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流水年華(27)

附錄一:我的人生片斷
張兆太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和黃任軻爭論過以後大約半個月,有一天我下晚自習回到宿舍(上海中學地處郊區,學生都是住宿),發現枕頭明顯被人挪動過的跡像,枕頭底下那本書不翼而飛。這本書叫《蟻垤集》,是許傑寫的一部文學評論集,出版於抗日戰爭期間,紙張品質很差。我以為有誰借去看了,過幾天就會還回來,所以沒有吱聲。過了兩天,班主任孫(雲鴻)老師把我領到教導處一位「老師」面前。這位「老師」大約三十來歲,我不認識。他正在流覽《蟻垤集》,速度非常快,簡直可以說是一目十行。見我們來了,他把書合攏,在我面前掂了掂,問道:
「這本書你看完了嗎?」
「還沒有。」
「許傑沒有問題。」孫老師說話了,「他是進步作家,魯迅的學生。他現在是華東師大中文系主任,還是市人大代表。他不會有問題的。」
看來孫老師好像對許傑這位作家很瞭解,竭力為他打保票。教導處的「老師」向我笑笑,問道:
「你最近還看過一些什麼書?」
「《高老頭》。」
「是誰寫的?什麼樣的書?」
「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的長篇小說。」
教導處的「老師」把《蟻垤集》遞還給我。他沒有再說什麼話,微微地合攏眼睛望著天花板。孫老師把我領出了教導處。我們沒有說一句話就分手了。事情似乎到此為止。我那時年輕無知,並沒有多往心裏去想,也沒有和任何人去說。
中學畢業後,因為再也沒有功課壓力,在家閑著沒事,我和黃任軻的交往比住宿在校時更為密切。他家住在常熟路209弄瑞華公寓,離我家不是很近,但也不是很遠——特別是對我們年輕人來說,走這點路簡直是小菜一碟。我們頂著上海的盛夏酷暑,你來我往,一個星期總要見好幾次面,但彼此從來沒有在對方家裏吃過飯。我由此認識了黃任軻的母親,並知道了他的家庭背景。黃任軻的父親是被國民黨殺害的烈士,他母親屬於中共地方高幹系列。——但那時我頭腦很單純,沒有什麼高幹低幹的概念,只知道他母親叫黃惟,是延安時代的老革命老幹部。他母親和我說話很隨便,從來沒有擺出過馬列主義老太太的面孔。許多年以後,我讀了美籍華裔女企業家兼女作家周勵的著作《曼哈頓的中國女人》,方知瑞華公寓是專供中共高幹住的公寓,周勵在上海就住在該公寓。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瑞華公寓確實門衛森嚴。因為我第一次去那裏是由黃任軻領著的,機靈的門衛很快就記住了我,以後儘管我單獨前往,從來沒有盤問和阻攔過,而且態度總是很客氣。
隨著反胡風運動的深入,在全國範圍開展了「肅清反革命分子」的運動。1955屆上海中學畢業生參加高考,有一些人名落孫山。——具體有多少我不清楚,光我們五班就有好幾個。這在上海中學的歷史上可以說是破天荒的。五班有一個畢業生叫趙祥安,是大家公認全班最優秀的幾名學習尖子之一,居然也成了落榜生,這就令人感到奇怪了。後來聽說他的哥哥加入過國民黨的三青團,而且是上線的三青團小頭頭。還有一位女同學海外關係非常複雜,也就不難理解了。此外,還包括我在內的其他幾個人。
我讀書不用功,把許多時間和精力花在看小說和寫小說上,考不上大學應該說是咎由自取。但我一點也不氣餒,因為我的志願是想當作家。許多作家都沒有大學學歷。狄更斯,傑克•倫敦,海明威……我可以舉出不少沒有上過大學的著名作家的名字。巴金兩次報考北京大學中文系都沒有被錄取,後來不是照樣成了大作家?我美滋滋地在家裏寫小說,認為考不上大學倒是為我提供了寫小說的好機會,是「壞事變好事」。我用了四、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一部中篇小說,叫做《變異記》,大約有十四萬字左右。這是1955年秋、冬的事。二十多年以後,法院刑事判決書這樣寫道:「張犯自幼受反動家庭影響,資產階級思想嚴重,早在高中讀書時就寫過『變異記』、『愛情與罪惡』等所胃(系「謂」字之誤)的小說,從中散佈一些資產階級觀點。「包括判決書作者在內的辦案人員,顯然是從抄家物資中得到這兩部小說手稿的,它們竟然也成了我的罪狀。審訊人員曾經就《變異記》中的一個人物(大概叫高落,如果我沒有記錯),說我惡毒攻擊勞動人民出身的班級團支部書記。
《變異記》描寫中學生的生活,裏面的人物和故事情節都是我虛構出來的。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我內心對批判胡風極為反感,但在《變異記》的結尾部分,也出現了幾句貌似反對胡風分子的話,借用當時已被定為胡風分子的詩人綠原的話,我學會了「陰暗的聰明」。
