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爱情与婚姻的双人肖像画《女子与窗扉边的男子肖像》 

佛罗伦萨艺术家菲利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首创双人肖像画探索婚姻的传统。
Michelle Plastrik撰文/吴约翰编译
菲利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的作品《女子与窗扉边的男子肖像》(Portrait of a Woman With a Man at a Casement),约1440年创作。(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44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菲利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的作品《女子与窗扉边的男子肖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整个欧洲艺术的里程碑。在意大利肖像画领域里,它拥有好几个第一:第一幅意大利双人肖像画、第一幅描绘室内场景的肖像人物,也是第一幅背景是风景的绘画风格。

这件作品应该是用来纪念婚姻,也可以视为隐喻浪漫的爱情肖像画的源头。

创新的佛罗伦

利皮(1406─1469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佛罗伦萨艺术家之一。然而,他的艺术,包括复杂的湿壁画组画、世俗肖像画和宗教场景,却不如同时代的艺术家那么出名。

菲利普‧利皮在翁布里亚(Umbria)斯波莱托主教座堂(Spoleto Cathedral)创作的湿壁画,中央面板描绘《圣母安息》,画面右下角有一幅小型自画像,1467─1469年创作。(吉马斯/Shutterstock)

利皮因创造力而博得美誉,深受他的时代及今日学者的喜爱。15世纪诗人和人文主义学者克里斯托福罗‧兰迪诺(Cristoforo Landino)写道,“菲利普‧利皮为人彬彬有礼、喜欢华丽的风格、技艺精湛”;“他擅长构图及各种变化、精于色彩、浮雕和各种装饰。”

利皮获得著名意大利美第奇家族的赞助。他知名工作室里的学徒包括自己的儿子菲利皮诺‧利皮(Filippino Lippi)和举世闻名的山德罗‧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

利皮曾经是孤儿,在修道院长大,后来也成为修道士。艺术的训练很可能在修道院期间培养的,最后离开了修道院。他早期的作品受马萨乔(Masaccio)的影响,马萨乔是早期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天才,以庄重、朴素、清楚勾画空间和视角闻名。

艺术史学家也发现利皮的作品受同时代荷兰艺术的影响,后者专注于模仿自然的细节与光线的效果。此外,尽管利皮也受来自同乡佛罗伦萨雕塑家多那太罗(Donatello)的影响,但他的作品却表现出原创性。随着他成长,他开始探索并融入丰富的装饰元素、非传统的构图、技巧、即兴创作与版本修改等。

双人肖像

《女子与窗扉边的男子肖像》是一幅1440年创作的复杂作品,可追溯至众人公认利皮为佛罗伦萨杰出画家的那十年期间。这幅画的构图充满创新,对本世纪后期的艺术家影响甚钜。它是在木板上用蛋彩画法(tempera)绘制。蛋彩画法是一种结合彩色颜料与水溶性乳液(通常是蛋黄)作为媒材的画法。

学者最初辨识这对夫妇为安吉奥拉‧迪‧贝尔纳多‧萨皮蒂(Angiola di Bernardo Sapiti)和洛伦佐‧迪‧拉涅利‧斯科拉里(Lorenzo di Ranieri Scolari),他们1436年左右结婚。这件作品可能是用作婚姻志庆,女方身穿丝绒锦缎的奢华服饰,袖子有貂皮线缝制的装饰,还有许多的戒指等,这些都是符合当时新娘的礼服和装饰品。女士手腕上有以金线和珍珠绣成“lealtà”(意即“忠诚”)的字样,更让艺术史学家相信它是一幅描绘忠贞妻子的肖像。当然这幅作品也可能是为了纪念孩子诞生而绘制。

菲利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的作品《女子与窗扉边的男子肖像》,约1440年创作。蛋彩画法、木板; 64.1×41.9公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公有领域)

