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立秋

【文史】梧桐一叶知秋 立秋节气与风俗

作者:容乃加

(Christopher Furlong/Getty Images)

font print 人气: 3833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立秋  一场秋雨一场寒

大暑之后十五日就是“立秋”日,当太阳年中位置到达黄经135度时,每年约在阳历87-8日之间交秋。立秋在二十四节气中是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一种节气,是炎热节气迈入秋凉的先声,也是酷夏即将过去的预告。

虽然,这时期副热带地区还很热,感受不到“秋”来了的气息,可能要到中秋才真感受到秋天的凉爽,有道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以降,气温逐渐下降,入夜就能感觉到凉意。

梧桐一叶知秋 南宋宫中报立秋

秋天何时来?古有“一叶知秋”的观察,这敏锐的一树叶来自梧桐。北宋文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有〈梧桐〉(注1诗写“初闻一叶落,知是九秋来”,以诗情画意传达出梧桐的对秋气的敏觉。

梧桐树“一叶知秋”。(Fanghong/wikipedia)
梧桐树“一叶知秋”。(Fanghong/wikipedia)

秋天来了,物候、人文也随之对应更变。南宋宫中有报秋的仪式,一挨“立秋”节气一到,就向民间通报。从南宋人吴自牧撰《梦粱錄》“七月立秋”一条,可以看到官吏通报“秋来”场景,立秋一到,都城临安(杭州)宫中和民间一片应时序过活儿的热络景象:

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注2)树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编按:谓穿礼服而执朝笏 )奏曰:秋來。其时梧葉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都城内外,侵晨满街叫卖楸葉,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剪如花样,插于鬓边,以应时序。

唐宋应时风物诗 立秋剪戴楸叶 

南宋立秋时节的应景风物楸叶,妇人女子及儿童人人争买来剪出花样戴鬓边,这种风俗唐朝就有了,传至北宋,在南宋时依然热络地流传。

据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木二》“楸”一条的记载,其中提到了唐代的立秋风俗:“唐时立秋日,京师卖楸叶,妇女、儿童剪花戴之,取秋意也。”北宋遗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立秋”条目中记载北宋汴京的立秋景象,同于唐时:“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南宋则延续了这种风俗。

开花中的楸(Horse PunchKid /Wikipedia)
开花中的楸(Horse PunchKid /Wikipedia)

立秋的节令物侯

在古书中记载立秋的节令物侯有: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对于季节的感受,花草虫鸟这些大自然中的栖生物比人还敏锐。寒蝉,体形较其他的蝉小,《尔雅》称为寒螀;明代郎瑛的《七修类稿‧天地‧气候集解》云:“鸣于秋者曰寒蜩,即《楚辞》所谓寒螀也。”又云:“此物生于盛阳,感阴而鸣”,寒蝉感应节气而鸣,它一叫也就是立秋时时节到了。寒蝉叫声急疾,俗称“都了”。

寒蝉(Alpsdake/维基百科)
寒蝉(Alpsdake/维基百科)

农夫们一定要赶在寒蝉鸣叫,也就是立秋前完成插秧工作,晚的话就会影响稻作的生长。二期稻作若遇上低温期,稻子会长不好,所以要赶上时机插秧播种。

立秋节气俗谚

对农夫来说,节气俗谚中累积着农业社会的经验传承,节气俗谚也是一般人民的生活参考。以下是常见的和立秋相关的俗谚:

1.“雷打秋,年冬高地半收,低地水漂流”:农夫观察立秋当日的天候来预测农作物收成。立秋这一天对农作来说怕遇上打雷,立秋日打雷,高地的收获会减半,低地的水稻则会歉收。

益全香米每年2次成熟期,图中呈现11月的稻谷成熟了!(李家翔/大纪元)
立秋时,一期稻谷也成熟了!(李家翔/大纪元)

.“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立秋日喜雨不喜干,如果当日下雨则是丰收好预兆,对样样农作物来说都能期待好收成。

3.“立秋温度高,果梨灌浆饱”、“立秋温度高,果子着色好”:立秋日喜高温,水果能饱满、着色也好看。

千年前,立秋节气一到,官吏报秋,梧葉应声飞落一、二片。好个立秋的风物人合一光景!后人可能起疑窦,梧桐岂有知,何能应声而落?不管今人知与不知,开天辟地以来,天地转动循序而不乱,万物感发应气而不违,这是创物主造就的天地,人与天地合和生机自在,好生品味天地的节气魔术吧!

注释

1:司马光〈梧桐〉

紫极宫庭阔,扶疏四五栽。
初闻一叶落,知是九秋来。
实满风前地,极添雨后苔。
群仙傥来会,灵凤必徘徊。

2:梧桐是吉祥树木,中国皇宫殿中皆种有梧桐。传说中凤凰只肯栖身梧桐木。汉朝的《西京杂记》就记载:“上林苑桐三,椅桐、梧桐、荆桐。”

*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掌握了二十四节气,就是掌握了一年四季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如果能记住黄历二十四节气何时降临、每个节气的涵义,您对一年之中天气的掌握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 古代的天文学家利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把一年分为四个阶段,然后再把每个阶段分成三小段,一小段大约十五天,于是全年有二十四小段,便产生了二十四节气。
  • 古时候的农民们将所有的农事活动,都按照历法节气来安排行事,所谓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都不失其时.........
  •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浪漫的时候,约在每年的11月21到23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40度。此时在中国大陆的黄河流域气温开始下降,飘下浅浅细细的雪花,因为是初雪,雪量不大,所以叫做“小雪”。在这个时节,各处都像洒上糖霜般的雪白宁静。自古以来,白雪带有祥瑞的意思,所以俗话说:“小雪雪满天,来岁必丰年”
  • 春分到清明期间,正属于春季当令的时节,养生保健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按中医五行的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此时养生应珍惜春天的“萌发”特性,借着人体的阳气上升,新陈代谢的旺盛,让春阳蕴藏的气机得以宣达运行。
  •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东汉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今年立秋的时间是8月8日04点01分。是秋季开始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即将来临。
  • 古籍《左传》里提到“立春为启,立冬为开”,以“启”字代表着一年的开始。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阳和起蛰,品物皆春”,从这一天一直到立夏这段期间,称为春季。
  • v中医自古就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道;认为春季应注重“养生”、夏季重“养长”、秋季要“养收”、而冬季则“养藏”。而五脏对应自然界的四季,所以一年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季节来养护我们的主要器官:
  • 中国人很早就有夏至节俗,夏至的至有三义,夏至这节气在中国起源甚早,周朝天子已经在夏至祭地,〈夏至九九歌〉描写夏天的气候与景象演变。夏至,今日一阴生。天地运行带来了季节的循环变化,夏至天地阳消阴长步入转折起点。 夏至,中国人讲“天人合一”,表现在节俗生活、自然和民谚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