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习俗:腊月到正月 22天不重样!

文/爱丽Ally
传统的中国新年到底有多少天?每天应该做什么?从腊八节开始一直到晦日结束,咱们来看看古人过年和今天有多少差别。(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153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传统的中国新年到底有多少天?每天应该做什么?这些在网上有很多说法,但是呢这些信息大多都没有出处,真假难辨,所以没办法,我只好又去翻古籍了。在古籍里记载,不同朝代和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过年方式,但是总的来说大同小异。

所以我今天就把古代传统过年的一些重点习俗挑出来,整理了一下,从腊八节开始一直到晦日结束,咱们来看看古人过年和今天有多少差别。

腊月

传统的新年是从腊八节,也就是腊月初八开始的,因为古代的物资有限,不像现代很多东西随时都能买到,甚至可以直接网购到家。在过去,人们都要早早就开始缝制新衣,准备年货和祭祀的用品等等。

腊八节最早是帝王和百姓们祭祀答谢神明和祈求丰收的节日,佛教传入中国后,演变成庆祝佛陀开悟成佛的节日。在这天人们会喝腊八粥,泡腊八蒜,制造腊药、腊酒和腊肉等等。

腊月十六是祭拜土地公的日子。最早是从战场上的“祭旗”发展到后来的“牙祭”,再到今天的“尾牙”。在过去,商人们会把祭拜土地公之后的肉类供品分给伙计们饱餐一顿。发展到现代,变成公司和老板会宴请员工们吃大餐,叫尾牙餐会,来犒劳员工过去一年的辛苦和付出。

腊月二十三是我们俗称的过小年,也叫祭灶日或者送神日。过去民间认为灶王爷会在这天上天庭去汇报每家在过去一年的善行与恶行。为了能让灶王爷在天上多说点好话,人们在祭灶的时候会放很多糖果或者甜食,哄得灶王爷嘴甜,好让来年多点福报。

腊月二十四是大扫除日。家家户户都要把里里外外、犄角旮旯的地方都清扫干净,还要洗被子洗褥子,房梁上的灰都要掸下来,象征除旧迎新。而且到了大年初一就不能再动扫帚了,要清扫就必须趁年前。

腊月二十五要做豆腐和吃豆腐。过去认为玉皇大帝会在这天亲自下界来查访人间善恶。于是家家都吃豆腐渣来表示自己过的清廉俭朴。

腊月二十六炖大肉。过去肉食比较稀少,但是就算一年吃不上肉,过年也要炖个猪肉牛肉或者羊肉来吃一顿好的。

腊月二十七杀公鸡。和炖肉一个道理,鸡肉也是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菜肴,而且大年初一不能杀鸡,这个禁忌我们一会再来解释。

腊月二十八要做两件事。第一件是发面做各类面食。第二件是贴各种新年装饰,包括从桃符演变成的春联、贴福字、年画、还有窗花等等。

腊月二十九是祭祖的日子,在家供牌位或者上坟上供,感谢祖先的保佑。

腊月三十号,大年三十也叫除夕,辛辛苦苦准备了大半个月就是为了这天。

全家人聚在一起准备年夜饭,包饺子吃饺子,饺子谐音“更岁交子”象征辞旧迎新,年糕象征年年升高,鱼象征年年有余,面条象征长寿等等。

在古代,人们往往会在这一天进行击鼓驱傩的仪式,来驱除散播瘟疫的疫鬼,燃烧爆竹就是其中的一项活动,后来演变成了今天的放鞭炮。

除夕晚上吃完饭,人们不会去睡觉,会聚在一起守岁,有些到半夜,有些会人一直到新年的早上。

正月

大年初一,也就是元旦,人人都会换上喜庆的新衣服,家里再穷也至少会换上干净衣服。因为新年的第一件事是要焚香祭祀天地,然后祭祀祖先,感谢神明和祖先过去一年的看护,同时祈盼来年的幸福安康。

