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绝”顾恺之 点睛之笔募百万钱捐寺院

作者:天熙

顾恺之《洛神赋图》,宋摹本。(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2322
【字号】    
   标签: tags: ,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有名的大画家,字长康,小名叫虎头。他出身士族家庭,才华洋溢,善作诗词、精于书法,尤其擅长绘画。他的画构图勾线,涂抹写意,都令人惊叹。顾恺之风趣豁达,个性鲜明,当时人称他有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

心胸豁达 戏言“画作通灵而飞”

相传,有一年春天,顾恺之要出远门,他将一厨柜的精彩画作用纸封好,题上字,暂寄放在朋友恒玄家里。恒玄知道这些画作都是顾恺之最珍爱的画作,便打开柜子将画全部偷走,再将封闭处复原。顾恺之来取画时,发现柜内的画作不翼而飞,但恒玄欺骗顾恺之说他并没有打开柜子。顾恺之也不疑有他,也不责怪恒玄,反而是自我解释说:“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意思是好画能通神灵,就像人修炼成仙一样,幻化成仙飞走了。其幽默和豁达如此,也是古今少有。

“点睛”为寺院募资百万钱

顾恺之画人物,特别注重传神,但多年不画眼睛,堪称一绝。有人问他不画眼睛的原因,他回答说:“画人物画身体四肢画得好与不好,没有多大关系,而传神的关键,就在于眼睛!”所以顾恺之画中人物的眼睛,有时一搁就好几年都未点上。

有一段顾恺之画眼睛的精彩故事:东晋兴宁年间(公元363~365年),顾恺之曾经在瓦棺寺北殿的墙壁上画维摩居士像,有“清羸示病之容,凭几忘言之状”,画出了维摩诘的病容及病中与人应对的特殊神色,画好后维摩诘头顶华光四射,月余不散,在当时引起极大的轰动。

《京师寺记》上记载说,东晋兴宁年间,瓦棺寺刚建成,僧人迁入,设置法会,僧侣向京城士大夫募款,当时的官员文士捐款没有超过十万钱的,唯有顾恺之慷慨地认捐一百万钱。他家一向清贫,哪来的一百万?人们都认为他在说大话,但顾恺之胸有成竹。到了要付款的时候,顾恺之对僧人说:“请贵寺选一面空白墙壁。”然后顾恺之开始进寺闭关作画,一个多月闭门不出。

月余后,顾恺之在这面墙壁上绘了一幅巨大的维摩诘画像,将要画眼睛时,顾恺之请寺僧打开寺门,让民众参观。顾恺之对僧人说:“这幅画完成后,第一天来观看的人,请让他向寺里施钱十万,第二天来观看的布施五万,第三天来看的捐多少都可以了。”到打开门时,壁上维摩诘巨像头顶的光照亮整个寺院。头一天,许多人为了争睹顾恺之“点睛”,涌入瓦棺寺。顾恺之当众提笔点睛,真有如神助,就那么一点,整个画像便活灵活现。前来观看布施的人群堵塞寺门,挤满了寺院,不到一会儿工夫,就集资上百万钱。

才绝 画绝 痴绝

顾恺之博学多才,工诗赋,能论画,也精于书画,时人称他有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

顾恺之从小就勤于读书作诗,写了不少诗篇,流传于世的有《风赋》、《观涛赋》、《筝赋》、《四时诗》、《虎丘山序》等。

某天他去长江下游江南一带的会稽旅游,归来后,人家问他会稽景色如何,他回答:“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蒸霞蔚”,将江南的秀丽景色说得诗情画意,颇富动态之美。后来“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成了后世山水画题材的主流。

在绘画方面,顾恺之擅长于山水画和人物画。山水画在他的纸上浑然天成,人物画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谢安对顾恺之说:“你的书法,自从有人类以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绝妙的。”又说,“你的画郁郁苍苍,也是从古以来所未有的。”

顾恺之不喜墨守成规,能以自己独特的看法,画出不同的风貌。例如他曾经为谢鲲作画,把谢鲲画在岩缝间,因为他认为谢鲲一生跋山涉水,用这样的方式来形容谢鲲是最传神的诠释。

