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写实油画大赛 —正统艺术的回归(上)

关于《人物写实油画》
史多华
font print 人气: 3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油画是西方绘画史中最普遍、最具影响力的绘画方式。传统西方绘画作品中,油画作品占了极大分量,题材多表现神与天国的殊胜美好,圣贤的德行事迹以及自然民风之美;其中以人物画占了最主要的地位,而技法上则突出了西方写实技术的高超。

油画自问世以来,也见证了人类写实绘画的兴衰﹕从文艺复兴之初技术的不成熟到成熟,历经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然后随着人类观念的变异而逐渐放弃写实,最后走向漫无标准的现代艺术。然而我们相信艺术是有标准的,只有能够使人升华的纯善纯美的艺术才能真正历久不衰。从历代留下的经典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古人的智慧、才华与心血,以及人类所推崇的‘真、善、美’永恒价值。在人们失去审美价值和判断的今天,这些珍贵的遗产已然成为人类找回艺术正统价值的重要参照。

以艺术创作而言,学习古人并不等于食古不化。历史上的几次文化高峰都是根植于前人文化遗产的沃壤中,开花结果、再创新局;而且每个艺术家都有其人格特质、思想情感、创作理念和时代环境对他的影响。有理想的创作者必然知道如何取舍,结合著时代的意义,走出自己的路。新唐人电视台举办《全世界华人写实油画大赛》的目地,是在使人从新找回纯善纯美的正统艺术价值,同时也提供了艺术家们纯净自我,回升技法的机会。

在此我们从新审视正统油画承传及价值,自有其必要性及深刻意义。

一.‘写实’是西方正统艺术的特色和衡量标准

西方艺术自古就注重对自然物象的逼真模仿,以达到视觉上的真实感;因此‘写实’也是衡量一个艺术家功力的基本标准,也是西方美术的最大特长。这种“写实”精神的渊源可以回溯至上古时期,从栩栩如生的埃及皇后内芙提提彩绘塑像,到希腊、罗马艺术中真实与理想兼具的雕刻作品,范例可说俯拾即是。

然而在绘画上,古代绘画受媒材和技法所限,离“写实、逼真”还有一定差距。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在观念、技巧和媒材上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写实成就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 透视法的运用,把绘画从平面的二度空间延伸到假想的三度深度空间。
2. 对光线明暗变化的掌握更加纯熟,物体的立体感和重量感更真实。
3. 解剖学帮助画家对人体的进一步认识,人体结构准确且姿态变化丰富。
4. 对人物内心状态和情感的传神刻画。
5. 物体质感的细腻逼真。

这些文艺复兴时期的写实成就,为此后数百年西方正统绘画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同时树立写实绘画的衡量标准。当然,写实的成功和媒材的进步是同步进行的,特别是油画的发明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二.油画的繁荣与辉煌

起源

远古人类就懂得用混合的油剂来作为物品的涂料,早期的彩绘雕刻和蛋彩画也以油料作为亮光和保护涂剂。到十五世纪初期,法兰德斯的凡.艾克兄弟(Hubert和 Jan van EYCK)经过多次试验,用亚麻籽油和坚果油混以树脂等材料,发展出一种能逐渐变干的稳定媒剂,取代蛋彩画使用的蛋黄或蛋清。这种改良油剂混合颜料之后,质地细腻且干的较慢,画家有充分时间精细描绘,画面均匀细致、透明且鲜艳明亮;干后不变色又能长期保持光泽。这些优点是蛋彩和壁画所没有的,因此油画媒材问世之后很快成为画界新宠。尤其在文艺复兴画家们追求写实和完美的同时,油画的出现有如上天及时的礼物,绘画的外观从此也因之改变。

