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艺术】京韵大鼓系列《木兰从军》下

汉霖民俗说唱艺术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唱词介绍】︰(~续)
花木兰怒气填胸这眉头儿一抖,
尊父母,孩儿我就是个顶替的儿男。
我的爹娘把心放宽!
生女生男都是一样,儿有个万全之策在眼前。
荀灌娘重围曾救父,缇萦救父在朝班。
我虽是个女孩儿家,有些个志气,都未必甘心让那女婵娟。
我情愿冒名顶替行权变,一定要女扮男装到军前。

花公长叹,休要胡语,女孩儿家,一概都是侈谈!
边门外的风光何曾领略,军营的事理哪里知全。
听我从头细细地讲,叫你闻知也心甘。

军阵上,山川草木皆失色,雨愁风悲黑雾漫漫。
白日里,号声阵阵真可惨。
黑夜间,鬼语啾啾荧火燃。
四望无涯家何处,一身常伴死尸眠。
要与那强敌交战决生死,说来更教心胆寒。
猛听得鼓声震地蜂涌至,漫天彻地势如山。
冷箭如雨飞蝗至,这不人似寒秋落叶般。
白刃相交刀枪冷,画鼓声催心胆寒。
当时际,这豪杰与英雄皆都落胆,
何况你,未出闺门一个小小的女婵娟。

你本是这一朵鲜花还未开放,你怎比我这蒲柳之姿秋叶般。
与其叫我儿你身做疆场鬼,也莫如我这一把老骨去奔边关。
木兰说,这吊古的战场您讲得透彻,儿也读过从军篇。
那诗文也不过是书生们惜人一死,
人要拼了命,哪怕敌人的铁骑万千。
倘此去天兵大举贼人惧,我是奏凯班师谈笑间。
若叫儿困守闺门埋头死,孩儿只有计可全。
再不然,我的爹娘哪能够常防范,
得空儿夜半私逃我遘奔在军前,您哪舍不得也是枉然。

安人说,我儿你真要撇舍了我吗?难为你,心似个铁石一个样般!
看看你如花似玉的娇模样,怎禁得渺渺的长途去走山川。
门外的苦处言不尽哪,叫娘的心中怎不痛酸。
老天杀的!你无端教儿学武艺,弄得她心高气大要去争先。
木兰摆手说休怨我父,孩儿我万般出在了无奈间。
留爹爹支持门户是教养幼弟,到将来,香火无亏接续祖先。
若叫我父从军去,咱们一家冻馁之苦有死无全。

花公说,虽然如此,还需商议,事要三思而后全。
纸上谈兵谁不会,要到了身临其境无计两全。
女扮男装非容易,营务的规矩非常之难。
倘若是机关不密被人识破,爹爹我这是半世的英名付涌泉。
木兰说,装模做样人人会,矫揉造作那是下等不堪。
你们没见过梨园子弟人家登台演戏吗,
这如今,男人惯作女人的颜。
世俗颠倒人心不古了,最容易就是男扮女来女扮男。

爹爹要不信您看一看,孩儿我,披挂起来他像个军官。
转香躯,内着戎装结束毕,提画戟步入中堂气概不凡。
爹娘观看木兰女,周身的打扮甚新鲜。
头上戴,朱缨高冠双抹额,战袍上绣朵朵莲。
左弓右箭昆吾佩,鸾带丝条扎缚全。
二老又往足下看,战靴藏好了小金莲。
越显得,眉儿剑目儿星脸儿敷粉,臂儿猿腰儿蜂手儿更尖。

老安人又惊又喜擦眼泪,
我的儿!活脱了一个小将官,可以夺状元。
花公说,虽然都像,如何能去呢?
木兰说,何苦哪,不如到疆场走一番。
儿此去,是成是败名留书册,一定要尽忠尽孝裕后光前!
女子出征世间稀罕,花木兰名列无双谱是万古流传。

﹙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击鼓骂曹》此一鼓段是艺人骆玉笙后期演出用本,在演唱时,换用大堂鼓及双鼓槌,又改用京胡伴奏﹝夜深沉﹞,成为别具一格的代表曲目。
  • 《灯下劝夫》又作《贤良女灯下劝夫》,此一曲目描述内容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对于当时家境优渥的纨裤子弟,做了一番细腻的生活描述,也反映出清朝末年当时京城不正的习俗。
  • 在此一历史悠远的大鼓曲文中,大量描述了在清代咸丰初年就已经成名的高腔艺人所唱曲目,几乎各个唱班都评点一通,后人也据此推断出本曲编写必定早于1840年,距今近两世纪。
    鉴古知今,读者可由其中发想及体会,在这一两百年间持续不变的人伦义理与家庭价值,由此观之当时的社会动态,更是耐人寻味。
  • 《佳人送饭》是早期的京韵大鼓曲目,全本已经失传。以下短短的片段也只是霍明亮之子约在半个世纪之前﹙1961年﹚的仿唱录音整理所留。
  • 《蒙正归窑》又叫作《吕蒙正》,他在宋太宗、宋真宗时三次担任宰相,这个人襟怀宽广、度量如海,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典故里的那位北宋名相。他曾经度过一段“日投僧院,夜宿寒窑,布衣不能遮其体,淡粥不能充其饥;上人憎下人厌…”的日子,结果到最后官至极品,位列三公。
    因为吕蒙正的人生太过戏剧化,他的姻缘也是经由神人指点,靠绣球招亲而成的美事,加上这样的故事具有正面教化功能,所以许多戏曲、文学都以吕蒙正为主题,历代联演不衰。
  • 《俩口争灯》 是民间俗曲,在京韵大鼓曲种中是早年曾流行的曲目。此一鼓本使用“花辙”的演唱方式,头尾两段使用“言前辙”,中间分别使用了“江洋”、“梭波”、“中东”、“由求”等辙韵,显然是非常早期的曲本。
    主角借着两夫妻夜间灯下的斗智问答,带出当时有趣的谜语典故,是老少咸宜的一段鼓曲。
  • 《古城会》的内容介绍关公他护送着二皇嫂的座车离开曹营,在过五关斩六将后,一路兵疲马倦来到古城,不但得不到守将张飞的信任,还在城下面临了身后曹营追将蔡阳的袭击,关公往前入不得关,往后又没有临战的胜算,在这种情形下的剧情有精彩的发展,乃是京韵大鼓的名段。
  • 此篇《华容道》是早年常用曲本,叙事的角度由曾操残兵败退一面入手,与另一派的常用曲本以孔明、关羽为主角叙述的方式不同,是早期艺人张小轩的重要代表曲目。张小轩在百年﹙l908﹚ 前曾灌制唱片一面,选择中心段落唱词四十四句,保存了张派唱法的精彩片段。
  • 《 层层见喜》 是早期京韵大鼓常唱的小段,全段都用顶针格。﹙顶针,是指在语文中,同用一个字或短语或句子,上传下接的一种修辞技巧叫做顶针。顶针格有桥梁、过场的作用,特色是节奏紧凑,可以增加紧张恢谐的趣味性。﹚
    至于“小段”则是作为演唱正式曲目之前的“帽儿”,本曲种早已无人演出。
  • 《木兰从军》又叫作《代父从军》或是《花木兰》,原来为清代子弟书的曲目,是老一辈的艺人白云鹏的代表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