灣好像也有,我曾在走過人家圍牆外時聞到這股香味,一聞到就會引起鄉愁。另一種稱金桂,只有秋天才開,花朵較大,呈金黃色。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後兩大片曠場,沿著圍牆,種的全是金桂。惟有正屋大廳前的庭院中,種著兩株木樨、兩株繡球。還有父親書房的廊簷下,是幾盆茶花與木樨相間。
  • 我心中一直有一對手鐲,是軟軟的赤金色,一隻套在我自己手腕上,另一隻套在一位異姓姊姊卻親如同胞的手腕上。
  • 【大紀元6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蔡素蓉台北十六日電)總統府前資政、立法院前院長倪文亞、作家琦君日前過世,總統陳水扁今天明令褒揚二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