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冒险营救好官

作者:清潭
font print 人气: 201
【字号】    
   标签: tags:

清朝的宋必达,在顺治八年,担任江西宁都知县。此县土地贫瘠,百姓贫穷,清泰、怀德两个乡的百姓大多迁徙。宋必达请求尽免赋税,来休养生息。

过了二年,县内的田地都被开垦了。县城濒临河水,夏雨暴涨,县城将被淹没。信神敬神的宋必达向神祈祷,水势就回落了。宋必达按照河流的故道疏通、治理,从此无水患。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叛变。宋必达说:“古有保甲,民皆可兵。(明朝的)王守仁打败朱宸濠,曾使用的就是他们。”宋必达如法训练了二千民兵,守住了宁都县城。有人向巡抚诬告说,宁都县有很多人跟从叛军,巡抚就要发兵围剿宁都县。宋必达写了血书上书力争,围剿之事就停止了。

县内原先吃的是淮盐,自从(明朝的)王守仁治理赣地,改吃粤盐。百姓苦于盐引的拖累。宋必达请求朝廷允许用粤盐的税额添补淮盐的税额,商人、居民都得到便利。但因为粤盐不中朝廷的意,宋必达被论罪罢官。宁都人都哭着为他送行,赠送给他的礼物,他一概不收。

宋必达被罢官后,从小路前往南昌,在中途被贼人绑架,胁迫他投降,他不屈服,被关了七天。半夜忽然有数十人持着兵器,翻墙而入说:“宋爷在哪?我等都是宁都百姓。”拥着宋必达而出,宋必达于是得以脱险。宋必达为百姓着想到多大程度,百姓就为救他不惜性命到多大程度。

宋必达去世后,宁都百姓每年都祭祀、怀念他。

(《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六.列传二百六十三.循吏一》)

——转载自明慧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朝的彭定求,长洲(今属江苏苏州)人,喜读圣贤书,其为学“以不欺为本,以践行为要”,敬信神佛,注重品行修养。从小常读诵有关修行及因果方面的善书,平日乐善好施,不仅自己行善,还向周围人劝善,讲因果报应的事例。
  • 姚文田考中状元后任职翰林院修撰、左都御史、礼部尚书等,他自题书房对联写道:“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里的“旧家”二字指世家,读书世家亦被世人称之为“书香门第”,“不贪奢,有清操”。
  • 太宗七年(公元1235年),董文炳担任藁城县令,该县贫困,又加上旱灾蝗灾,苛征暴敛,民不聊生。董文炳把自己的粮食拿出数千石交给县内.....
  • 有一个令史叫曲思明的人,两年之内,没听说他推荐自己或别人。冬曦对他说:“选拔官员的惯例,各府署应该得到一个官位,或者推荐别人也有些好处。”思明还是不说……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