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一丁:小亚细亚穿梭印象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夜晚。(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font print 人气: 58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地中海深处飘来的暖风,裹着爱琴海沿岸低低的潮声,长年地舒卷在小亚细亚半岛的上空。千年百载的记忆,就像一把时空编织的梳子,将连结欧洲与亚洲的这片陆地一遍又一遍温柔地梳理。风声与涛声交替着回荡,就像情人耳边呢喃的细语,轻轻地诉说着过去数十个世纪里,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文明和野蛮、铁血与不屈、智慧和愚昧。

2023年临近春分的时节,我们从波兰首都华沙登机,在沥沥的春雨中穿过重重夜幕,降落在伊斯坦布尔(Istanbul)这座两千多年前就已闻名遐迩的古城。这座当今土耳其境内最大的城市将是我们此次短暂行程的起点。

从伊斯坦布尔出发,我们将沿着马尔马拉内海(Sea of Marmara)北面的海岸线一路向西抵达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加里波利战役(Gallipoli Campaign)旧址,这里记载着奥托曼帝国解体前最后的光荣。然后就近穿越达达尼尔海峡(Dardanelles Strait),向南到达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伊兹密尔(Izmir)。之后转向东北,在到达土耳其的第二大城市首都安卡拉(Ankara)后再折向西北,一路返回伊斯坦布尔。用12天的时间,围绕着小亚细亚西面三分之一的区域兜一个大圈子。

不老的博斯普鲁斯

如果说,伊斯坦布尔是一扇古老的大门,推开它,小亚细亚大陆数千年的历史就会扑面而来。那么,博斯普鲁斯海峡(Bosporus Strait)就是安置这扇大门的门轴。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看一个又一个帝国的风云际会和霸业崛起,观一代又一代王朝的成败起伏和灰飞烟灭,博斯普鲁斯的记忆里承载了伊斯坦布尔数千年的盛衰。任它风高浪险,管它潮起潮落,博斯普鲁斯永远都波澜不惧,荣辱不惊。

博斯普鲁斯海峡,又名伊斯坦布尔海峡,是土耳其西部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海峡不长,从南到北大约31公里,北面连着黑海,南面接着马尔马拉海。由于两端连着的都是内陆海,所以大部分的时间海峡内都风平浪缓。

伊斯坦布尔沿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亚武兹苏丹塞利姆大桥(原名第三博斯普鲁斯大桥)。(Ozan Kose/AFP)

乘船南北穿梭于海峡之中,两岸伊斯坦布尔的繁华市景会让人有一种泛舟于大江之上的错觉,但船下却不是江水而是海水。

博斯普鲁斯的名字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Zeus)在人间的一段浪漫情史。据说,宙斯与古代伯罗奔尼萨斯半岛上阿尔戈斯国国王的女儿艾奥(IO)堕入爱河。不久,艾奥怀孕,宙斯的这一段韵事也被他的妻子赫拉(Hera)发现。宙斯为了向妻子表示自己的愧疚,将自己的情人变成了一只母牛。但赫拉还嫌不够解气,让一只牛蝇叮在母牛的臀部一直将她(它)赶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博斯(Bos)在古希腊语中是“母牛”的意思,而普鲁斯(porus)则是指“经过的地方”。博斯普鲁斯在古希腊语中就是指母牛经过的地方。

宙斯在艾奥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之后帮她恢复了人形,后来她成了古希腊包括海格力斯(Heracles)在内众多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祖先。

穿越岁月的烟尘,回眸历史的变迁,我们发现:就像许许多多其它古老的文明一样,在伊斯坦布尔这座名城久远的历史源头,藏着一个人神同在的传奇。也许,远在这座城市尚未建立之前,冥冥之中就早已注定了她日后在欧亚大陆上浓墨重彩的不凡。

相对于博斯普鲁斯这个名字背后源远流长的古希腊天人文化,伊斯坦布尔的名字则来源于古希腊文中的一段口语:进城。伊斯坦布尔的古代名字是赫赫有名的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大约从公元11世纪起,生活在该城市周边的人们就把去君士坦丁堡简称为进城(类似于英文to the city),而“伊斯坦布尔”正是古希腊语“进城”的意思。1930年,土耳其政府正式用伊斯坦布尔的名字命名了该城。从此,欧亚大陆上声名显赫的君士坦丁堡就变成了今天的伊斯坦布尔。

