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人茶会的启示

百志
font print 人气: 54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5月17日讯】

偶与息心侣,忘归才子家
言谈兼藻思,绿茗代榴花
岸帻看云卷,含毫任景斜
松乔若逢此,不复醉流霞

这是大唐才子诗人钱起,与郎上人参加长孙宅的茶会时,写下的一首茶会之诗。光是看这首茶会之诗,就可见唐代士子处世的豁达与开放。文人雅士聚会饮茶,以诗唱和,提升心灵的层次境界的社会状态,至今仍然令人向往。

除了文人茶会之外,僧道与一般民间都普遍存在不同的茶会形式,这与大唐天子宏大的治国心胸有极大的关系。当时唐宫茶风的兴盛,宫廷内就有不同的茶宴,最有名的当时的清明茶宴,有皇上的致词、文人颂诗、百官唱赞,唐宫乐舞,茶香飘渺,真的是一幅盛世的景象。

虽无唐太宗是否爱茶饮茶的记载,但是从后来唐代饮茶文化的盛行来看,应与唐初奠基时的帝王将相的文化倾向有关。据记载,从唐初就有以茶业赐王宫大臣的故例。除了宫廷所用,各地的贡茶一半分给翰林士子、王宫大臣或是邻国,就连文成公主的嫁妆中,都有茶叶一项。

因此唐代在君王的开明与推动下,文人间的聚会被视为一种高尚的文化活动。因此,唐代的诗风之盛与文化胸襟之广,焉能与此无关。这和西方近代启蒙运动的发生,来自于贵族的聚会沙龙有异曲同工之妙。

反观近代的中国,任何的聚会都被官方盯得紧紧的。在政治的控管下,人与人的聚会隔了一层政治的面纱。文人又怎么能摆脱政治的教条,发出心灵的声音呢?

从另一观点看,唐朝人就有的集会自由,今天的中国人民却没有,也难怪今日的中国人民心灵日渐萎缩。今日的领导班子中国面临的,其实是一个心胸的问题。这应该和中共领导人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有极大的关系。

以古观今,中国人民应该主张自己的集会自由,彼此在一起喝喝茶,互相提升心灵,吟诗唱和,恢复中国的古唐风。中国人民更应该主张人民有在一起做好人、做好事与修炼法轮大法的自由,这才是茶会精神的进一步发扬。您觉得呢?

从唐朝茶会开始,谈一些个人感想。给朋友诸君参考,不当之处请多指正。(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国立故宫博物院预计四月中旬展出唐代文物。负责这次展场设计的交通大学建筑研究所,昨日向故宫及主办单位-中国时报,简报文物实体展示空间、虚拟长安空间模拟器以及网路博物馆三位一体的设计构想。
  • 海峡两岸佛教界携手共襄盛举,历经多年的交涉、筹备和中共高层的同意,中国大陆首屈一指的国宝|陕西﹁法门寺﹂唐代地宫佛陀真身舍利,下午风尘仆仆抵达台湾,展开长达三十七天的北中南各地供奉巡礼行程。
  • 陕西法门寺“佛指舍利”今天自西安抵达台湾供奉三十七天,根据历史记载,魏晋南北朝时代首次瞻礼供养,随后唐代曾经六次迎奉佛指舍利。公元八七四年法门寺地宫遭到封埋,自唐朝末年至公元一九八七年法门寺唐塔地宫被发现为止,时空已经历了一千一百一十三年。
  • 成都近日发现一个唐代﹁蹴鞠彩俑﹂,因为这个彩俑不仅身穿﹁运动衫﹂,头上有两个发髻,怀抱一圆球,两眼平视前方,更令人称奇的是,彩俑怀中的球体与现代的足球非常相似,球面有八条纹路,将球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八个部分,每部分均呈菱形。

  • 陕西法门寺“佛指舍利”今天自西安抵达台湾供奉三十七天,根据历史记载,魏晋南北朝时代首次瞻礼供养,随后唐代曾经六次迎奉佛指舍利。公元八七四年法门寺地宫遭到封埋,自唐朝末年至公元一九八七年法门寺唐塔地宫被发现为止,时空已经历了一千一百一十三年。
  • 原本居住在大青山脚下、过着一种田园生活的安徽省当涂县太白乡太白村村民,有一天,这种清静终于被打破了。自从两年前该乡招商引资引进一家“茂源矿业开发有限公司”之后,每天“隆隆”的放炮声不仅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正常生活,恐怕也惊扰了长眠于此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宁静(矿井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白墓园仅一条马路之隔)。事情并不止于此,当忍受了两年之久的村民找矿上交涉时,竟遭到矿上惨无人道的毒打,近20村民被打成轻、重伤,住进了医院。
  • 】(中央社台北二日电) 继陕西兵马俑赴台展出和佛指舍利赴台供奉后﹐一批展现唐代文化风采的二百零六件珍贵文物,将于四月下旬赴台湾展出﹐其中包括不少号称是大陆国宝级文物,精彩可期。
  • 《推背图》是唐代贞观年间由官居司天监的李淳风和隐士袁天罡共同编著的图谶。它共有六十幅图像,以卦分系之。每幅图像之下均有谶语,并附有“颂曰”律诗一首,预言了从唐朝起至今,以至未来,历朝历代在中国发生的大事。将该书所预测的内容同中国历史上从唐朝迄今为止所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相对照,可发现其预言的准确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 来自大陆的二千余件唐代文物珍品昨起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其中国家一级文物高达百分之四十。故宫博物院外昨天一大早就出现排队购票入场的人龙,场内亦不时听到参观者连连惊叹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