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一生 的两个女人 与一粒药丸

文/吴佳璇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就在张文和医学院三年级那一年,北京医学院(以下依北京当地习惯,简称“北医”)附设精神病院,住进了一位特殊的病人。

金嗓子住进精神病院
虽然北医素来是政商名流就医的首选之一,但以“金嗓子”独领风骚的周璇住进精神病院,还是引起一阵骚动。

成名于三○年代的影歌双栖巨星周璇(1920~1957),以其清丽嘹亮的歌声与青春甜美的形象风靡华人世界。但熠熠星光的背后,却是短暂凄苦的人生,尤其生命最后六年,几乎在进出精神病院中度过。

51年春,从香港返回上海的周璇,首次,也是最后一次参与新中国的电影工作,在一部描写医务人员抗美援朝期间英勇事迹的新片《和平鸽》中,饰演女护士。剧组一边拍电影,一边搞运动,人人争相批判自己的资产阶级思想。周璇承受不住,戏拍到三分之二,在片场冒出源自内在冲突的突兀对话,并失声哭泣等失控行为,精神彻底崩溃。

周璇先在上海就近治疗,病情起起伏伏;54年2月,在影剧协会组织的主张下,被送到北京住院。……无论是电痉挛治疗,还是胰岛素休克治疗,对周璇统统无效。

当张文和56年进入北医精神科实习时,周璇早在一年前因治疗成效不彰,又转回上海虹桥精神病院继续疗养。

佳人虽已远去,故事余韵犹存。自此,每一个到北医精神病院的医师,都有一本“必读”案例。身为周璇“粉丝”(fans)的张文和,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只要值班,他一定到病历室报到,拿出周璇住院期间厚厚的病历,细细读过前后将近一年的纪录。

而似乎每一个照顾过她的医护人员,都竭尽所能地捕捉任何一件与她相关的小事,病历洋洋洒洒,“小说也没它精彩”,张文和这么认为。但在满足偷窥欲之余,张文和心里其实是伤感的:“璇子”病得这么重,恐怕再也听不到她演唱“何日君再来”、“天涯歌女”等脍炙人口的曲子了。

周璇奇迹式的复出
同张文和一起选择以精神科为实习重点的实习医师共有七人。课程主持人是当年精神科主任伍正谊教授,由来自湘雅的许又新主治医师负责执行;选修的实习生将接受一年以精神科实习为主,同时搭配内科与神经科的临床训练。

伍正谊出自有“中国精神医学摇篮”之称的南京神经精神病防治院,解放前赴美学习先进的脑电生理学,回国后主持自53年起独立成科的北医精神科。张文和记得伍教授是唯一一位亲自出马,游说实习生选精神科的主任,“精神科是特殊科,毕业后有机会留在大城市工作,不会分配到边远地区;有朝一日若要下放,肯定不会第一批被调走。”张文和就是被这段话说动的……

57年春末,一年的实习即将进入尾声,张文和正认真考虑毕业后要不要选精神科。5月,上海“解放日报”突然出现周璇即将复出的消息。回想起两年前她在北医治疗时“药石罔效”的反应,张对这则报导充满好奇。报导中提到,周璇同志的康复,除了虹桥精神病院医护人员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她接受了一种叫做“氯丙嗪”(chlorpromazine)的新药,这种药国外才刚研发出来,是为周璇特别进口的。

新药治愈罹患精神病的名人,原本就是一则极具议题性的新闻;但对张文和来说,另有双重的个人意义。第一重是一个歌迷对偶像复出的喜悦;第二重则是医疗人员对现代医学的礼赞──若报导属实,任何一位见过周璇生病模样的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件奇迹。

然而,在留苏青年学者沈渔邨眼中,“氯丙嗪”对精神病人能发生显着的疗效,代表大脑功能是一连串生化反应的总和。研究神经生化学的沈渔邨认为,病人使用“氯丙嗪”后,能使幻觉与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消失,代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进入体内后,能改变异常的大脑功能;换言之,要了解大脑如何运作,应该依循着生物化学的理论机转去探究。