利皮肖像中的女子安吉奥拉(Angiola)穿着法国时尚风格的服饰。她穿了一件“胡普兰袍”(Houppelande),这是一种长长的束腰外衣,袖子宽大及地。富有女子的“胡普兰袍”经常剪裁华丽,像是安吉奥拉的长袍采垂直打褶。扬‧范艾克(Jan van Eyck)的肖像作品《阿诺菲尼的婚礼》( The Arnolfini Portrait)是北方文艺复兴早期知名的双人画,绘制时间比利皮稍早,也展示了“胡普兰袍”。

扬‧范艾克(Jan van Eyck)的肖像作品《阿诺菲尼的婚礼》,1434年创作。油彩、3块垂直橡木画板;81.3×58.4公分。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公有领域)

两幅肖像画中的女子的手指都戴着多个戒指。安吉奥拉至少有四个,分别戴在上下关节处。在这些特别的地方戴戒指会妨碍手指灵活度,但或许这是象征女性富有地位的一种方式。

珠宝历史学家阿曼达‧特里奥西(Amanda Triossi)在日内瓦国际宝石与珠宝展(GemGenève)的演讲“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珠宝”(Jewels in Italian Renaissance Paintings)中强调,研究肖像画对了解珠宝历史(例如佩戴方式和设计)至关重要,因为现存文艺复兴时期的珠宝很少。特里奥西解释,尽管肖像画中的宝石难以明确辨识种类,但黑色珠宝通常是钻石,因文艺复兴时期切割与镶嵌的方式使其呈黑色。现存文艺复兴时期的钻石戒指即为一例,目前收藏在巴尔的摩沃尔特斯艺术博物馆(The Walters Art Museum)里。

16世纪的钻石戒指。黄金、珐琅、钻石;3.8公分。巴尔的摩沃尔特斯艺术博物馆。(公有领域)
菲利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的作品《女子与窗扉边的男子肖像》(局部),约1440年创作。人物的手和戒指。(公有领域)

安吉奥拉还配戴额外的珠宝,包括一条珍珠项链、一枚看似当时流行的四叶草纹簇状胸针,以及圆锥帽(horned veil)上钉嵌着米粒珍珠的头饰。另外,向上盘的发髻传达她是已婚妇女的身份。

心与双手

《女子与窗扉边的男子肖像》中的新郎叫洛伦佐,身穿深红色衣服,相同颜色的帽子(berretta alla capanesca)代表他崇高的社会地位。同款帽子的另一著名例子可在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为艺术赞助者费德里科‧达‧蒙特费尔特罗(Federico da Montefeltro)和他的妻子巴蒂斯塔‧斯福尔札(Battista Sforza)创作的蛋彩双联画(tempera diptych)中找到。该作品是在利皮肖像画出现后大约25年绘制。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的肖像作品《乌尔比诺公爵和公爵夫人,费德里科‧达‧蒙特费尔特罗与巴蒂斯塔‧斯福尔札》(Portraits of the Duke and Duchess of Urbino, Federico da Montefeltro and Battista Sforza),约1473至1475年创作。佛罗伦斯乌菲兹美术馆。(公有领域)

洛伦佐的双手摆放在他的家族纹章上。最近的学术研究指出,纹章可能属于画中女子所有,于是完全推翻先前假设的人物身份。艺术历史学家卡塔琳‧帕吉达(Katalin Prajda)认为他们可能是弗朗西斯卡‧迪‧马泰奥‧斯科拉里(Francesca di Matteo Scolari)和博纳科尔索‧迪‧卢卡‧皮蒂(Bonaccorso di Luca Pitti),一对在1444年结婚的夫妻。

佛罗伦萨的肖像画在15世纪大半时间里,偏好人物的侧面轮廓。利皮延续这项传统,同时还将两位人物的手部纳入构图。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红外线反射映像技术(infrared reflectography)进行分析,发现利皮在这幅画的创作过程中修改多次,特别是在他们手的表现形式上。

大都会博物馆的红外线反射映像技术发现利皮在《女子与窗扉边的男子肖像》进行多次修改。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公有领域)

