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凤凰美丽形象与音响──笙

古音
font print 人气: 26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月19日讯】笙的音色高贵、华美且丰满,但是现代人对这个古老的乐器似乎有些遗忘了。相传“笙”是女娲依照凤的形象所设计发明的,正因为它的音色有如凤鸟一般,所以“笙”的声音常被称做凤鸣。

《释名》中记载:“笙,生也。像物管地而生。以匏为之,其中空以受簧。”因此,“笙”被认为象征万物贯地而生。在一些文献资料上也提到笙苗的长短不一,其实是象征阴阳之气,所以,笙的形制构造对应着天地之气与阴阳五行。据说古代的人们用钟、磬、鼓及笙等乐器演奏时,会有凤凰随之起舞。

笙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由于笙斗在古代是以匏,也就是以葫芦挖制而成,所以属于“八音”中的匏类乐器。考古学家发现2400年前诸侯国君的墓葬-曾侯乙墓中出土的14管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实物。公元前十五世纪,殷代甲骨文中已经有关于“和”的记载,大笙称为“竽”,小笙称为“和”,可见笙距今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

关于“竽”有这么个故事:战国时期的齐宣王是一位喜爱音乐的君王,他非常喜欢听大规模“竽”的合奏,当时有一位叫南郭处士的人,穷困潦倒,无以为生,于是混在乐队中凑人数。然而好景不常,宣王死后泯王继位,却喜欢听竽的独奏,要求个别吹奏,本来就不擅长吹竽的南郭处士,无计可施,只好落荒而逃,这件事情在当时被引为笑柄,“滥竽充数”,这四个字的典故,也就是源自于此。

笙的构造可分为笙斗、持笙、笙管等。笙斗又叫笙座,古代是以葫芦做成的,唐代以后改用木头,现在则是用铜合金做成的,它的作用是为了稳固和连结笙苗。持笙又名捧笙,“笙”由于外观很像凤翼,所以也称为“凤笙”,传说它的声响与凤凰相似,所以也叫做“凤鸣”。笙管或称笙苗,是长短不一的竹管。笙苗上开有按指孔,还有出音孔。笙苗的长短依发音的高低而有不同。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笙”在宫廷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明清时期还广泛用于民间器乐合奏和戏曲、说唱的伴奏,有方斗、圆斗、大、小等各种形制,音位排列也不尽相同。

笙在古代称做“和”,其实“和”这个字不仅是一个别名,也代表着一种和谐、平合与包容的精神,在现代的民族乐团当中,“笙”也就是扮演这样的角色,它能协调各个乐器,将各种不同音色、不同个性的乐器,美妙的调和在一起。我们在待人处世上如果也能像“笙”这个乐器一样,处处先想到别人,遇到问题找自己的错误,圆融别人,我想这个社会也将会到处充满祥和,您说是吗?

──转自《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Derrick说,神韵的编舞一定是重量级的。他表示,中国古典舞真的是讲究“圆”的,他从神韵的节目中深深的体会到这一点。他说,女子的舞蹈非常的柔美 ,“柔美比任何其他的形式都能打动人心”。
  •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童年代表着一段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单纯时光。过去几个世纪中,许多艺术家都试图重现这种心境,但没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儿时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译: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忆的钢琴短曲组成的套曲。
  • 马克斯·布鲁赫并不是第一个受到苏格兰忧郁美感而有所启发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和海顿早在他之前编写了数首苏格兰民歌,而门德尔松则由此创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岛序曲》以及他的第三号交响曲《苏格兰》。
  • 数不清的故事,流转在四弦之间。在这崭新的世纪,请您来听一首新的琵琶曲,将可荡涤万世愁情。
  • 神韵音乐除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配器、交响乐团的特殊编制,以及传递纯善纯美的正向精神外,在本集节目中,指挥陈缨还将为我们揭示另一个特点。它是什么呢?
  •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与古希腊神话有许多相似之处,天国与人间虽相距遥远,却又在关键时刻是相通的。曲子伊始,伴随着大锣声响,看那满天众神,云集在仙气缭绕、金碧辉煌的天庭之上。创世主的法音在天宇中回响,木管与竖琴的下行音型,描绘着众神佛随主层层下走入凡尘之壮阔景象。他们在人间开创了璀璨的文明,奠定了道德与文化之黄金时期。温婉的弦乐仿佛仕女们尔雅灵动的舞姿,振奋的鼓声犹如男子们苍劲的步伐,赞颂着神传文化在人世的辉煌!
  • 第一乐章(非常热情的快板)充满力量和柔美,同时有着强烈的音乐对比与强度。在曲式结构上,他遵循了古典奏鸣曲式,而其中很多的创新手法也为后来的音乐流派奠定了基础。音乐开始立即进入的小提琴独奏、提前写好而非即兴演奏的华彩,以及乐章间的紧密连接以致观众几乎无法鼓掌⋯⋯这些对于当时的观众都是很新奇的体验。
  • 第一乐章,时而高潮迭起,时而如梦似幻,极具张力的色彩变化,犹如置身一场冒险,游历神秘与狂喜,尽览沉郁与柔情,以那超然的心境,一睹绚烂的终局。此曲充满了布拉姆斯的创作巧思,那扣人心弦的曲风与别具一格的意境,使其成为音乐长河中独树一帜的经典作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