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談
弈道如修行:觀天下 識神機 通古今(上)
圍棋,也稱「弈」。弈者,音同「藝」,也音同「意」、「易」。所以,弈道,不僅僅是藝術之道,遊戲之術,他運行易數弈理,蘊蓄高尚智慧。《論語‧述而》篇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沉潛用意之人細研之,明悟修心之人善用之,莫不有益,皆可悟理。
【人間雲遊】蘇東坡的輪迴轉生 來生幸與前世接緣
北宋名臣、大文豪蘇東坡的人生故事豐富多彩,他的輪迴轉生故事也非常精彩。愛民如己的朝官、曠達的文豪東坡這一世轉生後是怎樣的面貌?如果他能選擇來生,他要再當文豪,或是政治家,還是僧人?
理性、明晰的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四)
《拿破侖鎮靜駕馭烈馬橫越阿爾卑斯山》畫中描繪拿破侖橫越阿爾卑斯山的要衝聖貝爾納多時的英姿。畫家積雪的陡坡為背景點出地勢的險峻,拿破侖跨在躍起的烈馬上,舉起手臂向前指向前方山頂,顯示出不畏艱難的決心。腳下岩石上除了拿破侖的名字,還刻上了羅馬時代的名將漢尼拔和中世紀的查理曼大帝的名字,代表拿破侖立意與先賢齊名的雄心。
理性、明晰的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三)
新古典主義的繪畫是以文藝復興時期的素描為基礎,在表現形式上模仿希臘、羅馬的古典規則,強調理性的表現,作品單純而明晰。其構圖多呈靜態,均衡嚴謹,畫面細膩精密;題材多以古代神話、傳說,或表現歷史和現實的重要事件為主,借古代英雄的事跡表達勇敢、光輝等高尚品德和歷史的大場面。
為他人著想 產生的善能量有多大呢?
人心中有一念,天地盡皆知嗎?心存善念也起作用嗎?善念能起多大作用呢?古人留下許多生命故事,本文來說說:「黑額」如何逆轉生死劫?精進僧人如何化解夙世冤怨?一百隻通靈麻雀如何在人體上留下感恩印記?留下可憐的病妾之後發生了什麼好事?這些都是一面面救世古鑑,可以作為我們的生命明鏡。
女子觀看「神韻作品」讚:開闊神性視野
一位熱愛真正傳統文化藝術的女子,註冊「神韻作品」網站後,表示她珍愛以重建傳統文化為宗旨的神韻藝術團演出,從中在身心上獲益良多,並有更廣泛的對正統傳統文化的理解。
讀懂《千字文》:天助神功精誠所至金石開
「天人合一」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悠遠又無垠的宇宙是生命的來處,天地人間是人返本歸真的道場。啟蒙書《千字文》講的巨闕劍和夜光珠,展現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精神力量與強大的善能量。
傳說逢此凶相必遭死劫 他們為何不掛心?
孫叔敖、庾亮和呂洞賓這些史上的隱士名士他們對應外界事物的「存心」不同於一般人。孫叔敖和庾亮如何應對傳說中的凶惡之災?呂洞賓為何不要「點金術」呢?
平淡一詩誠明吟  勘破千古聖賢謎(下)
邵雍使用淺顯平淡的說理詩句,開闢儒家「以理入詩」的風氣,引領大宋詩壇增添許多「理趣」與「意韻」的詩風。本文所舉的幾首邵雍詩,則是邵雍重新再現「誠明」文化的精髓
平淡一詩誠明吟  勘破千古聖賢謎(上)
宋詩講究「理趣」,像「柳暗花明又一村」,「遠近高低各不同」,「淡妝濃抹總相宜」,「為有源頭活水來」等等名句,塑造意境之中凸顯出哲理,推衍意象之內暗含著義趣,大宋文化風貌,意韻煌煌燦爛。
【漢典集錦】貂蟬的故事
您是否知曉,在中國古代還有不少和「貂蟬」相關的佳話呢。只不過,此貂蟬,非彼貂蟬。我們就來一看究竟吧。
楚一丁:孔乙己無罪
孔乙己,魯迅筆下被故意扭曲了的儒生形象:固執無能和酸腐可笑。孔乙己的存在使許多人將砸爛孔家店看成了歷史的必然,但為何一百多年後,卻越來越多的人又研究起孔學來了呢?
詩情畫意中秋節  明月詩詞醉相思
中秋節為何讓人覺得分外深情?為何讓人感受相思分外唯美?到底是何物在人心湖蕩起波纹?古人詩詞中的中秋節,何物醉相思?
中國歷史:一部預先寫好的劇本
中華文明能五千年一脈相承,綿延不斷,這是否是上天的眷顧與選擇呢?那麽神為什麽要如此安排這台戲呢?
何為「華夏」?何謂「中國」?
