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100个为什么】

为什么俗话说“三天三夜说不完”?

作者:心语
font print 人气: 338
【字号】    
   标签: tags: , ,

当别人询问我们一件错综复杂而无法立即说清的事情时,往往我们都会说︰“这件事情真要说清楚,可是三天三夜说不完,所以你就别再追问了。”那么,为什么俗话要说“三天三夜说不完”呢?

“三天三夜说不完”这句话的典故,出自《史记 •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传》中所记载的一段话︰“后淳于髡见,壹语连三日三夜无倦。惠王欲以卿相位待之,髡因谢去。

这个典故是说,战国时代齐国大夫淳于髡,他见闻广博,记忆力特别强,又擅长察言观色,揣摩别人的心意。有个宾客向梁惠王推荐淳于髡,梁惠王单独接见淳于髡两次,他却始终不说话。梁惠王觉的奇怪,就责问宾客说︰“你称赞淳于先生,说管仲、晏婴都比不上他,可是他一见到我,根本都不跟我说话,我一点收获都没有。难道是我不值得和他说话吗?到底是什么缘故呢?”

那个宾客就将梁惠王说的话告诉淳于髡,淳于髡说︰“我第一次见大王时,他的心思全用在相马上;再次见到大王,他的心思却用在声色上。所以我只好沉默不语了。”

宾客又把淳于髡说的话全部转告给梁惠王,梁惠王非常惊讶的说︰“哎呀!淳于先生真是圣人啊!他前一次来的时候,有人献给我一匹好马,我来不及观看,正好淳于先生来了。淳于先生后一次来时,又有人送来歌伎,我还来不及欣赏,又遇到淳于先生来了。接见淳于先生,我虽然屏退身边的人,可是心里却想着马和歌伎,真的是这样。”

不久,梁惠王再次接见淳于髡,两人专心交谈,一连三天三夜都没有倦意。梁惠王想给他封高官爵位,但淳于髡客气的谢绝。于是,梁惠王送给他一辆四匹马拉的舒适马车,布帛、璧玉及百两黄金。淳于髡终身都没有出来做官。

后来,人们就从这个故事引申出“三天三夜说不完”这句话,比喻错综复杂,述说不尽的事情,也逐渐的代代流传,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俗语。@*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南北朝时北朝使者李谐到了南朝,梁武帝和他在一起游览放生处。武帝问他:“你们国家也放生吗?” 李谐说:“我们国家既不捉,也不放。” 武帝惭愧。
  • 有一天,梁惠王看到有个人牵着一头牛经过,梁惠王便问:“你要把这头牛牵到何处啊?”
  • 我们开会商讨事情时,如果有人针对某项问题说︰“关于这件事情,我还要再仔细的推敲才能下决定。”那就表示他对这件事情存有疑虑,还要考虑斟酌一番。所以“推敲”常用来比喻对事情的思虑斟酌。
  •  九年,晋里克杀其君奚齐、卓子。①齐桓公率厘公讨晋乱,至高梁②而还,立晋惠公。十七年,齐桓公卒。二十四年,晋文公即位。
  • 淳于髡是齐国人。见识广博,又善于记忆,学术上不专主一家之言。从他劝说君王的言谈中看,他似乎仰慕晏婴的为人,然而实际上他擅长察言观色,揣摩人的心意。
  • 战国时期,孟子不远千里来拜见梁惠王。
  • 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替我买的‘义’,我今天才见到。”
  • 春秋时代,有一天,孟子来到梁国,宣传自己的治国主张。梁国国君粱惠王,接见了孟子。他对孟子说:“先生,您从千里之外,很遥远的来到我国,肯定是想要给我国带来一定的利益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