顾恺之的绘画手法,线条描法像是游丝般细致,有如春蚕吐丝,非常自然,被通称为“高古游丝描”。后人论述他的画作,“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把他和师法他的南朝宋画家陆探微并称为“顾陆”,号为“密体”。唐代张怀瓘对他的画评价甚高:“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

“痴绝”现真性情

三绝中的“痴绝”就是指顾恺之的为人率真、幽默,做任何事情都浑然忘我,如痴如醉,所以又痴得非常出名。例如顾恺之作画时总是废寝忘食,不完成画作不罢休。顾恺之出世没多久,他的母亲就去世了,因其他小朋友都有母亲,只有自己没有,他常常思念母亲,缠着父亲不放,问:“我为什么没有母亲?我的母亲长什么模样?”父亲耐心地给他描述。顾恺之就凭借父亲的描述,一次又一次地描绘母亲的形象。每次画好之后,他都要问父亲像不像,父亲总是表示还需努力。顾恺之就这样一试再试,直到父亲两眼放光,说“像,像极了”,他才满意地放下画笔。他的母亲的形象就这样长留在他的心里。

桓温提拔他为大司马参军,跟他十分亲近。桓温去世后,顾恺之拜谒桓温的坟墓,赋诗道:“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有人问他说:“您这么看重桓公,为他哭的样子大概可以想像得到!”顾恺之回答说:“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顾恺之“痴”得有情有义,正如他的画作一样,细腻而真挚!

顾恺之的画作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与色彩,在画坛上有不可抹灭的历史地位。因他的才华、率真、幽默、痴绝,在东晋的历史舞台上角色鲜明纯净,令人为他喝采;东晋画坛没有了顾恺之,就没有了色彩!@#

参考史料:《晋书》《尚书故实》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顾恺之(公元345-406年)、陆探微(?-约485)、张僧繇(479?-547?),这汉魏六朝二百年间先后出现的三位大画家,可说是应运而生、为奠定道释画而来。因为在动乱年代里,宗教信仰相对之下非常发达;三位大师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大量儒释道三教的作品,深受士族与民众的喜爱。
  • 顾恺之(约公元345~406年),字长康,小字虎头,东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是著名的画家。顾恺之才华洋溢,画作出色,能创作,能评论,画起画来,废寝忘食,如痴如醉,时人称他有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
  • 顾恺之多才多艺,善作诗词、精于书法,尤其擅长绘画。因为他的才华多元,当时的人称他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他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 白米饭是很好的养胃食物,可作为主食适当的吃。(Shutterstock)
    现代人说,幽默一种沟通表达的艺术,而对苏轼而言,应该也是心态乐观的一种生活态度吧!
  • 很多人都读过贾岛的诗歌《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朝的寻隐诗自成一派,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诗人,一次次走进山水佳境,踏上寻仙问道之旅。大唐诗坛最耀眼的明星——诗仙李白,他的寻隐之旅有怎样的玄妙意境呢?(《古韵流芳》提供)
  • 当大唐进入鼎盛阶段,乐舞艺术也达到了中华历史的最高峰。其中有一位舞姬、一支舞蹈,留给大诗人杜甫最深的印象。哪怕经过五十年之久,他永远铭记着观者如山、一舞动四方的盛况。
  • 炼丹 中国画
    刘商感叹光阴实在太急促短暂,在世劳累辛苦,求得虚浮的荣耀和世间的官位,又有什么好处呢?刘商心想,古代的贤人都弃官去寻求道术,大多都能超脱尘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儿女都已经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诉自己实在不应再被世俗所累了。
  • 刘庭式坚持娶了盲女做妻子,两人一直白头到老,后来盲妻去世,刘庭式十分的悲伤,一直都不肯再娶。
  • 隐士陶渊明的真实生活,平淡自然,既有烟火气息,也蕴含超然境界。归隐田园是他的人生归宿,他固守之,吟咏之,将其打造成充满诗意的精神乐园,并开创了自成一派的隐逸田园诗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