天赐的智慧

踏波扬帆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之上,环首四顾,西面的岸上是欧洲,东面则是亚洲。两岸的视野之内会不断出现由不同时期的王朝和帝国留下的城堡、宫殿、官邸和那些曾经辉煌过或正在辉煌着的家族所置下的产业。当然,也不乏一些当代跨国集团所拥有的标志性建筑。

从古到今,人类在欧洲与亚洲这两块大陆的连结处留下了数千年的文明遗迹。如今,这些古迹鳞次栉比地排列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两岸,正在无声地向当今世界的人们讲述着怎样的故事?

到过伊斯坦布尔的人都知道,这座城市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些用巨大的石块所筑成的宏大庙宇,其中有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圣索菲亚”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是上天赐予的智慧。

2022年4月1日穆斯林斋月前夕,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Yasin Akgul/AFP)

圣索菲亚大教堂由拜占庭王朝君主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于公元532年下令建造,建成于公元537年。该教堂直到1519年西班牙的塞维利亚主教堂建立之前,在几乎一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据说,当年教堂竣工时,查士丁尼一世在走进这座巨型的建筑物时兴奋地高呼:所罗门王,我超越了你(Solomon, I have surpassed thee.)。

查士丁尼一世口中所超越的,是希伯来圣经中所记载的第一座庙宇。该庙宇大约建于公元前10世纪,位于耶路撒冷,由古代的犹太帝国国王所罗门下令建造。

查士丁尼一世是拜占庭帝国巅峰时期的国王,一生征战无数,无人能敌。这位当年在欧亚和北非大陆上纵横驰骋,风云无二的人物,只有在神的面前,才显露出其卑微的敬畏。

在圣索菲亚大教堂西南入口的内侧上方,至今依然保留着当初教堂落成时所留下的一幅彩色马赛克拼图。图中正中站着的是圣母玛利亚,她的怀中坐着幼年的耶稣。而一左一右,则都是侧着身躬身而站的查士丁尼一世像。两个查士丁尼像均目光中含着敬畏,左边的他双手献上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模型,右边的他则双手献上君士坦丁堡的城市模型。

圣索菲亚大教堂西南入口内侧上方马赛克壁画。(公有领域

毫无疑问,在这一幅拼图中,查士丁尼一世将自己一生所有的功业都献给了他心中所敬畏的神。神是他智慧的向导,是他衡量是非对错的标准之来源。

在一个生长在古老中国的到访者眼中,这幅画与华夏那片土地上5000年的文化传承可谓是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儒家的思想要求手握皇权的人必须以父事天,以母事地。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序列中,“地”“天”“道”都是高于皇权之上不同层次的信仰、文化和价值标准。

再看在过去两百多年里引导了世界潮流的美国文化,美国人在大小正式的公众会议上都要把手置于左胸之上向国旗宣誓:美利坚是神之下的一个国度。也就是说,是非对错的标准来自于神,而不是政府或政党,更不可能是来自某个政党的中央文件。

消失的文明

古希腊文明是与古中华文明同期存在的古老文明之一。在此次的土耳其之旅中,那些已经被发掘和正在被发掘中的古希腊遗迹可说是数不胜数。

这里有古希腊文明中著名的木马之战的发生地特洛伊古城遗址。这座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古代城池,因《荷马史诗》而闻名于世,因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在19世纪70年代的发掘工作而重见天日。

对于炎黄的后裔来说,这是一座曾经与尧和舜同时期存在过的古城。

这里还有约3000多年前的古城艾菲索斯的遗迹,即《圣经》中的以弗所(Ephesus)。这是一座与周文王同期存在过的古老城池。

在艾菲索斯这座古城中,有位列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Temple of Artemis)。这座据说花了近120年时间才得以完成的古希腊神庙据考证约建成于公元前550年左右,相当于孔子出生的年月。

阿尔忒弥斯是古希腊传说中主管狩猎和自然的女神,是奥林匹斯12位主神之一。她也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光明、预言、音乐和医药之神阿波罗(Apollo)的孪生姐姐。

