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琉球 小琉球 冲绳与台湾的历史渊源

子樊
font print 人气: 12738
【字号】    
   标签: tags: , ,

琉球,是台湾或日本?原来,大琉球指的是日本琉球群岛最南与最西的冲绳县,而小琉球就是位于台湾西南外海上的琉球屿。大、小琉球不仅名称相似,更有其历史渊源。

位于中国东方海面,日本国境之西的冲绳县(Okinawa),自古又称“琉球”,极西端的与那国岛与台湾非常近,直线距离仅有110公里。

说到琉球与台湾的关系,在历史文献中经常被混为一谈。例如最早出现“流求”一词的《隋书‧东夷列传‧流求国》中所指的到底是今天的冲绳还是台湾?目前学界仍有许多争议。但基本上,从明代以后,琉球岛上的中山国接受明朝政府册封为中山王以后,琉球就专指冲绳。

做为航海定位座标的台湾

台湾出现在明代的历史记载中,也与琉球有很大的关系。明太祖洪武5年(1372),杨戴出使琉球,正式将琉球纳入明朝的藩属国。当明朝官员派使节出洋至琉球时,海上航行困难,经常遇到船难。因此非常需要依靠海面上的航行定位座标,也就是岛屿,做为方向跟里程的指引。台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浮现在官方的航海记载当中。

根据周婉窈的研究,明朝使节的航海记录中,可以看到他们自中国闽江口出海后,沿路标记海上所见的指标岛屿,诸如梅花屿、小琉球、鸡笼屿、彭佳屿、花瓶屿、钓鱼屿、黄尾屿、古米山、土纳奇、马齿山、琉球、那霸港等。其中,小琉球、鸡笼屿、彭佳屿等皆是台湾的离岛。

琉球暧昧不明的从属身份

到了元朝末年(12世纪),琉球分裂为三个各自独立的国家──中山、山南和山北,史称“三山时代”。其中,以中山国的势力最为强大。明太祖洪武5年(1372),明朝派遣杨戴出使琉球,分别册封三国国王。1429年,中山国统一琉球,其国王被明朝册封为“琉球王”,以“首里城”成为王城,史称“第一尚氏王朝”。

此后,琉球国一直谨守臣节,依明朝的典章制度隔年进贡。明朝灭亡后,琉球继续与清政府保持藩属关系。清朝初期,琉球国王前往中国朝贡,被清廷册封为“琉球国中山王”。清康熙元年(1662),又改封“琉球国王”。此后,琉球不断派遣使节向清国进贡,历任琉球新王即位时都要遣使请封,从未间断。

然而,明末,万历37年(1609),日本萨摩藩在德川幕府的许可下,入侵琉球,琉球尚宁王被迫签下条约,成为萨摩藩支配统治下的“藩中之藩”。这意味着琉球自此之后,一方面向中国朝贡,一方面又臣属日本。

至清同治7年(1868),日本明治维新政府的“太政官令”传达到琉球,将琉球王国置于日本鹿儿岛县的管辖下,随即改为政府直辖地。同治12年(1873),日本明治天王下诏书将琉球纳入日本政府管辖中。

隔年,同治13年(1874)爆发“牡丹社事件”,台湾与琉球的历史再度勾连。由于琉球人的船只在海上发生船难,漂流到台湾,上岸时被台湾原住民杀害。当时日本以此为借口,出兵攻打台湾原住民。而事后,中国承认日本出兵台湾是“保民义举”,保护人民的正当行为。这表示中国正式放弃琉球的宗主权,此后,琉球就正式纳入日本的统治。

日治台湾与琉球通行无阻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中国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琉球和台湾同时成为日本帝国的一部分。在帝国之内,台湾跟琉球通行无阻,不需要签证,琉球人要到台湾、台湾人要到琉球,完全没问题。

例如基隆和平岛有个地名为“琉球仔埔”,意指琉球人聚集而形成的聚落,也有不少生活困苦的琉球人到台湾当佣人。此外,与那国岛跟台湾的关系也很密切。据周婉窈的调查,与那国岛的渔夫经常在清晨就从久部良港出发沿路捕鱼,下午抵达苏澳港,把鱼卖掉,回程又沿路捕鱼,隔天清晨再度回到久部良港。与那国岛其中也有人因此在台湾结婚、来台湾服役、当兵,甚至死在台湾。

战后琉球人的台湾经验

二次大战后,台湾光复,琉球则归美军暂时托管。初期管制不严,与那国岛的走私贸易非常盛。因战后全球物价、币值极不稳定,像香港、日本本土还有冲绳本岛,都透过与那国岛以物易物,交换许多物资,至于捕鱼也必须地下化。直到1949年,美军发现大量军火、枪械透过这个途径,大量运到香港跟中国去,因此严格取缔,走私贸易就此结束。

战后,台湾自日本殖民地中脱离,主权回归国民政府。所以先前来到台湾的琉球人,基本上都回到日本或琉球去,只有少数人留下来,过着隐姓埋名的日子。甚至,“二二八事件”发生时,有30多名的琉球人被当成台湾人一样,在和平岛遭受到处决与迫害。所以近年来,冲绳县的人士就想在和平岛建一个二二八事件琉球人罹难纪念碑。

相较于那些留在台湾被迫害的琉球人,另一位琉球非常重要的政治家“屋良朝苗”则有完全不同的台湾经验。他在日本统治台湾时期,曾任教于台南州立台南第二中学校与台南第一师范学校。当1972年琉球回归日本后,他就担任冲绳县首任知事,也就是冲绳县长。

从琉球跟台湾的关系可以看出,尽管中国在明、清时期对沿海地区实施海禁政策,但跳脱出以中国为中心的思维,在16、17世纪以来的地理大发现时代,东亚海域活动依然热络。台湾与邻近国家和这些人群的历史活动与关连,值得我们探索、了解。◇


1874年“牡丹社事件”,琉球船难者遭台湾原住民杀害。(维基百科)


琉球的清国使节团。 (维基百科)


琉球前往中国的进贡船。(维基百科)


“守礼门”是中国牌楼式建筑,建于第二尚氏王朝时期。门上的牌匾“守礼之邦”,为明朝皇帝册封琉球国王时所赐。(维基百科)


“首里城”,修筑于第一尚氏王朝时期。15~19世纪是琉球国的都城所在地和王宫,公元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维基百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