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家–孔府

font print 人气: 54
【字号】    
   标签: tags:

在孔子的故乡山东省曲阜市,城里有一条古老的街道叫阙里街,街尽头是孔子故宅。故宅旁一墙之隔,有一片宫殿式的建筑群,临街座北朝南,三启六扇镶红边的黑漆大门,迎面有宽大的粉白照壁,门前是上马石,两旁蹲着一对精雕石狮子,门板上镶嵌着狻猊铺首,门额上高悬蓝底金字“圣府”竖匾,两侧一幅金字楹联,上联为“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值得注意的是上联“富”字没有头,下联“章”字最后一竖出了头,这表示“富贵无头,文章通天”。这里就是孔子嫡孙长支、历代衍圣公居住的地方──孔府。

孔府占地二百多亩,有厅、堂、楼、阁四百六十多间,还有门坊、花园等。雕梁画栋、飞檐彩拱、奇花异石、凉亭曲桥,整个布局前衙后宅,分为中、东、西三路,和北京故宫相似,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豪华的贵族府第。

孔府的东侧,一墙之隔便是气势宏伟、金碧辉煌的孔庙,古木参天,碑碣如林,占地三百多亩,厅、堂、殿、庑四百六十六间,在正殿大成殿前的平台上,围着曲曲折折的汉自玉栏杆,双层飞檐下有十根龙柱,镂空雕刻,功力极深,在阳光照耀下只见龙飞而不见石柱,连北京故宫龙柱也不能媲美。据说每当皇帝来此出巡,十根龙柱都要用黄绸包裹,以免引起皇帝忌讳。

孔府的北面,穿过三里多长古柏森森的林道,就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孔林。这是我国面积最大、历史最久,也是保存最完整的氏族墓葬群和人造园林。四周林墙长达十五华里,占地三千多亩。

孔府、孔林、孔庙合称“三孔”。在过去,孔林、孔庙都属于孔府,“三孔”由孔府统一管理。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当地俗称“公府”,是在1055年正式建造的。当时宋仁宗下令将孔子四十六代嫡孙孔宗愿的封号由“文宣公“改为“衍圣公”,并正式建府,世代袭封。孔子嫡孙受帝王赐封是从汉高祖开始的。汉高祖刘邦封孔子九世孙孔腾为“奉祀君”,汉元帝初年封孔子十三世孙孔霸为“关内侯”,北周静帝又封孔子三十一代孔长孙为“邹国公”。历代帝王对孔子嫡孙的赐封晋爵,由“君”到“侯”又到“公”,不断提高。住处也不称“宅”而称“府”。从宋仁宗开始赐封“衍圣公”以后,这个封号经历了宋、金、元、明、清、民国,从四十六代传到七十七代,世代承袭,延续了三十一代,历时近千年。

这三十一代衍圣公在近千年的历史上,封号虽然不变,但随着封建统治者对孔子的日益重视,衍圣公的尊荣不断增加。官品由宋朝时刚开始的四品、升到三品、二品,至明朝朱洪武时升为正一品官,列为文臣班首,文武百官上朝见皇帝时衍圣公站在最前面。清朝康熙皇帝又特许衍圣公在皇宫御道上和皇帝并行,这是任何别的大贵族所没有的殊荣。历代帝王中曾出巡到孔庙的有:汉高祖、汉明帝、汉章帝、汉安帝、魏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周太祖、宋真宗、清圣祖、清高宗等,共十一个皇帝十九次出巡来过这里,这也是历史上所有的贵族之家都没有得到过的皇帝的“宠幸”。乾隆皇帝八次来曲阜,还将皇后生的公主嫁到孔府,即七十二代衍圣公孔宪培夫人。到我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时,慈禧特许他在紫禁城骑马、赏戴双眼花翎、赏穿月素貂褂。

国家每年给衍圣公几十万两白银的俸禄。孔府还拥有土地约一百零八万亩,分布在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五省,其收入主要用于祭祀。此外,孔府每年还有各类“户人”交的大量实物。“户人”不是孔府里的当差,而是庙户或佃户。他们不编入地方保甲,属于孔府的户籍,减免对朝廷的徭役,而担负孔府派给的各种劳役。“户人”中有多种不同的分工,如“屠户”、“猪户”、“羊户’、“牛户”、“管帚户”、“挑祭户”、“鸭蛋户”、“菱角户”等等,这些“户人”世代承袭,从事着专一的劳动。

