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乐的魅力 ——南管音乐乐器

(二) 南管乐器
廖真珮
font print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南管音乐保持中国古老的五声音阶,又带有古音的声腔,南管曲词是以泉州腔演唱的,而泉州语言据考证是中原古音。保存诗词的演唱遗风,一字多音(字头、字腹、字尾)、字正腔圆。不但这样连乐器都传承古制的味道。下面就来看看南管乐器:

南管琵琶为曲项梨形四弦琵琶、四相九品,保持唐代双开凤眼。不同于现代的国乐琵琶,演奏时为横抱,和唐朝拿琵琶姿势是一样的(现为直抱)。南管琵琶弹得是骨干音,可说是乐团的指挥,带领乐曲速度行进的乐器。

南管三弦为小三弦,弹奏指法和琵琶大致相同,也是横抱。

南管洞箫全长约一尺八寸,无底、十目九节、一节两孔为其特征。在所有音乐种类中的洞箫就南管洞箫的规制最为严格,好像没有上述特征的话,就无法称为南管箫。

南管二弦的形制和宋代的奚琴相当类似,和现代的胡琴则有很大的不同。拉二弦时有特别要注意的是 “内弦禁止推弓、外弦的空弦时为推弓”。南管二弦主要是辅助洞箫的旋律。

打拍板的人担任歌唱部分。但南管音乐不是全部的曲子均为演唱曲,也有器乐曲。主要被分为谱、指、曲三部分。<谱>仅为乐器的演奏。<指>源于唐宋大曲,可以歌唱、也可以用器乐演奏。<曲>多为戏曲的插曲,大都是古曲。

上述的乐器为上四管。响盏、四块、小叫、双音打击乐为下四管。通常一般都是上四管的演奏,如果有较为热闹的场面时才会加上下四管和小唢呐(嗳阿)。@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隋唐两代是中国乐舞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宫廷设置了各种乐舞机构,如教坊、梨园、宜春院、太常寺等,其中的乐工、歌舞艺人多达数万人。士大夫阶层和豪富之家还有很多能歌善舞的官伎、舞伎。这些人中间集聚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他门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献身于艺术创造,将乐舞艺术推向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

  • 俞伯牙创作了许多曲子,其中“高山流水”是他最满意的作品。




  • 说起中国和琉球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25年(1392),皇帝赐闵人36姓给琉球时,这些人在冲绳教了中国的礼乐等等,据说从那以后,中国传去的音乐便盛行了起来。
    根据上江户的演奏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御座乐的乐器跟曲子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增加。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1764年(1764年以后,乐器和曲子都固定)。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御座乐初次传去琉球后,又时而会从中国再把曲子或乐器带回去琉球。
  • 近年来,发现御座乐的乐器在尾张德川家、水户德川家被保存下来,分别在名古屋市的德川美术馆和水户市的德川博物馆。但是因为这些乐器非常的贵重被珍贵的保管着,因此要亲眼见到这两批乐器实非易事。关于乐器的考察,笔者参考了这两家的照片及其资料。

  • 琵琶是宝永7年(1710)开始到天保3年(1832)毎次演奏都会被使用的乐器。1710年的‘琉球聘使记’记载了“琵琶似此方者、四隔圆如横筒、更设九柱于其腹、极厚、而五长四短。手趋不用拨。凤眼纎。揺则铿尔有声、想其腹中有物、是为异耳”(标点笔者注)。就是说“琵琶是和这边的琵琶很相似的。相是圆的、有四个、而且琵琶琴身有九个柱。柱的厚度稍厚、这里面有五个是较长、四个较短。演奏琵琶的时候,用手弹不使用拨。凤眼较细。琵琶的音色很清楚又大声,琵琶的琴身不知道有什么东西放着,可以听到奇怪的声音”记载这样的一段话。
  • 宫城荣昌氏认为 “乐童子虽有五人到八人不等,却要有演奏十几首曲目。因为这样,一个人必须得会三、四种乐器”。根据资料看来,演奏御座乐的乐童子仅管是年轻的少年们,如是弹拨乐器、一个人好像同时担任了三线、四线、琵琶的演奏。那么,实际上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情况呢?
  • 目前先行研究所记述的御座乐大多都是上江戸时演奏的。对于琉球王国来说,上江户之事是如同中国去琉球册封的事一样重要的。为何称为 “上江户” 呢? 并不是单纯的指江户的位置是在琉球的北边,而是还包含有,琉球去向江户的支配者(将军)请安问候的一层意思在里面。在冲绳有一种男性舞蹈叫 “上口说” ,歌词内容是在描写着从琉球的到萨摩一路上的风景。在琉球的历史史书上,前往萨摩的事被称为 “上国”。从这点看来,终究还是指着支配者和被支配者的关系而使用的单词。
  • 郑国有一位叫师文的人离家找鲁国的师襄子学习弹琴。

  • 孔子曾向师襄子学琴,一首曲子弹了许多天。师襄子有一天便说道 “行了,可以换一首新的了”。孔子说 “我只学会了音的弹奏,还没有掌握好音乐的表现” 又继续练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