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

黄历十二月为何称为“腊月”?“腊”展现什么文化内涵?

作者:容乃加
腊梅香浓胜小寒,腊梅花开喜年来。黄历十二月为何称为“腊月”?“腊”展现什么文化内涵?(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202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岁月匆匆,时序进入黄历年尾声,腊月正在人间展开。古人称黄历十二月为“腊月”,这说法是怎么来的呢?“腊”包含哪些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呢?

“蜡祭”和“腊祭”

黄历“腊月”的名称和一件文化大事有关,“腊”记录了中国古代岁末年终祭典的隆重传承。古代冬天的“蜡祭”和“腊祭”是两种祭典,对象不同。《正字通》风俗通指出,“腊祭先祖,蜡祭百神,二祭各别”。后来在时代的演递下,都通称为“腊祭”。[1]

“蜡”[2](音同“炸”)指岁末祭祀百神,是由天子领祀,谢神祐护并祈祷来年不降灾害。《礼记‧明堂位》说“大蜡,天子之祭也”。“腊”是祭先祖和五神。《礼记‧月令》说“腊先祖五祀”。“五祀”是指门、户、井、灶、中霤(房室的中央)等五神。

腊祭展现华夏子民崇敬天地神明的精神思想和承先启后的孝道。根据《礼记》记载,夏、商、周三代对岁末祭祀百神的祭典都有专有名称:“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到了秦代称“腊”,后来又改回夏朝的叫法,《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

“腊”的祭典遗俗

古人在年终冬藏时,感谢上天的赐福,准备丰盛精洁的祭品,以肃穆诚敬的心敬拜天地和各方神灵,祭祀祖先并报告一年来努力的收成情况。这种感谢赐福的祭祀乃起源于上古,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

古代在冬季、岁末之时腊祭,各朝代行祭的日期并不相同。《礼‧月令》说:“孟冬(冬季第一个月)腊先祖五祀(此即《周礼》所谓蜡祭)。”

东汉的腊祭则在冬至之后第三个戌日举行,《说文解字》说:“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反映了东汉时的祀俗。

顺带说一说汉朝为何在“戌”日举行腊祭呢?这是依据本朝的阴阳五行的属性来决定喜用的大祭日期。《风俗通义‧祀典》解释说“汉家火行,火衰于戌,故曰腊也……以其终而腊”。意思说汉朝的五行属火,火衰于“戌”,所以帝王在这一天腊祭,以添加能量。

晋朝博士张亮说:“腊者,接也,祭宜在新故交接也。俗谓腊之明日为初岁,秦汉以来有贺,此皆古之遗俗也。”按照张亮对腊祭的看法,在旧岁去新年来的交接之际举行腊祭,那就是今人除夕之祭的作法了。

腊祭之礼法

“腊祭”是一国的大典,举国上下,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百姓都行祭祀,只是祭祀的对象范围有别。《礼记‧曲礼下》说:“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士祭其先(祖先)。”《礼记‧祭法》说一般庶人百姓祭祀门神或灶神。

在腊祭中,除了祭祀百神,也告祭祖先这一年的收获与成就。当时的腊祭的祭品哪来?除了秋季收获的农作物之外,田猎禽兽动物也是一主要来源。此外,官吏和庶民也在这一天欢庆宴饮,展示了新旧年交接的象征意含和期待新年新气象的心情。

这种礼仪流传到今天,民间在一年的除日祭祀神明、祭祖,拜土地神、灶神,大祭以报恩祈福这种精神代代相通。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清代孙温 绘。(公有领域)

腊祭前禳祭 驱瘟消灾

东汉时在腊祭的前一日,举行禳祭,以驱除瘟疫、消灾避祸。到了南北朝时“腊祭”和佛教“腊八”合流,遂改在腊八这一天举行禳疫消灾的仪式,人们头戴胡公帽、击腊鼓(*细腰鼓),并画金刚力士像以逐疫驱邪。村里中腊鼓响起,传送过年迎春的讯息,种种准备过年与庆典活动就此展开。到了宋代,宫中大内则在除夕慎重举行禳疫消灾的仪式。

历史的“腊祭”展现一国上下的虔诚敬神、感恩和惜福之心。中华文化从上古开始就在信神、敬神、礼神的精神与仪式中展开。华夏子民相信在天地间,在四方、山川,在家中,神灵无所不在,所以谨慎规约自己的言行,严守道德规范,以得到神灵的祐护。腊祭的传统,彰显中华文明的核心来自于神的信仰,文明成就来自于神的祐护。
——

[1]:〔唐〕颜师古注《汉书》(《前汉书》):“腊者,冬至后腊祭百神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腊本祭名。因呼腊月、腊日耳。”
[2]:“蜡”也作“䄍”。@*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冬至阳生春又来”!度过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夜之后,白昼将渐长,预告着春天就在不远处了。历代冬至节传承下来不少的节俗,表现天人合一的精彩传统。
  •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过年”是从除夕前就展开一连串的年节风俗和仪式,带来除旧布新的洗礼,展开一元复始的新气象,其中更展现着历代相传的一种亘古的美德,守护天人相系的纽带。
  • 新年元旦新桃换旧符,家家户户最常见的单字斗方春贴是哪个字呢?摘冠的当属“福”字。这个福字不仅是庶民百姓热爱,也为朝廷皇室钟爱。为什么从帝王到庶民家,新年都尚“福”迎“福”呢?在中华文化中“福气”到底从何而来?
  • 元宵节能不想起吃“元宵”?!为何汤圆叫“元宵”?北方才叫汤圆为“元宵”吗?追溯元宵或圆子、汤圆的源头,可以溯源到何时呢?一颗元宵汤圆承载的历史超乎你的想像!
  • “清明”在春分节气后到来,是二十四节气的三月节,此时节为何称“清明”?一年难得是清明!莫错过天地精华孕育的好礼——清明好景与好滋味!
  • 夏至是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至极,可是古人却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其中展现中华文化的哲学智慧。夏至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带着这一季节标志的特色节俗也应时而生。
  • 冬至:夜从今夜短,日从今日长!冬至日阳光达到南至点将要北返,阳气从地底升起。你对“冬至”的内涵文化知多少?在此盘点冬至的重要的文化光彩与典故。
  • 古人讲“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中生命发扬的季节。谷雨是暮春的最后一个节气,错过谷雨终就错过了今年的春天。切切要惜春,就在正当下!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到来,此时天地万物的生长皆清净㓗齐阳气发,所以称“清明”。自古以来清明融合了节气、历史的内涵,形成古老又丰富多元的节俗!其中不少节俗传自仅相隔一二天且节俗用意又相近的寒食节。
  • 明 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公有领域)
    节气“清明”表示什么意义呢?清明对应卦象是什么涵义?如何利用“清明”让人生“乐活”呢?古人有一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