我沒有謄抄小說手稿,而是迫不及待地把它親自送到了《新文藝出版社》。這家出版社可能是那時上海唯一可以出版小說的出版社,位於康平路,離我家不遠,我完全可以走著去的。但我勒緊褲腰帶,掏錢雇了一輛三輪車,當時上海沒有計程車。經過申報,編輯部出來一位工作人員從我手裏接過了手稿,和我談了幾分鐘的話,然後熱情地和我握手道別。我一路輕飄飄的回到了家,當然沒有再雇三輪車,因為我沒有分文收入,零花錢全是母親給的。
我在家裏等待出版社的好消息。我等呀等的等了兩個月左右,忽然等來了班主任孫雲鴻老師的叩門聲。這是孫老師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來我家家訪,他一見到我就劈頭蓋腦地連說了兩句:
「你沒有問題了!你沒有問題了!」
「沒有什麼問題?」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抬起頭反問道,見他臉上喜氣洋洋,連眉毛梢子似乎都在笑。
「你不是胡風分子。」孫老師直截了當地說,見我沒有反應過來,又補充說:「組織上下了結論,你不是胡風分子。」
胡風和他的朋友們,已經定性為反革命分子,但在我的心目中,他們都是作家、詩人和文藝理論家,一個個都是很了不起的人物,是我心儀的對像。我雖然剛寫完一個中篇小說,但還不知能不能出版,即使出版了,也不敢和他們相提並論啊!說我是胡風分子,豈不是太抬高了我?我心裏感到很好笑。
孫老師要我寫一篇檢討,送到學校交給他。
「既然我不是胡風分子,沒有問題了,還寫什麼檢討?我有什麼可檢討的?」
「檢討你當初對胡風的錯誤認識啊!」
孫老師看出我不願意寫檢討,就對在一邊的我母親強調:「一定要他寫檢討。」還說:「檢討交給我就沒事了,下一次就可以考上大學了。」他臨走時又叮囑我儘快找人學習俄語,說照目前的趨勢看,下一次高考可能要考俄語,現在學校的外語課都改成俄語了,英語教師都改了行,而我在學校裏學的是英語,我這一屆(指1955屆)是學校裏(指上海中學)最後一屆學英語的學生,而55年高考根本就沒有考外語,據他看,這是不正常的。
我實在不願意寫檢討。可是在孫老師家訪後的第二天,出版社把小說手稿退回來了。這對我的文學夢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在母親苦口婆心的一再勸說下,我不得不寫出違心的檢討,表示現在我已經認識到胡風是「反革命」。我特意引用了魯迅文章裏的不少話,這篇文章叫做《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的公開信》。我說自己之所以犯錯誤,是因為沒有全面正確理解魯迅的話。我抬出魯迅,既為自己辯護,也有隱隱不服反胡風運動的內涵,因為魯迅在那篇文章裏讚揚了胡風,批駁周揚、夏衍、田漢和陽翰生「四條漢子」誣衊胡風是「內奸」。我知道,魯迅仍然是響噹噹的革命作家,他的話幾乎被奉為金科玉律。
三十多年過去了。當歷史終於翻過了那沉重的一頁,我這才知道,當年受胡風事件牽連的,遠遠不止報紙上點名批判的那些「胡風分子」。全國各地都在深挖「胡風分子」。許多人,包括不少青年學生,因為讀過胡風分子的書,或者說過他們好話的,都被打入政治另冊,一輩子抬不起頭來。我陸續讀到相關報導。他們的痛苦遭遇,匪夷所思。
但我的「屁股」卻擦得很乾淨。無論是在反右中對我的歷次批判,或是1976年6月的刑事判決書,都沒有提到我在1955年曾經為反革命分子胡風喊冤叫屈。顯然,我前面提到的那份「檢討」沒有列入檔案像影子似地跟著我一輩子。這當然和我在高三時的班主任孫雲鴻老師不無關係。
我母親有一個經常往來的女朋友叫張蘊,在我考入上海中學後對我說,她有一個中央大學的同學在該校任教,我若有什麼事可找他幫忙。我入學後,張蘊交給我一封信,這封信是封了口的,要我面交孫雲鴻老師,並代她向孫老師問好。當時上海中學的老師絕大部分都住在校內,我按照信封上的地址順利地找到了孫老師的家。孫老師是一個高個子,四十多歲,兩頰凹陷,但眼睛很有神,一看就知道是一個精明的人。他接過了信並沒有立即拆開,而是詢問我和張蘊是什麼關係。我完成了任務就告退了,以後從來沒有再去找過他。到了高三,我吃驚地發現班主任老師就是孫雲鴻。他講授從五四運動開始的中國現代革命史。他在課堂上開口閉口都是革命,聲嘶力竭地宣傳馬列主義,「左」得令人討厭。我很不願意聽他的課,覺得除了抽像的革命口號毫無收穫。同班還有幾個「落後分子」也在私下議論他,說他言不由衷。因為他表現非常「左」,倒是受到了學校當局的信任,擔任高中歷史教研組組長。我高中畢業以後過了若干年,有一次從一名同學那裏獲悉,孫雲鴻老師被當作「歷史反革命」送去勞改了。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國時代最為神機妙算、運籌帷幄的軍師莫過諸葛孔明(181年—234年),後人多記得「舌戰群儒」、「孔明借東風」、「火燒赤壁」等故事,但是您有沒有想過孔明是怎麼當上軍師的?為什麼孔明沒有去投靠曹操或孫權?
