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判释(26)

四、关于孔子的“仁”
黄鹤昇
font print 人气: 30
【字号】    
   标签: tags:

孟子说:“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这个“恻隐之心”就是同情心,爱心,善心,引发人有这个仁源头就是人的“恻隐之心”。

孟子说:“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又说:“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孟子.尽心下》)1。孟子在这里说仁是人,人有所忍,是有别于禽兽、动物而说。他有一句著名的话,叫“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稀。”(《孟子.离娄下》)孟子的仁,即人道,是关于人的性善论。人性本善,是有别于禽兽的。但能做到这点,在人类世界来说,是很稀少的,只有君子,像舜这样的人才能做到。所以孟子这个仁,他虽说是人,但这个人要做到至善才算是仁。

他并不是说一般的人就是仁。孟子又说:“仁之实,事亲是也”,还说“爱人不亲,反其仁”2。这里孟子强调仁的实质意义就是“事亲”。我们知道,儒、墨两家在历史上曾展开大辩论,墨家极力反对的就是儒家这个“事亲”(亲亲杀)。墨子主张“兼爱”(庄子称为“泛爱”),如果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兼爱”,就是爱所有的人类,这不就是“博爱”吗?你儒家的仁既然是至善,那么仁就是爱天下所有的人。那墨子说的“兼爱”就不错了,儒为何要反对呢?原来孟子这个“事亲”的仁,还是在道德伦理上的仁,并没有天道上的仁。孟子在这里的意思是说,你口口声声说爱人,但你连自己的亲人都做不到敬爱,这不是违反了仁的本性了吗?孟子的仁,说到底还是所谓的“合而言之,道也”,这个道就是人道。与孔子“知天命”所达仁的境界是有所区别的。我们从佛教的出家人来看孟子这个问题就更清楚:佛教的出家人说是普渡众生,这当然是爱人类的表现。但是你既离家出走,家人的生死,有没有饭吃你都不管了,这怎么能说普渡众生呢?这在孟子“事亲”的仁来看,是不能接受的。其实,我们都知道,此举非彼举,这是两回事。佛家说的你不割断这个缘,就不可能修炼。孟子所做的,就是非要把人道这个“缘”与知天命的这个仁继上,扯上直接的关系,把“事亲”说是仁的实质,这就产生矛盾了。类似这样的矛盾在《孟子》里很多。孟子把“仁、义、礼、智”比作人的四体,仁为首端,其他为手脚之类。如以人的四体来说,手脚断了,虽四肢不全,其头脑还是可以思想的。但以孟子对其他“义、礼、智、信”的解释,缺一不可,缺少某一项都不可能抵达仁。如孟子说:“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3没有礼义,则无门可入,无路可走了,仁何以体现呢?孟子还用“辩言、集义”的方式达到其“浩然之气”。这是孟子用智来求仁的一个例子。孟子也讲用诚来抵达知天命:“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4孟子的“诚”也是思辨的。他的“至诚”包含者“动”的辩证,即静中有动。也就是说,孟子的诚是有所作为的。这与孔子说的“仁者乐山,仁者静”在我看来是不同的。孟子的“仁”,有点类似黑格尔的精神辩证法,它是可辩证的。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彊恕而行,求仁莫近焉。”5孟子这个仁,就是在自我精神的辩证中,自认“万物皆备于我”后而“自得”。孟子在其《离娄下》一文中说得更清楚:“君子之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6如果我们将孟子“自得”之道与牟宗三先生说圣人无体,不可言且无可训来看,孟子这个“仁”,还是“有执的存有论”。如依庄子说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来看,这三者孟子都未能达到。孟子是先立其大者,就像黑格尔先划一个圆圈,然后把小的都装进这个大者(圆圈)内,而以来实现其自我完善。(待续)@

1《孟子》,台湾智扬出版社,民国83年版,410页。
2《孟子》,台湾智扬出版社,民国83年版,180页。
3《孟子》,台湾智扬出版社,民国83年版,286页。
4《孟子》,台湾智扬出版社,民国83年版,191页。
5《孟子》,台湾智扬出版社,民国83年版,350页。
6《孟子》,台湾智扬出版社,民国83年版,216页。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国家是永久的”,即近似于古人的“天下”;政府、政党皆可更换,说明此不是儒终极服务的目标。其言可说是一针见血,此仅供爱政府、爱党专业户参考。爱党、爱政府与爱国是不容混淆的。
  • (shown)中国历代的文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谱写出许多可歌可泣的篇章,说明儒学,他不是属于那一朝代,那一个皇帝,那一个政党,那一个国家的;而是天下人类所共有的精神文明财富。
  • (shown)有人说,孔孟的学问,叫“成德之学”,即培养你的道德如何圆满的学问。而以我看,孔孟的学说,也可说是教你如何成就自己,也即成己之学。
  • (shown)孔孟这套学说,讲的就是天下文化。他要使天下人井然有序,安分守己,和睦相处,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这一套道德说教,都是根据天道的演变而来。故我称其为天下文化。
  • (shown)我们别看就“道、德、仁、艺”四样东西,你要能“通其学”,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后儒称孔子为圣人,其中一个原因是孔子博学。
  • (shown)儒者,就是人类文明知识的播种者,儒学,就是人类所需要的学问。
  • (shown)人生活在这个世界,它是有秩序法则的。即天道是有它运行的法则的,我们人不能违背天道而生活。
  • (shown)礼,它是儒家天道文化的表现行为准则,没有它,则天道不可见,天道没有了,整个儒家传统文化就倒塌了。
  • (shown)我华夏圣哲先贤,上观天象,下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缘人情而创礼,造就了多么辉煌灿烂的文化。
  • (shown)从先秦古圣贤对礼的记述来看,礼应该是人的最基本行为生活方式。即一种做人的生活准则。以通俗的话说,叫做“对得起天地良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