初期油画承袭北方精密写实的传统

杨.凡.艾克本是擅长精致描写的手抄本画家,改良油画媒剂之后,他将北方国际哥德式风格结合油画技法,在木制画板上纯熟地画出了明亮清晰,画质细腻的杰作,知名的如《罗林大臣的圣母》和《阿诺菲尼的婚礼》等。画家耐心的以油画层层描绘着画中每一细节,密度与深度的相乘效果,使得物体质感达到前所未有的精致逼真。当然范艾克等北方画家的写实并不全面,因为画中质感虽细腻,人物表现却嫌僵硬生涩,特别在人体的结构比例和美感上,比起意大利画家有一段差距。


扬.范.艾克所创作的《罗林大臣的圣母》,画幅不大,画面内容从近到远巨细靡遗地描绘;观众往往忍不住趋前细看究竟。

意大利画家的发扬光大

一四七五年,受法兰德斯画风影响的意大利画家梅西纳(Antonello da Messina,1430 ~ 1479) 把油画技法首先带到了威尼斯,后来油画在意大利各地也流行起来。

有了油画媒材,在写实技法上已经颇有心得的意大利画家们更是得心应手,也刺激了新的尝试。威尼斯画家偏好用褐色打底,并且延用了壁画中加白色的不透明画法,但是画面也因此较暗。而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 ~1519)独到的“晕涂法”借着油画的特性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光影渐次变化的效果很能将肌肤柔细的质感表达出来,画面气氛显得柔和而神秘。以《雅典学院》等湿壁画知名于世的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1483-1520),在油画的表现上也十分出色。他总和了前辈画家的智慧与经验,善用纯熟的写实技法将文艺复兴所推崇的古典价值溶合在巧妙的构思中。例如他的《圣母子》表现了人间纯善纯美的形象;肖像画多神情高贵,服饰和物品质感也细腻真切。拉斐尔晚年的巨作《基督变容》,将两个不同的宗教场景巧妙合一、互相呼应,人物生动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使画面充满了感染力,将文艺复兴的油画成就推至高峰。


威尼斯画家维洛尼塞创作的巨幅油画《迦纳的婚礼》,现存于卢浮宫,据说是世上最大的油画

由于威尼斯画家经常为富商豪宅的壁面创作大画,他们便以帆布取代画板,因而出现了许多巨幅油画。此后画布的使用日渐普及,成为油画的主要基底材(support)。同时,油画以其材料的便利和丰富的表现性,日渐取代其它画种,成为主要的绘画媒材。

理想美与写实兼具的古典精神

写实固然是文艺复兴绘画的一大成就,然而文艺复兴的意义还包括了古典精神的再兴。古典精神源自于古希腊、罗马艺术对完美形式和永恒价值的追寻;强调理性、明晰、秩序,比例的和谐,结构的单纯、平衡,而精神上崇尚高贵、尊严、平和内敛的整体美。也就是说:艺术不仅逼真的模仿自然,还要从自然的外形中呈现完美和理想的典型,以达到高尚而永恒的精神价值。因此古典风格多具有形式完美、静态而内敛,高雅稳重等特质。文艺复兴正是受出土古文物的启发,因而在绘画上能够兼顾理想美和写实精神,达到空前的成就,成为后代绘画的典范。

文艺复兴意大利画家的成就,吸引了欧洲各地的许多艺术家们走访意大利,研究古代文物,学习新的技巧和知识。于是写实理想兼具的古典油画便在欧洲各地传播开来。在艺术的承传上,也开始出现了专门培育艺术人才的美术学院。(待续)@

注﹕本文转载自新唐人《全世界华人人物写实油画大赛》网址﹕http://oilpainting.ntdtv.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5月3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先凤台北三十日电)总统马英九及夫人周美青今晚应邀出席在国立历史博物馆在户外举行的“惊艳米勒-田园之美画展”开幕酒会,并体验印象派大师米勒“拾穗”、“晚祷”画中平凡小人物的感人生命力。马总统说,米勒的画反映人性和敬天、惜地、爱人的真善美情怀,希望这种精神透过此次展览深入人心。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