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天地

【经典名作中的秘密】苏东坡与庐山之缘

作者:文逸飞

清 王翚〈云山竞秀图〉。(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262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庐山灵秀奇伟,大学士苏东坡一生中与之多次结缘。

   (1)不识庐山真面目

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一○七九年),御史何守正等上表弹劾,言苏轼诗句讥讽朝政,暗藏不轨;神宗大怒,将苏轼逮捕入狱待死,史称“乌台诗案”。

“乌台”,就是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故称乌台。

这是苏轼政治生涯的重大转折,他在狱中历尽折磨,三不五时接受严刑拷打,“诟辱通宵不忍闻”,几度将要命绝;……所幸最终免死,改谪黄州团练副使。

这番死里逃生,苏轼也从一个名满天下的臣子一夕沦为偏乡小吏;由意气风发、嫉恶如仇的青壮年,走向苍茫无知的未来;人生,究竟是怎样的一场游戏,他苏轼,会被安排成什么角色演出?

明文徵明《仿赵伯骕后赤壁图》卷(局部)描绘苏轼与友人游赤壁的情景,绢本,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他,已四十九岁了,这回得停下来好好看看自己。

记得八岁进小学时,拜道士张易简为师;老师总是赞不绝口,称众弟子中只有自己与陈太初两人具根器。后来自己高中科举还当了太守,陈太初却只当了个郡小吏,看来看去都是苏轼比陈太初杰出。

近来却听闻:太初修成尸解了。

出仕与出世,究竟谁的悟性好?

学堂里老师的大袖在风中飞扬,那影像如此清晰;他的教诲,他说过的生命本来;……他说过的真我是什么?

明文徵明《仿赵伯骕后赤壁图》卷(局部)描绘苏轼与友人游赤壁的情景,绢本,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明文徵明《仿赵伯骕后赤壁图》卷(局部)描绘苏轼与友人游赤壁的情景,绢本,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元丰七年(公元一○八四年),苏轼贬谪途经九江,迎面忽见奇美雄伟、氤氲变幻的山景;啊!是名满天下的庐山。

如此雄奇,却在云雾中隐藏着自己。仿佛每一个角度都展现了自我,却都只是片面,不是真实。

苏轼的心灵突然充满喜悦,他来到西林寺,

振笔于壁上疾书: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是绵延的山岭,侧看则是高耸的山峰。
远观、近望、高处、低处,山的模样都各不相同。
我没法知晓庐山的真实面貌,
只因为我已身在庐山之中。

〈明崔子忠画苏轼留带图〉(国立故宫博物院)
〈明崔子忠画苏轼留带图〉国立故宫博物院 藏。(公有领域)

直叙浅白的文字,却营造出一种朦胧奇幻的氛围。庐山之美,变化无边;作者仿佛不是走入山中,而是步入了一个神妙的仙境;相由心生,只能在不断找寻真相中一层一层的超脱。

诗中道出了一个理悟: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所见都不会相同;然而即便当下感受再真,也都不是全貌。

作者最后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在迷中,是看不清真相的;唯有放下观念,才能突破局限;放下自我,才能看见真我!

清 袁耀〈蓬莱仙境图〉。(公有领域)

苏轼终于抵达黄州,在一个小小的职务中安然自得;杯水车薪的俸禄使他常陷于困顿,然而苏轼甘之如饴。

老友马正卿为他向太守请得城东一片坡地供开垦;苏轼亲身耕种,并在坡上筑室,自号“东坡居士”,开启了人生最巅峰的创作时期。

明 沈周 庐山。(国立故宫博物院)
明 沈周 庐山。国立故宫博物院 藏。(公有领域)

(2)庐山烟雨浙江潮

 历经了一生波折,庐山的启悟始终深植于苏轼心中。

相传,苏轼听闻小儿子苏过将去就任中山府通判,即为他手书了一诗:

〈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未消。
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我原本向往庐山的奇幻的烟雨和浙江钱塘澎湃的大潮,
觉得若此生不能一睹胜景,必将万般遗憾无法承受。
现在,我终于见识了庐山的烟雨和钱塘的大潮,
却并没有因此改变了什么,
庐山烟雨还是庐山烟雨,浙江大潮依然是浙江大潮。

庐山变幻的云雾,钱塘壮起如山的潮涌,自古为天下胜景,亦是文人墨客所必至。

这首诗浅白无比,尤其第一句与最后一句还是重复,却成了东坡一生中最富哲理的名诗。

日本 相阿弥(1485–1525)绘《李白庐山观瀑图》轴,纸本水墨,美国旧金山艺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诗中表达了一种彻悟:人们常常迷失于观念与执著之中,俗世认为好的自己就认为必然好,对未知的事情充满好奇,对得不到的东西总是一心追求,甚至追求不到就难过得不行。

