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德瑞克‧沃克特访台

font print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瑞克‧沃克特(Derek Walcott)昨日抵台访问十天。对于所受到的热忱欢迎,他说,这不应该是针对个人,而是代表城市对于文化和文学的尊敬,这也是文明最重要的部分。诗人眼睛对台北的期待,不只是繁荣象征的高楼大厦,而是了解钢筋水泥底下的人生百态。

应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和联合文学邀请,沃克特原本答应去年来台北参加国际诗歌节活动,但因为九一一恐怖攻击事件而受阻;他昨日上午首次公开露面,就为自己的迟到表示歉意。沃克特认为自己很幸运,能在自由的环境中创作;虽然因为文学受到欢迎和荣誉,但他强调,不能忘记从过去到现在,许多伟大作家必须在非常困厄的条件下写作,这些作家的坚持更令人崇敬。

沃克特生于加勒比海小岛,大众口语使用“葵里欧”(Creole),他的作品却以英文书写。处在追寻本土文化认同的世界潮流中,一再面对不用母语、使用殖民者文字创作的批评,但诗人坚持作家忠于内心和精神,不是盲从于主流。他说,自由如美国,作家同样面临主流的批评与压力;但沃克特服膺柏拉图《理想国》的信念,他说,诗人是永远的异议者,虽然连理想国都必须驱逐诗人,但诗人要恒久坚持不妥协。

流着欧洲和非洲后裔的血液,沃克特对于生长的加勒比海小岛,有强烈认同。虽然那仍是个存在痛苦和压迫的地方,但是小岛圣露西亚,他出生的故土,绝不是地球上的弱者,反而是融合不同文化的强者;文明的交会,正是他创作的优势所在。对于乡愁,他说,在今天已经不再是对任何特定地方的怀念,而是对一个“理想世界”的向往。目前全球大城市的样貌已经逐渐趋同,有着类似的高楼大厦,但在表相之下却有不同的细节;而这也才是他想要了解和观察到的台北。

台北市文化局长龙应台说,沃克特生长的圣露西亚,经过不同殖民者统治,直到1979年独立,目前仍然面对语言使用和文化认同争议,似乎与台湾近代历史发展平行。希望透过沃克特来访,以及诗人对文化和认同的反省,找到彼此历史的交会点。今天下午两点,他将在台北市中山堂光复厅与多位诗人朗诵作品。

来源:联合新闻网(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四川成都两作家获诺贝尔奖提名推荐 (3/5/2002)    
  • 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卡米洛荷西塞拉逝世 (1/19/2002)    
  • 佛来明发现青霉抗生素,获得诺贝尔奖 (12/11/2001)    
  • 高行健今续选角女演员部分已确定 (9/27/2001)    
  • 西洋经典与现代人生讲座 高行健与会 (9/27/2001)    
  •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9/15/2001)    
  • 美东华人学术联谊会在纽约举行年会 (8/26/2001)    
  • 诺贝尔为何不设数学奖 (11/1/2000)    
  • 加拿大媒体谈中国人得诺贝尔文学奖 倡导以文学利器反对北京暴政 (10/14/2000)    
  • 圈内人士评高行健 (10/13/2000)    
  • 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给华人 旅法华裔作家高行建获殊荣 (10/13/2000)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伍子胥之父兄被楚平王杀害,他逃至吴国,说服吴王攻破楚国首都;越王句践表面向吴求降,暗中发愤图强,二十二年后一举消灭吴国。
    • 在中国古代,像名医扁鹊这样对“病”与“死”有着极佳判断力的医生还有许多。本篇将介绍明朝医籍中记载的几位。
    • 西湖之畔,段家桥头,有一处小摊格外引人瞩目。摊位上摆着一幅幅颇具元人笔法的淡墨山水,画作上题着娟秀的小楷——“黄媛介”,摊主恰恰是位布衣荆钗的少妇。一旦赚够一日的生活费,她就匆匆收摊,不肯再作画。 女子抛头露面来养家糊口,在古代称得上是一大奇闻。这位独行特立的女子,正是晚明嘉兴的名媛淑女黄媛介。她和姐姐黄媛贞,更是一对才女姐妹花。时人对她们有一段知名的评价……
    • “我谢絮才,生长闺门,性耽书史,自惭巾帼,不爱铅华……”一出独幕剧,一场独角戏,吟唱着清代女子的才情与心志。这部杂剧名为《乔影》,甫问世就被之管弦,传唱大江南北,其流行程度,颇似有井水处必歌柳永词的盛况。
    • 曹操足智多谋,颜回大智若愚。
    • 在唐中宗、睿宗之时,武则天夺嫡之谋得逞,肆行不义之威,大唐的国祚差点脉断武则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诬告“谋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义士舍命护主,忠义的魄力震慑奸逆,改变了逆乱之势。
    • 炎帝幼女女娃溺死后化为精卫鸟,衔西山的木石填东海;麻姑成仙后,曾经历东海三次变成桑田。
    • 次次都能逢凶化吉,他为什么如此幸运?蒋家与布袋和尚的奇特缘分……虚云和尚凭借什么,收服了民国政要?
    •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翠碧如绢的蕉叶,可入诗、入画,是传统艺术中的典型意象。在清朝初年,有一群江南闺秀,以此为名号,在良辰美景中结社唱和、赋诗填词,为当地带来一幕幕文化盛宴。这便是大名鼎鼎的蕉园诗社。
    • 明末的某个烟雨时节,苏州郊外,支硎山中,出现了一位揽胜探幽的青年才俊。忽遇骤雨,他躲进一座庄园,却驻足在庭院中,凭栏观鱼,困倦之际忍不住沉沉睡去。当晚,庄园主人就梦见山中别业,有神龙卧于栏杆。次日清早,主人亲自入山察看,恰好看到仍在休憩的青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