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爸爸在夢中對我微笑

作者:曾懷慧

(圖片由曾懷慧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63
【字號】    
   標籤: tags:
                       作者與父親曾群芳(圖片由曾懷慧提供)

又一個好友父親病況告急,真可以理解她此時憂愁不知所措的情緒。沒想到我居然在這麼短的兩個多月間已經有經驗可以鼓勵别人了。想到那些天,都是另一位父親剛出殯的好友在鼓勵我的。他淡定地告訴我:「這就是告別的過程」。確實,每個人生命必經之路。只是如何告別,每個人面對的關係都是完全不同的,這個內在歷程只能自己獨自走過。感受或濃或淡,但不會沒有。

今年春天十分不美好,不只我身邊朋友,現下全世界都充滿了各種告別。比起因肺炎而失去親人的那種情緒創傷,我們父親的不告而別瞬間離去帶給家人的震撼便不算什麼了。父親過世時蓋的那床棉被還原封不動好端端地鋪在床上,夏天快到了,到底要怎麼面對那床被子,我至今也還無法想像。這豈不是太炫耀太奢侈了的告別?居然是以季節的交替來數算的啊!人家武肺告別的,可能連最後一眼都見不到啊!

想到那夜,摸不到父親的鼻息,也摸不到他手腕的脈動,父和衣癱坐在浴室正央,面容潔淨祥和如沉沉睡去,任我們怎麼也喚不醒。時間已失去可測量的刻度,似乎短促,又似太過漫長。兄環抱著額頭已微涼的父親叫我直接做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CPR!?十多年前去紅十字會學過急救,為的不就是怕父母有天需要幫忙嗎?但是父親並不是安妮,我真心不會!但那麼緊迫的時刻能怎麼辦?

如果我爸當時靈魂有知,不知會對我的笨拙暴怒呢?或是感動呢?或是忍不住笑出來呢?啊,原來現在這種急救不用口對口人工呼吸了!我不只直接吹氣還忘記捏住鼻子!情急下我甚至撞到我爸整排牙齒!啊,何況疫情嚴峻,這麼做是否太冒風險……。反正就是這樣啦,我爸說走就走片刻不留,就算吹氣有用也救不回了。他不告而別,令我們來不及告別。我的好友說了句公道話安慰我:「幸好你不會急救……」這句真的有療癒到我啊!這樣的喜壽,我們憑什麼破壞呢?幸好我這麼兩光。

我夢見父親回來,夢了兩次。每一次他都對我笑。第一次父親穿著最後那套鐵灰色西裝來我的午餐。陽光明媚的午餐時刻,我和兩位會議中的夥伴走進人聲鼎沸的麵館準備午餐。選了張長木桌坐下後,我拿起菜單猶疑著要點什麼,「豆乾?海帶?……」此時,一位頭戴紳士帽的男人在我對角的位子坐下來,他一個人,奇怪地低下頭好像不想被人認出,我從眼角餘光看見他怪異的舉動,忍不住目光停留。我突然發現他就是我爸啊!「爸~爸~」我激動地大叫。兩側友人看不到他,因此用力拉住我手臂好像我太悲傷瘋了似的。此時我爸調皮地抬起頭來笑了,他就是故意佯裝成路人要來逗我玩的啊!我爸對著我微笑(臉部特寫),很滿足很喜悅,沒有隻字片語,一切盡在不言中。我因為太激動叫喊而驚醒,清晨時分,感覺眼角微微濡濕。那是五七的前一個清晨。

第二次夢見我爸,是在我家樓下電梯口遇見他。他依然穿著西裝回來,但整個人似乎回春了,身形也膨脹變巨大了,像個巨人那麼高大,穿搭樣式也變得比較潮。雖然他外型已經改變,夢中我還是知道他是我爸,我爸又回來了。這次我不再震驚,也怕又驚動什麼,只是很平靜地招呼了一句:「爸,你回來囉!」畫面就結束在客廳的一角,白色紗簾被風吹起,爸留下的成堆日文書上,有陽光灑落的斑駁光影。我知道這次我爸真的要走了。

我想我不會再夢見我爸了。他真的走兩個月了啊!孩子你們也夠了沒,請往前挪動一下好嗎?至於那床棉被,就等夏天再說吧!

寫於2020/4/11,8/22修訂@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客人來了,準備殺椅子、煮木屐!」總覺得那是當年那群人生活態度上的直接顯現:貧窮卻有尊嚴,匱乏而不絕望。
  • 這世間每個人的人生必然都是一本書,都是累積歷史和文化的一部分,因為最平凡的永遠最真實。
  • 香港大嶼山天壇大佛。(公有領域)
    每一次,從香港回深圳,火車終點站是,羅湖。都會的繁華燈火漸漸稀疏,群山是青暗的起伏,路程中開始現出黑的夜色,發亮的河流。就在此時,羅湖關到了。經過繁瑣的驗證,安檢,走過火車站的長長的棧橋,豁然一片的站前廣場,噴泉池邊永遠坐著形容潦草的旅客,高大的方形建築物,馬路一律比香港寬,汽車也比香港的車輛大許多,按著喇叭不由分說地將路堵起來,行人自有分寸地穿行其間。此時想起香港,削薄入雲的建築,斑駁唐樓,精巧廟宇,潑濺的燈火——格外地像一個夢。
  • 父母去世二十餘年了。想起父母心中便隱痛。其實我與父母的情非兒女情,乃是質疑人生的一種縈繞不去的扯拽。
  • 暑熱之夏季,三伏已過二伏,偶爾之雷雨,帶來絲絲涼意與爽快。及至末伏,雨水天氣反倒頻仍漸次多了起來。立秋後接續的炎熱感,也緩解了太半。
  • 那是座落於台北貓空的一間茶坊名字,環境與陳設一如其名典雅,傍山而築的設計,近谷底處竹依林繞;還聽得見流水聲。
  • 戴著斗笠,頸肩繫著一條棉織的毛巾,雙手套著一對黑色的手袖,在每日尋常的上班途徑,他也只是路邊常見的一幅風景而已。
  • 我的家鄉波洞橋,門前那條河,自然就叫「波洞河」。河床平緩,河水流速也不急。人們習慣上把兩條河水交匯的地方,叫做「兩岔河」。波洞橋這條河,有兩個有名的「兩岔河」。其一是在「舞陽湖」水壩處。一條,由上塘河流經此處匯入;另一條,由波洞河匯入。波洞橋河的上游,在甕安地界,有個小地名叫「白沙井」。在「白沙井」坡腳處,又分兩岔,其一是「朱家山」河,另一條是「攔水—樟溝」河,都在這裡匯合。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