再然后大人小孩会依次拜尊长,最后出门和亲戚街坊相互拜年。长辈遇到小辈们磕头拜年还会给他们红包,过去叫压祟钱,谐音压住邪祟的钱,用意是保佑小孩的平安。要注意的是,从这天起,严禁一切扫除、洒水或者丢弃物件的行为,避免破财。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带着女婿一起回娘家。回门的时候记得要带双份的礼物。

正月初三,不宜出门、不宜拜年,所以可以在家睡到饱。

正月初四,接神日。古代一般会在除夕或者元旦当天就迎接灶王爷回家,后来接神的时间拖得越来越晚,近代变成大年初四才迎神回家了。人们会揭下旧的灶神像,换上新的像,象征灶王爷从天庭回到人间,同时提醒自己要积德行善,祈求善有善报。

正月初五也叫破五,这一天起,新年内的各种禁忌全部破除,包括不能扫除的规矩。所以这一天北方人会扔垃圾扔旧物,名叫送穷,南方人会请财神。

正月初七是人日。传说女娲娘娘创造苍生的时候,第一天造了鸡,所以初一不能杀鸡,第二天造了狗,第三天造了猪,第四天造了羊,第五天造了牛,第六天造了马,第七天造了人。所以正月初七是所有人的生日。为了庆祝人日,人们会用七种蔬菜做成羹汤,还会用彩纸剪人形戴在头上或者贴在屏风上。

正月初八是谷日,因为传说女娲第八天创造了五谷杂粮。这天也叫顺星节,因为这是群星下界的日子,所以人们会祭拜星星,还有夜观星象来预测来年是多旱还是多水。

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这一天人们有“拜天公”的习俗,天公就是玉皇。人们会去庙里,或者在家里摆供桌,表达对神明的敬仰。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上元节。这天最早是道教的节日,佛教传入中国后,汉明帝崇尚佛法,于是下令在宫内和民间都燃灯礼佛,后来就逐渐发展成了一个规模盛大的民俗节日。这天男女老少都出门逛灯市,猜灯谜,赢花灯。而且一定要吃元宵,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

古代的灯市前后三到十天不等,一般灯市结束了,过年的热闹气氛也就渐渐淡了。

不过老话说“不出正月就是年”,对古人来说,元宵节过后到月底还有几个很重要的日子,估计这些节日咱们大部分人听都没听过了。

正月二十叫补天穿。传说女娲在这天补天,于是后人会在这天做面饼放在屋顶上,纪念女娲补天的神迹。不过这个习俗从明代往后就不再盛行了。

正月二十五叫填仓节,或者添仓节。在这天人们会用灶灰摆出谷仓的形状,用粮食填满,期盼新年大丰收。人们自己也会饱餐一顿,这个习俗一直到近代还有保留。

正月三十,也叫正月晦或者晦日,这一天夜晚没有月亮。晦日在古代也是个重要的节日。唐代以前送穷的习俗都是在晦日进行的,只不过清朝之后大家都改成正月初五送穷了。

过了晦日正月就结束了,这个年也算彻底过完了。

对中国人来说,中国新年是所有节日里最受重视的,所以不仅说道讲究特别多,人们庆祝的时间也很长。

但是你知道吗,在近现代史上,中国新年竟然被封禁过三次!是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让老百姓过年呢,这又是为了什么呢?这段历史可以在我之前的视频里找到答案。(我们竟然过了一百年的假“春节”?!

还有关于腊八节元宵节更详细的历史和起源,感兴趣的也可以看看我以前做过的视频。

那么,今天关于新年习俗的总结你还满意吗?你家有什么特别的庆祝方式呢?欢迎你在留言区和大家一起分享。

最后祝各位龙年大吉,心旷神怡,咱们下次再见!

─点阅【爱丽话五千】系列─

干净世界频道: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7ckQslcxWceIfl1oh0c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