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彩夺目的景泰蓝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讯】景泰蓝是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它以工艺精细复杂、色泽晶莹瑰丽、外表金灿华丽而驰名中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珐郎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郎。珐郎艺术早在元朝时就已从西亚、波斯、阿拉伯等地传入中国并得以发展。由于这种珐郎工艺在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已大量制作,多用宝石蓝、孔雀蓝色釉作为底衬色,此间的珐郎工艺无论是技艺成就,还是数量与质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所以人们就把这种精美的掐丝珐郎工艺品誉称为景泰蓝。

   明代景泰蓝造型端庄厚重,色釉宛如宝石般的晶莹深沉、滑润如玉,纹饰粗犷饱满,色彩对比强烈、坚实、瑰丽,镀金明亮金灿。这些成就与特点为以后的景泰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了清代乾隆时期景泰蓝又有了新的发展,不仅品种繁多,而且珐郎釉料从六、七种发展到十几种,使景泰蓝的色调更加丰富典雅,工艺技术更加细腻精湛。到了晚清时期景泰蓝从单纯的宫庭艺术逐渐走向了民间和国际市场。在1904年的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景泰蓝获得了一等奖,这就使景泰蓝的声誉日益增高、身价倍增。

   精美的景泰蓝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现将景泰蓝的生产工艺简介如下:

   一、造型制作(制胎):将紫铜片按照图纸要求剪出各种不同形状,并用铁锤敲打成各种形状的铜胎,然后将其各部位衔接上好焊药,经高温焊接后便成为器皿铜胎造型。

   二、掐丝:用镊子将压扁了的细紫铜丝掐、掰成各种精美的图案花纹,再蘸上白芨粘附在铜胎上,然后筛上银焊药粉,经900℃的高温焙烧,将铜丝花纹牢牢地焊接在铜胎上。

   三、上釉(点蓝):焊好丝的胎体经酸洗、平活、整丝后便可上釉了。所谓点蓝就是用金属小铲把各种珐郎釉料填入丝纹空隙中,经过800℃的高温烧熔,将粉状釉料熔化成平整光亮的釉面。如此反复两次至三、四次的上釉熔烧,才能将釉面与铜丝相平,这样就使器皿披上了华丽典雅、五彩缤纷的漂亮处衣。

   四、磨光:是用粗砂石、黄石、木炭分三次将凹凸不平的蓝釉磨平,凡不平之处都需经补釉烧熔后反复打磨,最后用木炭、刮刀将没有蓝釉的铜线、底线、口线刮平磨亮。

   五、镀金:将磨平、磨亮的景泰蓝经酸洗、去污、沙亮后,放入镀金液糟中,然后通上电流,几分钟后黄金液便牢牢附着在景泰蓝金属部位上了。再经水洗冲净干燥处理后,一件斑斓夺目的景泰蓝便脱颖而出了。

   镀好金的景泰蓝再配上一座雕刻得玲珑剔透的硬木底托,更显出景泰蓝雍容华贵、端庄秀美的姿色。

   随着景泰蓝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需要,一些异形产品、实用产品、旅游纪念品以及高、大、精、尖、高品味的景泰蓝大量生产,新品种、新花色、新工艺不断涌现,近年来景泰蓝行业里出现了脱胎景泰蓝、银胎景泰蓝,画珐郎与掐丝珐郎相结合的景泰蓝、机制景泰蓝、仿日本七宝烧的银晶蓝、免去烧焊工艺的珐郎珀晶,以及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景泰蓝。特别是多工艺结合景泰蓝尤为突出。这是一种以景泰蓝为主体,然后与牙雕、玉雕、木雕、漆艺以及花丝镶嵌等工艺结合,由于多种工艺巧妙结合,各种材料互相衬托,再加上通体又镶嵌了大量的宝石,更使作品新颖奇特、玲珑剔透,通体散发出珠光宝气。这种新工艺既能用以制作各种器皿,而且还可以用来制作立体人物、风景建筑、动物等题材。

──转自《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景泰蓝又叫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再用扁细的铜丝在铜胎上粘出图案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填充在图案中。这道工序完成后才是反复烧结,磨光镀金。可以说,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利用了瓷器工艺、同时又大量引进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 炎帝幼女女娃溺死后化为精卫鸟,衔西山的木石填东海;麻姑成仙后,曾经历东海三次变成桑田。
  • 次次都能逢凶化吉,他为什么如此幸运?蒋家与布袋和尚的奇特缘分……虚云和尚凭借什么,收服了民国政要?
  •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翠碧如绢的蕉叶,可入诗、入画,是传统艺术中的典型意象。在清朝初年,有一群江南闺秀,以此为名号,在良辰美景中结社唱和、赋诗填词,为当地带来一幕幕文化盛宴。这便是大名鼎鼎的蕉园诗社。
  • 明末的某个烟雨时节,苏州郊外,支硎山中,出现了一位揽胜探幽的青年才俊。忽遇骤雨,他躲进一座庄园,却驻足在庭院中,凭栏观鱼,困倦之际忍不住沉沉睡去。当晚,庄园主人就梦见山中别业,有神龙卧于栏杆。次日清早,主人亲自入山察看,恰好看到仍在休憩的青年。
  • 暗喻清贫贪馋的太守表兄文同,手拿斧头逮着竹笋就砍,把渭水边上千亩竹林都吃进了肚里。这生动的形象,刻画了文同豁达、爽朗的性格,也可看出这对表兄弟亲密的关系。
  • 岸上有一栋高楼,半夜里,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烧,楼中人张惶呼叫,乱成一片。林孝廉忽见一个少妇,只穿内衣短裤,从楼上坠入船中。林孝廉见少妇衣不蔽体,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长袍拿过去,给她盖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进船舱休息。自己则挑灯站在船舱外面,守护着她。
  • 班婕妤辞谢与汉成帝同车出游,冯诞备受恩宠与北魏孝文帝同车而行。
  • 10岁就当国师,受到三朝统治者礼遇,他到底是得道高僧,还是政治和尚,一件事揭开谜底。
  • 天启年间,大明国运走向没落。仕宦书香之家,尚能享有片刻闲适安宁的天伦之乐。在大学者王思任家中,聪慧婉丽的三小姐正无忧无虑地成长着。 清白的家风,渊博的家学,将她塑造成标准的才女。三小姐天生几分伟丈夫气概,竟不似一般的江南闺秀。在后来国仇家恨、命运浮沉的考验中,她仍然坚守着忠孝节义,在苦难中构筑了她的文学世界,并将那不让须眉的性情贯穿一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