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人生】烧火三相公也能考上魁首举人?!

作者:泰源整理
召家三个儿子一起上府城乡试。(示意图)(〔明〕余壬、吴钺画作 局部)
font print 人气: 841
【字号】    
   标签: tags:

清朝时,在江右地方(江南以西地区,即江西)有个姓召的贡生(可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的生员,即秀才),他有三个儿子,儿子们从小就跟贡生读书习礼,这家人可算得是书香人家了。大儿子的学习果然不错,已经是个廪膳生[注] 了,二儿子也不差,排进了增广生[注] 的行列,只有三儿子天资愚笨,考了十年的童试[注] ,都年年落榜,结果就只好当“老童生”了。

烧火三相公

召老夫子见三儿子对学习如此冥顽不化,想必是朽木不可雕也,就将他罚到厨房里去烧火做饭,不让他再去读圣贤书。于是召家的“烧火三相公”的美名便流传于邻里乡间。

时逢朝廷开科考试之年,召家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因学习优异,自然该去省城参加应届考试。召老夫子心里欢喜二个儿子崭露头角的机会来了,也叫三儿子跟着去省城。他对三儿子说:“这回我带你两个哥哥去省城应试,他们够辛苦的,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张罗饮食起居,你跟着去,也好为他们张罗张罗,你看如何?”老三一听,才恍然大悟,心里着实不乐意,但父亲的命令,岂能违抗?没奈何只好唯唯从命。

三儿子回到自己房里,见到妻子在床沿上坐着,低声哭泣。三儿子不知这是为何,便问道:“眼看我两个哥哥要去省城应试,这本来就是件好事,你为啥不高兴?”

妻子停止哭泣,叹道:“大伯二伯是读书人,有出息!你也是个读书人,为啥就没出息?人家是座上客,而你却在伙房拿吹火棍,这已经够丢人的了。如今还要叫你跟他们去省城当听差。你叫我在妯娌间如何抬得起头,如何有脸做人?”三儿子苦苦一笑,委屈万分,说:“你以为我心里高兴吗?只是父亲的命令不敢违抗啊!”妻子争辩道:“我不是叫你去违抗父命,我只是希望你有点志气,也去参加考试,为妻的可以光彩一些。”

三儿子叹道:“唉,童生哪有资格去应考,只怪我生来命不好哟!”妻子说:“你这次去省城,必然要去看望丈人(妻子的父亲),他是管理库房的官员,出资报捐得监生资格就是他专门掌管的。我这里有些金银首饰和珠宝,你拿去给丈人为你捐得个监生,你不就可以参加考试了吗?”三儿子一听,高兴地顺从妻子的主意去做。

“烧火三相公”的人生将发生怎样的转变? (Pixabay)

第一次参加乡试 广结人缘

于是父兄四人一行到了省城,打点住下后,三儿子立即去见岳父大人,让他帮自己纳赀成为监生。他回去后就将这一讯息告诉父亲。召老夫子听到后很不高兴,说:“你是个绣花枕头,难道你自己还不清楚?为何要自欺欺人?你以为捐了个监生就能考取?你要考不取,我看你有哪样脸面去见你丈人?”

等到公布考生名单时,三儿子果然榜上有名。这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去参加乡试了。考试那天,三儿子就跟随两兄进入考场。因他食量很大,家里人就为他准备了绍酒、金蹄、烧鸭、熏鹅之类,满满一担子。三儿子进入考房,看见左右考房里的考生,都是些贫寒的秀士,于是,在进餐的时候,他就将自己丰盛的饭食慷慨地分与众位寒士,众寒士对他感激不已。

当晚,考题送来了,叫《譬如为山》。第二天下午,三儿子又将美餐佳肴分享众寒士,众寒士饱餐之后,大家一起议论起来。唯有三儿子在一旁,一言不发,问他为什么?三儿子只好据实相告,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考试,就遇到这种难捉边际的大题,实在无从下笔。

众寒士听他一说,宽慰道:“要想做好这篇文章,也没有什么困难,在十三经中,就有不少这种带山字的语句,你不要管它内容涵义如何,只要将它们找出来,填砌成文,洋洋数千言,都引用不完哩。”但他一向腹中空空,想要敷衍成章,洋洋洒洒,谈何容易?于是众寒士争着为他书写,且教他运用之法。三儿子经他们指点,茅塞顿开,提起笔来,不再像以前那样迟钝,只觉挥洒自如,千言立就。

