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萨哈罗夫:中国知识人的镜子 (二)

曹长青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2月31日讯】

但三件现实中的“经验”使萨哈罗夫对共??理论??生了怀疑以至最后的扬弃。第一件是一位同事悄悄告诉他,这个秘密试验场是由政治犯修筑的,这些政治犯曾暴动,但贝利亚领军队来镇压,把他们全部处决了。第二件事是萨哈罗夫亲眼看到一队队的犯人在这个试验地做苦力。第三件事是他的氢弹试验导致很多平民死亡和伤残;其中一次试验之前,他判断会有一万人因此伤亡。他给赫鲁雪夫打了电话说,“这种试验毫无意义,它只是毫无理由地杀人。”这位当时的苏共一把手说他会下令推迟试验,第二天核子试验照样进行了。

萨哈罗夫为此哭了一场。他在自传中说,“这件事之后,我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我决定和周围决裂,我知道再跟他们(指共产党官员们)讲是没有意义的。”萨哈罗夫认识到,作为真正科学家追求的是同情(关爱)、自由、真实(com-passion, freedom, truth),但它和共产政权追求的核武和扩军无法共存。萨哈罗夫说,“这可能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训:你不能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

于是萨哈罗夫像奥维尔等所有先驱般的优秀知识份子一样,当发现他们原来所信仰的“理论”和他们自己亲身经历的现实发生冲突时,当意识形态和人本身(价值)发生矛盾时,他们义无反顾地站在真实和人本身这一边,而不是像中国有些知识份子那样,总是要在共??主义理论中寻求它的“合理性部分”,来改革或重新解释共产主义。萨哈罗夫作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当他发现了真实之后,他不是再强调共产主义的“经”是好的,只不过那些歪嘴的和尚(共产领袖们)念错了,而是把“和尚”和“经”一起扬弃,从共产寺庙走向人的世界。

灵魂拷打:沉默还是反抗

第二,有勇气反抗。发现了真实,是不是要说出来,进行反抗,这是对共??世界的知识份子的灵魂拷打。正像吉拉斯所观察的,共产党是拥有全部特权的新阶级,反抗,就意味着无穷尽的惩罚,反抗者除了灵魂之外其他都会丧失,就像索尔仁尼琴所说,面包、煤气、莫斯科的户口,以至自由和生命。

萨哈罗夫选择了反抗。1964年,他联合了另外24位俄国知名艺术家和知识份子写信给当时的苏共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警告”他不要恢复史达林的名誉。这封公开信的最显眼之处是“警告”,而不是像中国有些知识份子那样,去“请求”当局做什么。这两者有性质上的根本不同:“警告”,是发出独立(于政府)的知识份子的声音;而“请求”就是臣民的“进谏”。

1968年,萨哈罗夫把一篇题为“进步的反射,共存和知识份子的自由”的文章偷送到美国,发表在《纽约时报》上。这篇文章被研究者称为“苏联极权制度的判决书”,它呼吁建立一个没有共产教条的民主、多元、人道的社会。

索尔仁尼琴当时激动地评价说,“在苏联那成堆成堆的腐败、重私利、毫无原则的知识份子中”,萨哈罗夫的出现是“一个奇迹”。

但萨哈罗夫立刻为此付出代价,他被从核子研究机构开除了。党报开始批判诋毁他,包括一些物理学家在内的俄国知识人,也纷纷指责他是叛徒,是“犹大”,是“西方在苏联试验室中的老鼠”。 (待续)
U◎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长期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北朝鲜人,大量涌入唇齿相依的中国,然后再悄悄地进入北京,接二连三地闯进现代民主国家的使领馆并寻求政治庇护。这件事又一次引起我对政治避难这个话题的兴趣。在今天的人物春秋这个时间里,我就借题发挥,概要地讲讲政治避难在中国的过去与现在。
  •  提起黄万里,今天的国人也许感到陌生,他的父亲黄炎培,倒是有不少人知晓。1911年8月,黄万里出生于乱世;1932年,他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桥梁工程师,亲自参加江山铁路大桥的建设;1937年,黄万里获得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水利博士学位后,没有留恋异国的奢华,而是毅然回国,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水利事业。
  • 那一年,兰哥的人生和故国的历史,都在蹒跚‧‧‧‧

    走进幽雅宁静的社区,小小的警卫室里,兰哥正尽职地注意着社区的安全。漫漫黑夜中,迎面而来的车辆、刺眼闪烁的灯火,让兰哥不禁回想到三十三年前烽火连天的越战:那颠沛流离的生活,那生离死别中人性的光辉!
    那一年,兰哥的人生和故国的历史,都在蹒跚‧‧‧‧

    走进幽雅宁静的社区,小小的警卫室里,兰哥正尽职地注意着社区的安全。漫漫黑夜中,迎面而来的车辆、刺眼闪烁的灯火,让兰哥不禁回想到三十三年前烽火连天的越战:那颠沛流离的生活,那生离死别中人性的光辉!图


  • “在人类日渐受制于社会力量澎湃的年代中,人还能否保持以个体的身份生活并思考。”图
  • 第一次见到汉唐乐府创办人陈美娥女士,是她站在艺术馆的舞台上为南管音乐会演出做开场介绍,虽然只是短短十分钟的谈话,却让人深刻感受到她对南管的热爱与不倦不悔的付出与经营。
  • 1940年4月9日,尼尔斯.玻尔教授吃完早餐,慢吞吞地朝工作室走去,他是丹麦原子物理学家,一个一贯认为科学是为全人类事业服务的人。他认为,科学家应该潜心研究,不应为科学以外的事分心。这时候,玻尔想起早几天看古雷特. 嘎尔波演出《茶花女》时,坐在旁边的一位朋友告诉他的一件事,嘎尔波非常厌恶希特勒,骂希特勒是“歇斯底里病患者”。玻尔教授不以为然,他说:“她该好好演戏,管希特勒干嘛?”

  • 关露生于一九○七年,原名胡寿楣,又名胡楣,“关露”是她后来从事文学写作的笔名。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自幼喜爱文学,三十年代在文坛已是颇有名气的女作家,尤擅长于写新诗,赵丹、白杨主演的经典电影《十字街头》的主题歌“春天里”即出自她的手笔,是中共左翼文联的活跃女性。图
  • 7月18日,美国广播公司独家披露了一段经过:“9.11”事件中被劫持的11次航班撞上世贸大楼前,两名空姐表现得异常镇静,向地面工作人员发回了大量重要资讯,为确认劫机分子的身份提供了很大帮助。图
  •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 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 学,仙逝于扶风 。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