除了阿尔忒弥斯神庙,这座古城中还有大型的图书馆,有能够容纳万人以上的阶梯形室外露天集会中心,有四通八达的城市地下供水和排水系统,有设计精致的蒸汽浴室,甚至还有坐式马桶。

在小亚细亚大陆上这些林林总总的废墟遗迹之间,我们居然还意外地参观了存在于约公元前200年左右,介于古希腊和古罗马两个时期之间的一所古代医院(Asklepion)。

介于古希腊和古罗马两个时期之间的一所古代医院(Asklepion)。(Heiko Gorski /维基共享资源)

据导游介绍,这家建于相当于中国西汉时期的古代医院,向其当时所在城邦的所有公民开放(奴隶除外)。不但对病人提供包括手术、按摩和饮食等方面的治疗,还向一些精神病患者提供特殊的心理治疗和心理辅导。该医院甚至还配有用于集会和表演的室外大型剧场式设施。

在小亚细亚大陆和缓的春风中,漫步于从古希腊到古罗马时期留下的这些废墟之间,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于不知不觉间浮现出来:是什么原因使这些曾经如此辉煌过的文明在历史上灰飞烟灭?是谁的安排将这些曾经骄傲过的历史如此随意地抛弃于荒野?

在日月轮替和星辰起落间看那些若隐若现于枯草和露水之中的残垣断壁,不禁要问:当年那些曾经有过的意气风发和不可一世,如今除了能在游客们猎奇的视野中作片刻的停留之外,还能给今天的人们留下哪些启示?

文明延续的启示

文明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在土耳其境内那些东一簇,西一片乱糟糟的废墟和遗迹中,凝固着一段又一段厚重的历史,和在这些历史背后曾经灿烂一时的文化。不论我们选择历史长河中的哪一个时间点去切入当年的场景,我们都会瞬间被那段历史背后所包含的无数个侧面所淹没。所以,也许只有当我们站在一个超越这整个文明的高度之上,在不同的文明之间做一个横向的撞击,我们才能听清那些埋在久远历史深处的遗训。

与古希腊文明同期存在的文明还有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华夏文明。这些古文明中除了古华夏文明之外,所有其它的文明都建立在对不同的神的信仰之上。而古代的华夏文明则另辟蹊径,炎黄的祖先们并没有把自己的文明和文化建立在对某一个或某一群神的信仰之上。他们所做的,是将古代东方的那个文明建立在了一个寻找神的过程之中。

华夏的先祖女娲和伏羲在中华历史的源头,给他们的后人留下了一个不曾回答的问题:他们的祖先是谁?又是谁创造了宇宙中的这一切存在?这个问题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和所问的这个“不知其名”但却“为天地母”的道是什么?是谁?在哪里?这个问题被炎黄子孙中历代的修道之人无数次地叩问过。

也可以说,中华历史悠久的五千年文化,就是在一个探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以返本归真为终极目的的寻道、寻根和找寻创世之神的文化。

古往今来,一个又一个建立在对不同神的信仰之上的文明和文化起起落落,来了又去,最后都随着那些文化殿堂之上的神一起湮没于历史的烟尘之中。但这个一直在孜孜不倦中寻找着自身和宇宙本源的寻根文化,却一直在延续着。

约3000多年前的古城艾菲索斯的遗迹,即圣经中的以弗所(Ephesus)。(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从亚洲到欧洲,昨天的历史在今天人类的脚下延续。也许,所有昨天的记忆都不过是对探寻和追求那个终极和本源的延续;所有的废墟和遗迹在默默告诉我们的都是:不要放弃。

——转载自《新纪元

责任编辑:王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位于地中海沿岸的突尼西亚,曾是罗马帝国的领土,至今仍保有千百年前的饮食习惯,那就是使用橄榄油为料理基底的地中海料理。突尼西亚受到地中海型气候的照顾,种植了许多优质的橄榄树。
  • 其实克里特岛除了拥有丰富的文化遗迹之外,也像许多其他爱琴海地区的岛屿一样,不乏美丽的景色。或许这些美景,是在远古时代吸引Minoan人定居克里特岛,而发展出这么迷人的文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