乡试完毕,大儿子二儿子都把自己写的文章抄录给父亲审阅。召老夫子一边品酒,一边摇头晃脑品文,认为他们必定榜上有名。三儿子在一旁见到,也把自己写的文章恭请老父指教。谁知召老夫子刚看了个开头,便拍着桌子吼道:“如此肤浅、杂乱的文章,怎么可以拿得出来见人?你就是这样不知道羞惭的人了。”

大儿子二儿子见到父亲发了怒,便将老三的文章撕得粉碎,叫他立即出房去,免得再惹老父生气。三儿子哭泣着快速离开。

意外中举

这一年,派来主持乡试的主考官,是两个性格很怪僻的人,他们爱好标新立异,不同寻常。考试完毕,照例要设宴招待参与监考的各方官员,这个宴会名曰“抢元宴”。正副主考官带着十八个考房的考官坐在内席,外席坐的是监临和中丞率领的提调各官员。

在酒席宴上,众考官恭请主考大人宣讲题义,看看究竟录取哪种文章为第一名。正主考笑着说:“做文章嘛,也没什么一定的方法,只要是写得来真山真水就行!”这句话主考大人本来是说着玩的,可是中丞听了,觉得这话说得很滑稽,不觉失声笑了出来,众官员一见中丞笑了,也跟着笑了起来。一下子满堂哄然。主考大人见众官员如此奚落自己,便拂袖而起,正言道:“我想怎样取就怎样取,不用你们多话!”竟然连饭都不吃,匆匆离席而去。众考官见状也不欢而散。他们私下议论道:“既然是大主考说了算,他喜欢什么文章,我们就帮他找这种文章来,开开他的玩笑。”

考官回去后,发现了召老三的考卷,二位房官看了,笑不可止,众考官听到后,都一齐来欣赏这篇文章,他们边看边笑说:“有不通情理、顽固不化的大主考,必然就有这种狗屁不通的举子,真可谓千古奇遇啊!”一位考官说道:“何不将这篇狗屁不通的文章推荐给主考大人?”二位房官急忙摇头说:“这不好,玩笑开得太大了!”众考官齐声说道:“那我们大家一齐推荐,怎么样?”于是大家都同意了。

第二天,十八个考房的考官齐来参见大主考。将召老三的文章呈上:“卑职等奉了主考大人之命,在九千六百余份考卷中只筛选到写真山真水的这一篇,请主考大人过目。”

大主考明知这话中有话,但自己已经有言在先,只好硬着头皮把召老三的文章看了一遍,煞有介事地拍案而起:“如此典雅广博的文章,难道不能取第一名吗?”说罢,举起笔来,就在考卷上密密麻麻地圈画起来,最后标为“第一名”。

众考官一看那文章被定为“第一名”,不禁面面相觑,不敢作声。这时,副主考听到声音也来了。他拿起这篇文章一看,一边读一边笑,他向大主考说:“大人,这篇文章广是广了、博是博了,可惜肤浅浮泛,言之无物。”大主考仍坚持自己的决定,说:“这个第一名是我定的,与各位无干。张榜公布后,我自会奏弹章听候皇上处分。”众官员见大主考如此固执、倔强,知道事情已无法挽回,大家无言而退。就这样,烧火三相公居然考中举人第一名。

捷报揭晓

杭州古宅 (Pixabay)

这边召老夫子带着三个儿子搬到西湖边住下。发榜这天,他大设宴席,招待亲友,并等候发榜的佳音。酒席宴上,两位兄长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给亲友们传看,一时赞颂之声不绝。三儿子则举碗端盘,忙着招呼客人。有人向他索取他写的文章拜读时,却遭到他父兄的辱骂。一些亲友为他抱不平,说:“既已参加了乡试,为什么不能平等对待呢?”于是拉着三儿子的手,去西湖一游,以消不平之气。正在这时,他们见到发榜报捷者飞马驰来,就问道:“这榜上有没有姓召的吗?”报捷者说“有”。三儿子高兴极了,说:“我哥哥考中了,考中了!”于是领着报捷者急急来到召老夫子面前。

召家亲戚听说召家人考中了,都非常欢喜。报捷者先向老先生讨赏,并没有出示报条。召老夫子对众人说:“我大儿子早就该榜上有名的,如今才考中,已经是太晚了,所以不足为奇。”报捷者说:“老先生猜错了,考中者并非是大公子!”召老夫子有些惊诧:“难道是二儿子考中了,这也是意料中的事!”报捷者又说:“不是。”召老夫子最后又说:“这一定是主考官搞错了,烧火三相公哪能得中举人呢?”报捷者笑着说:“正是!”召老夫子不得已道:“如果真的是他考中,只属万幸而已,但即令中榜,也不过是副榜吧了!”