精神科将成为显学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听到沈对新药“氯丙嗪”上市的评论。沈精辟且极具前瞻性的推论令他敬佩有加,相对于自己着眼在临床个案(周璇)奇迹式的复原,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莫过于此。

凭良心说,当时的他是无法全然理解沈的假说,更遑论预测20世纪下半叶以降,精神药理学不仅蓬勃发展,更俨然有成为“显学”的趋势;他只隐隐约约觉得“将来精神科一定大有搞头”。

半个世纪以来,张文和不论走到哪儿,始终景仰沈渔邨治学的态度,更自认在学问的路上,从不曾背离“沈渔邨路线”。但他习惯用轻松的语调告诉别人:“我的一生就被两个女人和一粒药丸给左右了。”直到今日,沈、张两人都已年过七旬,张文和仍不曾告诉不苟言笑的沈渔邨“两个女人和一粒药丸”的故事。◇

摘自《从北京到台北: 精神药理学家张文和的追寻》 心灵工坊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如河驶流,往而不返。早期佛教经典《法句譬喻经》中用人生往而不返的历程,来强调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不是“我”所能真正拥有。
  • 如果把“作文”拟人化,此刻,他一定没想到自己会变得这么重要,小学有“提早写作”,国中升高中要考作文,高中升大学也要考作文,到了大学里,因为现代文学当道,欣赏阅读现代文学之余,也要习作一番,所以有许多“现代诗及习作”、“现代散文及习作”、“现代小说及习作”等课程,市面上社会性的写作班也不少,一时间,仿佛全民写作时代来临,所以这个“作文”也就从市井小民摇身一变成为大人物了。
  • 万事起头难,作文的时候,更是如此。底下,我们用一段简单的口诀,帮大家归纳出“开头的七种方法”,并点出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 同意的原因有几个。首先,这一代的小孩生长在丰衣足食的年代,很难了解祖父母辈是如何认真辛苦的过生活。将我那一代从小在贫穷日子中寻找出路的经验写下来,希望能帮助小朋友们打开视野,对人生百态有更多体会,也了解人生不会一直平顺,挫折难免会有。这样,当他们面对不顺遂的环境时,应该可以比较坦然处之吧!
  • 研究西瓜已经50年的陈文郁,吃过的西瓜据说已多达数千万颗,可能是全台湾,甚至是全世界吃过最多西瓜的人。
  • 近年研究《易经》,对于“六”这个数字备感亲切。翻开任何一本介绍《易经》的书,都可以看到六十四个卦象,每一个卦象都由六条横线(六爻)组成。横线有两种:中间没断开的是阳爻(—),中间断开的是阴爻(— —)。这样的阴阳二爻,组成了六十四卦,描绘了天地万物的变化,也写尽了人生处境的百态。
  • 西方哲学家无不重视理性思考的能力。如果不能善用理性,凡事皆依情绪的当下反应或一厢情愿的意念,则人的行为难免陷于自相矛盾,并且必然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与冲突,带来各种后遗症。因此,理性帮助我们记取人生的教训,并且在面对无法逃避的困境时,找到解脱之道。然而,人生又非理性所能全盘掌握,而始终有其奥秘难解之处,这时理性有所不足,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 在这篇短序中,我想对本书的性质作一扼要的说明。首先必须解释的是,为什么在一部讨论文化价值的论集中要特别把知识人放在与价值系统同等重要的位置呢?答案其实是很简单的。文化的价值虽然起源于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方式之中,但必须经过系统的整理、提炼、阐明,然后才能形成一套基本规范,反过来在这个民族的精神生活中发生引导作用。这一整理、提炼和阐明的重大任务,就中国传统而言,一直是由“士”承担着的。
  •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全面变动的历史阶段,传统的价值系统受到了最严厉的挑战。这一百多年中,我们一方面看到传统价值观念的解体,另一方面也看到种种现代观念的出现。但是价值系统所涉及的不仅是观念世界,更重要的是日常人生。
  • 张文和是个传奇人物。在台湾精神医学领域里,就我所知,大概除了林宪教授之外,很难再找到像他这样,活得如此丰富多采、充满曲折与惊喜的大半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