  • 在西元1986年張文彥來到台北中正高中,他盯上了吳興傳教練。因為他聽說吳興傳教練是一位很有愛心的馬拉松選手,當時他已經在帶一位長短腳的選手練習長跑。但是張文彥畢竟是台灣當時三萬名盲人第一位想要長跑的人,就算吳興傳教練多有愛心、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帶領一位完全看不到的人跑馬拉松。想一想,盲人走在看不見的路上就已經非常困難了,何況要跑在看不見的路上?
  • 冬天來到了。這是一九五八年的冬天。遼闊的國土上升起了舉世聞名的「三面紅旗」,在她們璀璨奪目的光輝照耀下,全國男女老幼幾乎都動員起來了:挑燈夜戰,砸鐵煉鋼,挖渠開河。各行各業都在爭著放「衛星」。「衛星」一個更比一個大。一時間,只見中國的天空「衛星」滿天飛。
  • 「姆媽此刻大概正在廚房裏熱牛奶。再過半個鐘頭爹爹就要上班了。他得吃完早點再上班。姆媽給他倒好牛奶(裏面打了兩個雞蛋),便開始給他切麵包。姆媽切麵包的本事真大,一片片切得很薄很薄,再塗上一層黃油,香噴噴的,可好吃哩!不過我更愛吃果子醬。
  • 打去年冬天以來,他一直對天氣表現出異乎尋常的關注。這是一個秘密,誰也不知道。他常常在晚上就寢的時候,一邊脫衣服,一邊心裏擔心著明天會不會下雪。啊,上蒼!但願你發點慈悲,可千萬,千萬不能下雪!
  • 念信人顯然頗為得意,不但聲音響亮、清晰,而且還帶著做作的感情,彷彿在向觀眾朗讀一篇臺詞。不管愛聽不愛聽,這聲音直往每個人的耳朵裏鑽,攪亂了宋祖康的沉思默想。他心裏很煩躁,霍地坐起來,將信一把奪過來,隨手往鋪上一扔,一面厲聲地說:「你這瘋子!快要變成《白夜》裏的主人公了!」
  • 這是一個遭受過流放、並且至死都在受著迫害的詩人:他在沙皇的刺刀下面勇敢地歌頌自由,熱烈地號召人們同情那些為權力的輪子碾碎了的千千萬萬善良的普通人。也許正是普希金,這顆明亮的北極星,激發了萬里迢迢的珠江邊上一個少年美好的天性,教會他去熱愛真理,鄙棄一切醜惡和不義。
  • 他忽然聽到有人叫他,嚇了一跳,陡地站起來,一邊把血詩藏到衣袋裏,一邊本能地向圈門走去。說話的不是別人,而是王博生:他正站在豬圈外面向裏面張望。宋祖康的緊張情緒稍微緩和了些,這才感覺到心臟的跳動比平時加劇了許多。他機械地過去給王博生開圈門,好讓他進來。
  • 王博生找到一個機會,在人面前敞開嗓子把吳樹文罵了一頓,心裏的氣已消了一大半,現在見宋祖康掏出一包紅棗請客,唾液立時大量地向外分泌,肚子也感到餓了。他是這些人中飯量最大的一個,每月剛過20號,飯票就不夠了,因此晚飯從來沒敢吃飽過一頓。所以,他對食物特別感興趣。
  • 小豬急迫的尖叫聲把他從朦朧的意識中驚醒了。他立刻縱身一跳,還沒等到意識完全清醒過來,就已經奔到母豬旁邊。母豬大概剛挪動過身子,它的後肢右肘下面壓著一頭小豬。那小豬為了保衛自己的生命,一面聲嘶力竭地呼叫,一面用盡全力掙扎著往外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