原本女子的拇指是放在左手上方,且右手食指较长。但利皮最终决定将她的双手交叠摆放,以暗示女子神闲气定。

最初男子把手抬高到下巴附近,给人一种积极主动的感觉。然而利皮最终的安排却是强调男子旁观者的角色。的确,艺术家对人物的安排为女性在画面中占主导地位,而男性在房间外透过窗户凝视,属次要位置。这些对于1400年代的肖像画来说实属罕见。另一扇呈现风景的窗户,可能反映这对夫妇实际拥有财产的景象。

《女子与窗扉边的男子肖像》中描绘的室内空间引人注目,不太可能存在现实中,但也是利皮偏好使用的一个技巧。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欧洲绘画部(The Met’s Department of European Paintings)退休主席基思‧克里斯蒂安森(Keith Christiansen)在介绍这幅作品的目录中写道,艺术家“将女子置于形状如盒子的屋内,以及迅速拉近天花板距离的手法,让人联想到收藏在柏林博德博物馆(the Bodemuseum)里多那太罗的浮雕作品《圣母子》 (Pazzi Madonna)所描绘的圣母和圣子。

多那太罗的作品《圣母子》,约1422年创作。大理石。柏林博德博物馆。(公有领域)

利皮肖像中的两位人物特征都采概括性描绘。虽然学者引用荷兰自然主义作为利皮创作的灵感来源,但作品里缺乏个人外观差异的细节描绘,以及不切实际的室内空间,再再证明这位艺术家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富含妙比

欣赏《女子与窗扉边的男子肖像》,会被两位角色的目光所吸引,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爱情诗中的重要元素。事实上,“男子在窗前首次见到心爱的人”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流行的主题。这个场景也有潜在的圣经典故。克里斯蒂安森分享了《雅歌》第二章第九节(the Song of Solomon, 2:9)中关于新郎(意指基督)的诗句,“他站在墙外,向窗户里窥视,透过窗櫺往里看”(stands outside our wall, peeping in at the windows, glancing through the lattice.)。

菲利普‧利皮的作品《女子与窗扉边的男子肖像》局部,约1440创作。(公有领域)

克里斯蒂安森也特别点出利皮运用阴影的迷人之处,尤其男子在后方墙上投射出清晰的影子。学者认为这是来自罗马作家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s)《自然史》(Natural History)中的一段典故。在书中,老普林尼认为绘画的起源来自情人描绘爱人投射在墙上的影子轮廓。克里斯蒂安森写道:“所以,影子不但是爱人容貌的纪录,也鼓励观画者以富含诗意的奇妙比喻来欣赏这幅画。”

无论《女子与窗扉边的男子肖像》是在庆祝订婚、结婚亦或生子,它其实代表着人类渴望获得永恒的爱情。

原文:Marriage Italian Style: Love’s Double Portrait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米歇尔普拉斯特里克(Michelle Plastrik) 担任艺术顾问,现居纽约市。写作主题广泛,包括艺术史、艺术市场、博物馆、艺术博览会、特别展览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 我在《胡笔标准:千百年来第一人,创造出毛笔的标准》〈自序〉曾提及,年轻时拚搏事业,每天工作十六小时都不觉苦,一直到了五十岁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树盆栽,欣赏之余,蓦然惊觉人生已过了一半,该是放下脚步,开始修护保养身体的时候了。
  • 霍尔班以肖像画闻名于后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艺复兴画家,霍尔班是以宗教题材开始他的职业生涯的。霍尔班在巴赛尔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画,这些早期作品显示出来自丢勒、格吕内瓦尔德和巴尔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国画家的影响。
  • 扬‧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秘隐居型艺术家(1682─1749年),也是公认18世纪最杰出的荷兰静物花卉画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丰富、具奢华感、色彩饱满、纹理细致,以及高度细致的写实而倍受尊崇。这些成就的关键在于扬‧范‧海瑟姆谨慎且不怕麻烦地在画布上一层又一层地涂上薄釉彩的技巧。尽管许多人试图模仿,但同时代的画家都没有办法做到。
  • 小汉斯‧霍尔班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市(Augsburg),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方的画家与版画家。他被公认为十六世纪时期最伟大的人物肖像画家之一,除了肖像画之外,他的作品还包含宗教画、警世内容的版画等等。特别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画用于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画,在传播新教思潮的时代里,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