大家听到了,开始热闹起来,说:“请先定赏例,等下开了报条便知。”召老夫子笑道:“好吧,如果是副榜,我就赏十金,如果是正榜,就加倍。”大伙又问:“如果是元魁呢?”召老夫子不加思索地说:“是魁就赏五十,如果是元,就赏百金!但绝对没有中元魁的理由。”众人让报捷者出示报条,召老三果然是名列第一!报捷者拿着所赏百金高兴而去。召老夫子这下真的愕然了:“烧火棍也能成了魁首举人,文风变化到这样一个地步,今后再不敢谈论什么圣贤文章了!”(资料来源:《客窗闲话》)

[注] 明清科举中的初级考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院,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三个阶段。考生通过县、府试者即称童生,再通过院试者即为生员,即秀才,分往府、州、县学学习。生员分三等:廪生(廪膳生)、增生(增广生)、附生(附学生员)。廪膳生员由官府供给膳食;在固定的名额外增加录取的生员称为增广生,只领俸禄不领月米;在廪生和增生外再增名额录取,附于诸生之末,称为附生(附学生员)。

由各府、州、县学中的生员选拔出来的贡生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另外,由各省提学官举行岁考、科考两级考试,按成绩分为六等,在科考中列一、二等者,就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
@*#

─点阅【古道人生】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对来自不同家境、贫富差距极大的男女同学,有志竟成终成眷属,但是,后来遭逢战乱生离死别……,道尽人生无常。
  • 距离嘉兴三塔湾二十里,有一座塔孤零零地立在官塘旁边。塔上下共七层,高约十余丈,中层刻有“鹤秀”两个大字。塔面临大河,背后全是农田,旁边并无寺庙。路过的人以为是当地人为镇压风水方面建造的塔,但却不知道塔名是什么意思。后来问秀水县的人,才知道塔并非为风水修建,而是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 浙江海宁地区有一姓查的人,在科举考试上一直很不如意,考到了四十多岁时还没有考上,家中十分贫苦。有一天,他来到了关圣祠祈祷,随后求得一签,签诗中有“南贩珍珠北贩盐”一句,于是打算放弃科举考试,进入都市去经商。经商无着,因缘际会,因为帮助了他人,助成了他的事业。
  • 王皇后与永历帝感情非常好,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他们患难与共,相互扶持,将风雨飘摇的南明苦苦撑了十六年。示意图。(公有领域)
    一个书生遭丧父之痛时,未婚妻被改嫁,赴考之日正是他失婚之时。后来他幸逢贵人,竟然帮他找回了未婚妻,挽救了婚姻。这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 何医生给两人病情相似的人开了同样的药,结果却大不同。他茫然若失地说:“今天才知死生在命,不在药的功效,也不在医生的技术啊。”从此闭门谢客,许多年不再谈医术了。
  • 粤语中有这样一句方言:“财来自有方,唔使咁彷徨。吃几多,着几多都系整定噶。”意思是说:一个人发起财来自有它的方法,无须你煞费苦心地去筹谋。吃多少,穿多少,用多少,都是注定的。本文的故事就能反映出这一点道理来。
  • 成公为人耿直,性好善良,老了就在水边建了一座茅庐,以捕鱼为生。有一天,天快黑的时候,有个穿着湿衣服的人,哭泣着走来,成公以为他是个掉落水中而爬上来的人,于是就叫他进来,准备办了酒饭,要招待他吃一顿,暖暖身子。后来这两“人”发生了一段“超人”而感人的故事。
  • 父亲欠下巨债忧闷丧命导致家庭变故,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孩子和母亲被骗入“瘦马家”,等待她的是养肥后被出售的命运。直到“买主”来“挑货”那一天,她才豁然明白!面对艰苦余生,她怎样选择?屈从偷生?还是“宁做乞丐而死,而不受辱而生”呢?
  • 平日作人做事不贪不取、一尘不染的人,对人存一份厚道、一份好心的人,可能在经历人生坎坷之后,得到丰厚的回报。请看本文讲的两个这样的故事。
  • 乱世中,有人看似强盗,却是地道的好人;有人看似好人,却是真正的强盗。看故事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