耳目感官的极致体验,一次自我的肆意展现,名利追逐的顶峰,就像庐山奇幻的云雾,钱塘潮涌时的壮观一般,人总向往着自己有所不同,觉得如此才能证明掌握到了什么,能不虚此生。

宋 夏圭〈云峰远眺图〉。(公有领域)

而实际上,这些都不是生命真正最重要的事物,到头来皆为虚幻而无法真正拥有。

人们所说的深奥、复杂、神秘的东西,常常却存在于浅显、简单、平常的事物中,抛开人们对复杂与简单所固有的观念,用心去体会,往往就能接近事物的真相,明白最远的就在最初的起点,高深的就在低浅之中。

正所谓大道“至简至易”,若能在人生中修炼、觅得返朴归真的大道,才能使生命真正有所不同。

曾是胸怀壮志的青年,直言敢诤的大夫,更是名满天下的大学士;后来屡遭迫害,成了流放至天涯的沦落人;这大起大落的一生,终于将东坡锻炼成了参透生命的老者。

宋徽宗建中元年(公元一一○一年),苏轼病重,临终时把三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生平没做坏事,死后一定不会坠入地狱。”安祥地离开了人世。

油而不腻东报肉
为后代留下许多美妙诗词,更留下东坡肉的宋代大文豪苏轼。(公有领域)

附录:苏轼与陈太初 

《东坡志林卷二‧道士张易简》:

吾八岁入小学,以道士张易简为师。童子几百人,师独称吾与陈太初者。太初,眉山市井人子也。余稍长,学日益,遂第进士制策,而太初乃为郡小吏。其后余谪居黄州,有眉山道士陆惟忠自蜀来,云:“太初已尸解矣。”

蜀人吴师道为汉州太守,太初往客焉。正岁日,见师道求衣食钱物,且告别。持所得尽与市人贫者,反坐于戟门下,遂卒。师道使卒舁往野外焚之,卒骂曰:‘何物道士,使吾正旦舁死人!’太初微笑开目曰:‘不复烦汝。’步自戟门至金雁桥下,趺坐而逝。焚之,举城人见烟焰上眇眇焉有一陈道人也。”@

《独钓寒江雪》封面。(文津出版 提供)

选自《独钓寒江雪──经典名作中的秘密》/文津出版
大纪元读者购书优惠 https://goo.gl/27qA1k

责任编辑:芬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相传,中国最古老的农歌出现于帝尧时代,名〈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 在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以南)开化比较晚,人们也相当淳朴,朋友交往充满了真心。当一位越国人要与他人结为朋友时,都会先进行一个仪式:他们在地上堆起一个小土坛,用狗和鸡当祭品,然后歌唱着祝祷。
  • 季札来到徐君的墓前,解下腰间的宝剑,亲手挂在墓旁的树上,转身离开。随从人员惊讶地阻止:“徐国国君都已经死了,您这是要送给谁呀?何况您从来就没说过要把宝剑送给他呀!”季札说:“不是这样的。当时我虽然没有开口说,但心里已经答应了,现在又怎能因为徐君死了就违背我心中的承诺呢?”徐国人民知道了这件事,非常感动,他们为季札做了一首歌: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 隽永的诗句可以启迪人的智慧,和谐的乐音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三千年前一群小朋友随意的歌唱,却启发了圣贤的智慧,和自我反省的方向。
  • 整场宴会里主人虚心地求教,宾客也诚恳地提出各项治国高见;上下之间没有隔阂,气氛欢愉和悦;声色娱乐不是重点,道德的促进才是目标,这才是贵族燕飨的真正价值呀。
  • 这首歌曲雄壮质朴,境界开阔,短短数语便描绘出了北方壮丽的景致。末句更是神来之笔:因长草过于茂盛,竟然掩盖了低头吃草的牛羊,等大风吹过瞬间才惊见无数身影;“吹”、“低”、“见”三字,互为因果,带出了北人的豪迈之气,和一幅生动传神的游牧图!
  • 这位划船的越人其实是位美丽的姑娘,她被鄂君子皙的翩翩风采所吸引,于是借着歌声来传达心意。她纯真的情感和曼妙的歌喉打动了王子的心,王子走上前来牵起她的手,在游湖结束之后一同归去,谱下了一段美丽的爱情!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一首歌颂婚姻的诗篇,诗中记录了一位不平凡的女子,和一桩改变历史的爱情。
  • 《诗经‧秦风‧蒹葭》篇是许多人反复吟咏的美丽作品,“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深刻描述出了许多人在追寻爱情过程中历经考验,伊人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及的感受。然而在这首诗中被苦苦追寻的“伊人”究竟是谁呢?答案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 汉武帝一生中有许多心爱的女子,然而令他生死难忘的却只有一人。 李夫人原是京城的一位知名歌妓,她与哥哥李延年皆能歌善舞。后来,李延年因罪受刑入宫,在汉武帝设立的乐府官署任职,负责搜集俗乐,谱就新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