在清朝乾隆年间孔府还开有钱庄──顺兴店,自己出钞票。由于孔府财力雄厚,人们信得过,发行的钞票在周围好几个县内流通。清末以后顺兴店钱庄开始衰败,后来就关闭了。

孔府的地租收入主要用于祭祀,此外就是向皇宫进贡及送往迎来的各项开销,还有孔府本身生活消费。孔府的主人不多,我母亲小的时候只有四人,管事、当差、仆役倒有数百人,在清朝最多时达到七百多人,一般总在五百人左右。他们主要并不是照料主人的生活,多数用在林庙服务上。孔府自己还养军队,服装、装备和当时的正规军相同,叫“奉卫队”,兵士叫“奉卫丁”。民国以后,奉卫队改由北洋政府派遣,人数逐渐减少,只有三百人常驻孔府。

孔府既是公爵府第,又是圣人之家,不受改朝换代的影响,世代袭封,千年不衰,举世罕见,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天下第一家”之称。

最后一代衍圣公是七十七代孔德成。1920年,由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下令袭封爵位。193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将衍圣公封号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享受特任官待遇,并在南京举行了就职宣誓仪式。从此,结束了衍圣公封号代代相传近千年的历史。

孔子七十六代孙,成为孔府千年历史上世袭了三十二代衍圣公的最后一代衍圣公,但这不是孔子的最后一代。这一代有三人:孔德成、孔德齐和孔德懋,他们是亲姐弟。现在孔德成在台湾,孔德齐早已去世,孔德懋居北京。

孔府及其所属的孔林、孔庙,已作为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孔”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收入《世界遗产名录》。(据《千年孔府的最后一代》)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岸上有一栋高楼,半夜里,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烧,楼中人张惶呼叫,乱成一片。林孝廉忽见一个少妇,只穿内衣短裤,从楼上坠入船中。林孝廉见少妇衣不蔽体,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长袍拿过去,给她盖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进船舱休息。自己则挑灯站在船舱外面,守护着她。
  • “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是陶侃的曾孙,祖父外祖父虽是东晋的名士,但是到陶渊明时,家世已经衰落。然而自幼就贫困的他,并不以贫为苦,他一生虽没有显赫的功业,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诗文的成就,却受后人崇仰传诵不已。
  • 海瑞一生无私为民,清廉至极,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为民请命,冒死进谏。正是这种敢触龙颜谏君王的凛然正气,使他千古留芳,许多后世文艺作品都描写了这一点,由此可见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 于谦自幼聪颖过人,善书法,其书静穆高雅,气韵盈沛。青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著名诗篇(《石灰吟》出自《于少保萃忠传》)。在三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兴利除弊,刚正不阿。于谦的这些半神的操守准则,对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像韩信﹑岳飞﹑袁崇焕一样,其品德操守举世崇尚。
  • “尧舜”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典范,作为一个女人,诚孝张皇后获得“女中尧舜”的称号。600年前的这位传奇女人,以出色的政治才干,默默地站在幕后,辅佐三代帝王处理朝政。她从来没有走上前台,没有垂帘听政。她只是谨守妇道,做了一个女人该做的,就为她的时代带来了安定与福祉。
  • 郭氏是史上唯一经历八朝皇帝,五次位居皇太后、太皇太后之尊的女人。她享受过无以复加的荣华富贵,帝王都要向她行子孙之礼;亲历过朝局动乱和生离死别;目睹了皇位走马灯似的更换,她轻而易举就可夺取。可是,她始终稳坐于后宫,扶持子孙皇帝,没有非凡的定力,是很难做到的,因而这些帝王对她非常敬重。史书评价,她所立下的“社稷之功”,可与她的爷爷郭子仪相辉映。
  • 两度被废,两次垂帘,出家近三十年,一位被赵宋皇室遗弃的女人,却以一己之力,使得大宋王朝多延续了153年。她就是北宋哲宗赵煦皇后——元祐孟皇后。
  • 世人皆知中共是一个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政党。然而世人往往不太清楚的,却是中共之所以无法,究其原因,是在于其无天。或者说,在当今的中国,中共偷天换日,将自己变成了如天一般的存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