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故事:割股奉君的介子推

微光
font print 人气: 4805
【字号】    
   标签: tags: , ,

话说在二千六百多年前(约公元前657年),也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姬重耳),在未当上晋国君王时,因父王晋献公宠爱骊姬,而她想使儿子奚齐继承君位,就用毒计害死了太子申生(重耳同父异母的大哥)及迫害其他储君,史称“骊姬之乱”。

重耳与忠臣贤士在各列国间辗转逃亡,历经了艰辛险阻,当逃入卫国深山时资粮全被偷光,重耳饥肠辘辘寸步难行,介子推慨然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奉给重耳吃,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如此忠心护主,史称“割股奉君”。

十九年后,在忠臣贤士的辅佐下,重耳终回晋国做了君王(晋文公),执政后,大封与他同甘共苦的臣子,独忘了封赏淡泊功名而奉养老母归隐于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的介子推,于是有人为他叫屈而写首诗挂在宫门口:“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

晋文公见诗后猛然想起吃腿肉之事,又得知介子推奉养老母隐居于绵山,于是亲率士兵搜山却遍寻不着。就有人出了个馊主意:放火烧山,三面点火而留下一面,介子推受不了大火就会出来接受封赏,晋文公误认有理就下令点火烧山,不料三天昼夜的大火虽已熄灭也未见介子推出来。晋文公心慌赶忙再上山一看,介子推与母亲已被烧死在一棵焦黑的大柳树下,晋文公茫然哭拜介子推的尸体后将他们厚葬于柳树下时,发现柳树洞有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阅毕更加心痛,为了哀悼并感念介子推的忠孝,于是把这天定为“寒食节”,下命全国在每年的这天禁止生火煮食物而只能寒食,并把绵山改名为“介山”又在山上建庙以兹纪念。

晋文公常把介子推的血书带在身上,随时警惕自己需以“勤政清明”治理国家,最后终成春秋霸主,百姓亦得以安居乐业。大家非常感念不图富贵又忠孝的介子推,每逢他死的那天都不生火煮食物,只吃事先做好的寒食,像枣饼、麦糕、青团和糯米糖藕之类的食物来表示纪念。从此“寒食节”就成为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节日。

翌年晋文公带领文武百官,穿着素服,步行上山祭扫介子推的坟墓以示纪念。当走向墓前,只见那棵烧焦的老柳树复活,枊枝盎然而随风摇曳着。晋文公看着复活的老柳树就如同见到介子推。他敬重地走向树前折下一柳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所以每年的清明时人们会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来避邪的特色,就是从此典故而来的。在清明以扫墓、祭拜等形式来纪念祖先,让后代子孙能够慎终追远,缅怀先人创建家园的千辛万苦之习俗也是从此演变而来的。

又因寒食节的日期只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所以后世就把寒食节的习俗并入清明节之中。但寒食节的食俗仍有部分以变形的方式传承而保存于清明节中。例如闽南的泉州和漳州一带,在清明节当天一般是不生火煮食物而只吃事先做好的润饼,这就是源于寒食节的习俗。@*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元旦”一词,汉代以前称“元日”,据《尚书‧尧典》记载:“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汉‧孔安国(孔子的十一代孙)注曰:“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也就是说正月初一这天,舜接受了尧的禅让。又据《礼记‧月令第六》记载:“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 年轻农夫走到半山腰时,忽然看见一只模样丑陋的庞然大物,用尾巴堵住河水,农夫便叫道:“你是什么怪物?为什么要把河水堵住?”这只怪物说:“我想吃人,我已经吃了两个人了,还不饱,我要你们送五十个人来,否则我就吃掉全村!”
  • 有一次,他往京城考试时投宿旅店,深夜正聚精会神的在灯下读书,却有人敲门进来,原来是旅店主人的美貌媳妇。她年轻新寡,白天见到投宿的狄仁杰斯文儒雅,不由的萌生爱意,借机亲近。
  • 周史上记载,周武王统治周朝之初,向姜太公请教世上有没有一种办法,保存简单,容易操作而又行之有效,能够让后世子孙效法从而永远保守祖先开创的国家基业。
  • 陆光祖最先任浚令时,当地一位百姓含冤入狱长达数十年。由于他非常有钱,狱官为了避嫌,反而不敢为他洗刷罪名。
  • 太后说:“男人也疼爱最小的儿子吗?”触龙答道:“比女人还厉害。”太后笑说:“我们女人疼得非常厉害呢!”
  • 在中国历史上,大家知道儒家的主题思想与佛道两家相比,是侧重于入世观。若论起儒家的开山鼻祖孔子,其实是一个二者兼得的人物,从孔子问道于老子即可见一斑,只是后世儒家受祖师孔子的影响,越来越注重于入世部分,把另一部分舍弃了。
  • 2008年新唐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大幕徐徐拉开,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万王之王带领众神下世开创五千年灿烂中华文明的壮观“创世”场面,其中唐代是顶峰,而作为舞台天幕背景出现的大明宫,则显示了盛世唐朝君临天下、光照千秋的文治武功。
  • 有关元宵节的起源,认为是汉代宫廷的一种祭典演变而来;另一种是源自民间的“三元节”,旧俗以黄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即天官大帝的生日,而黄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即地官大帝的生日,而黄历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即水官大帝的生日,而这三元中又以“上元”最热闹也最受重视。 
  • 在宋朝时,名将狄青有一则与上元节有关联的故事,当时广源洲壮族首领侬智高因为长期的受到交趾的威胁与掠夺,却得不到宋朝的保护,于是发展自己的势力,逐渐强大并建立了“南天国”,后请求与宋朝通商互市不成而起兵叛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