縱觀人類文明史,中華文明可謂源遠流長,五千年文明一脈相承,從未間斷。中華文化體量之大,非它文明可比,浩如煙海,繁若星空,且具諸多其它文明沒有的特質。
中秋諺語:「年怕中秋月怕半」下半句更有力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重大節日,圍繞著中秋,有許多故事和民俗,也有不少名句和諺語。可知這一諺語「年怕中秋月怕半」的下半句是什麼呢?
《千字文》開篇怎樣展開神傳文化的視界?
悠遠又無垠的宇宙是生命的來處,人間是生命返本歸真的道場,「天人合一」是中華傳統神傳文化的精髓。啟蒙書《千字文》怎樣表現中華神傳文化?
【名作故事】《千字文》奇文一夕成 作者鬢髮盡白
千字文》原名為《次韻王羲之書千字》 是周興嗣所作的一首千字長韻文,氣韻繞樑氣勢雄偉,引經據典義蘊雋詠,麗辭華章傳揚文化精髓,在兒童訓蒙讀物之中獨領風騷。
巨富陶朱公知人又知命 笑對兒子喪命的結局
史記故事:范蠡(陶朱公)能知人又知天命,可有一件事他也扭轉不了,那就是他二兒子的命。《史記ㆍ越王勾踐世家》有一段精彩的記載,啟發人深思。
青梅煮酒論英雄 什麼是「煮酒」?
《三國演義》故事中,青梅煮酒論英雄是精采的片段之一。呂布攻破了劉備駐地沛城。劉備大敗緊急逃難。為圖後計,他聽從孫乾建議,前往許都投奔曹操。
【人生之鑰】妻說出夫左腳心有黑痣  失散多年夫妻團圓
受到命運播弄阻隔多年的夫妻,怎樣得以重逢呢?重逢宛如在夢中,但是,都因為他們彼此有著一個「寶」,那是什麼呢?
【名作故事】守節博學30年 司馬遷作史記竟兩代志業
一代良史司馬遷,繼承父親之德業,完成了記事嚴謹詳實意賅的歷史真實錄《史記》,成為「正史」的標竿。他以一生完成這本跨度二千四百一十三年,共五十二萬多字的巨作,經過一番怎樣地銘心刻骨的歷程?
【人生之鑰】騙兩豬害三命的無頭公案是怎樣破的?
人在作天在看,報應真有其事。作案的兩匪不約而同,一匪從南面而來,一匪從南面而去,二人均帶有一物證,供眾目共睹,真是奇異之極!人間破不了的無頭公案,冥冥之間被揭開,水落石出。善惡終有報!
【名作故事】獨留青塚向黃昏 杜甫詠王昭君故事
鍾靈毓秀出佳人,浩然悲壯一往中,昭君出塞靖胡地,美人豈異英雄種!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內外皆美。杜甫詩篇中有寫「明妃」的《詠懷古跡五首 其三》,被稱為詠王昭君的絕唱。「獨留青塚向黃昏」,昭君出塞和親的忠君愛國、堅苦卓絕,歷歷在目。
《詩經》賞析:〈鹿鳴〉
〈鹿鳴〉是一首中國古代朝廷宴群臣及嘉賓所用的配樂詩。「呦呦鹿鳴,食野之苹。」野外的萍草乃天生地養,鹿在野外得到萍草食物,呦呦然鳴,發自於內心的感恩上蒼。
【人生之鑰】古人常說早慧不壽 原來是重返仙班
七歲神童章節給知遇的恩人翰林戴公吟了一首詩:「身本優缽羅,托身植瑤島。入世償宿逋,曇花依舊好。」戴公夢醒後,終於知道他原來是來塵世報恩還債的,託夢相告,他已經離開塵世重返仙班了。
楚國令尹沒有威儀 早被預言難得善終
春秋時期,衛國國君衛襄公(?—前535年)訪問楚國。衛國大夫北宮文子,即北宮佗,也隨襄公出訪。在楚國,北宮文子從楚國令尹圍(?—前529年)的儀表,看出了他的不臣之心,並預知此人不會善終。
【人生名句】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對應的歷史大事
「失之毫釐,差以千里」這句話在人中流傳很廣,而它的來源也很久遠。在許多古書中都有這句話。這句人生名句所要彰顯的是什麼「寶貝」呢?它為什麼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受到非凡的重視呢?
【名作故事】忠義參天地 顏真卿《祭姪文稿》
顏真卿《祭姪季明文稿》(略稱《祭姪文稿》)以「天下第二行書」令譽留名至今。本文之重不在於表面,而在於至情至性的流露。《祭姪文稿》到底表達了什麼?
【人生之鑰】窮病女婿遭岳父母棄孤島 妻誓死不改嫁
自小貧窮無依,長成後被拋棄在孤島的病男,怎樣與妻子重逢,人生越過越順又受到朝廷封官的呢?世事無常,變化莫測,在這無常人生中,什麼是不變的呢?又是什麼帶給人安康福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