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

处暑俗谚说了哪些下雨和秋收状况?

作者:容乃加
处暑节气有什么特征?节气俗谚如何预测秋收?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1069
【字号】    
   标签: tags: ,

“处暑”节气有个“暑”字,乍看就像处在暑气中,那么处暑是属于夏天还是秋天的节气呢?它表现什么节气特征呢?处暑俗谚也能预测秋收状况吗?

处暑节气特征

处暑是“暑止”的意思,到了这个这时节,暑气就要止步,出现潜伏休止状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古时是以华北地区为准)。

有句俗语“争秋夺暑”,指的就是从“立秋”到“处暑”这半个月期间天气微妙的演变样貌。立秋是秋天开始的标竿,处暑在立秋之后,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了,每年从阳历8月22日—23日间到下个节气“白露”前的半个月都在处暑节气范围。“七月中气处暑毕,玉宇频来处暑风”!

中华文化的节气科学观建立得很早,先秦时已经有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节气名目(见《吕氏春秋》),并有关于月令物候的叙述。在公元前的《周髀算经》中已经有了怎样观察和计算“处暑”时点的算法。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篇里,二十四节气名称已经齐备,并且和当今所用的完全相同。当时的主要政治经济地区在西安、洛阳两京一带,属于黄淮流域的地区,有关节气物候的描述也是以当地为准。进入处暑,中国大陆长江以北地区一般将迎来秋高气爽的气候,而在往南的地区,“处暑犹然似当夏”,“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暑气余威甚至不亚于夏日。

处暑时节,谷物开始黄熟,对农家们来说,处暑就是农忙收获的季节。在中原大地有关处暑收获谷物的俗谚很多,例如,山西的“处暑禾田连夜变”;山东说“处暑三日无青谷”;浙江的“处暑三朝稻有孕”;湖北说“处暑满田黄,家家修廪仓”。

平常年里处暑一到,大江南北谷物熟,家家户户一片忙着秋收的景象。然而去年(2020年)连今年,天候异常,超几十年一遇的豪雨屡创纪录,收成与否,可能就要看人心看天意了。

处暑和雨水有关的俗谚

民间积累了历史的经验,又有哪些关于处暑的俗谚呢?尤其是当下惹人关心的,和雨水有关的俗谚,一起来看看。

各地因为气候典型不同、农作不同、栽培收获季节不同,所以在处暑节气里对于雨水的需求与反应也是不一样的。华北地区的俗谚说:

处暑雷声唱,阴雨天气多。
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

从这些俗谚来看,在华北地区,处暑的雨水是往后秋日里的指标,处暑下雨,秋季就雨水多。东北地区也是一样的情况,东北俗谚说:

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乾断江。
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

安徽、山东、湖北这些地区的处暑则不喜雨,因会带给谷物不好的影响,收成不好,其俗谚说:

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立秋无雨一半收,处暑有雨也难留。
河北也说:处暑下雨烂谷箩。

而在闽南地区的处暑则喜雨,闽南俗谚说:

处暑不觉热,水果免想结(果)。
处暑有下雨,中稻粒粒米。

当然啦,喜雨和暴雨有别,及时雨和意外连降雨也大不相同,以上所录的俗谚说的是一般的情况。有一俗谚说:“看天吃饭”,这话恰好反映农业社会的处暑节气特征,而对现代化的社会来说,又岂能免于天候的影响呢!

我们从历史中也发现了,人心道德水准高的时代,自然伴随着国泰民安,人民能安享富裕生活,反之,乱世中多发生异常天候状况。处暑就要来临,提醒大家,不妨用心观察一下节气天候,让我们谨慎应对这一个关系着重大民生饥饱的秋天节气的变化。@*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人讲“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中生命发扬的季节。谷雨是暮春的最后一个节气,错过谷雨终就错过了今年的春天。切切要惜春,就在正当下!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到来,此时天地万物的生长皆清净㓗齐阳气发,所以称“清明”。自古以来清明融合了节气、历史的内涵,形成古老又丰富多元的节俗!其中不少节俗传自仅相隔一二天且节俗用意又相近的寒食节。
  • 明 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公有领域)
    节气“清明”表示什么意义呢?清明对应卦象是什么涵义?如何利用“清明”让人生“乐活”呢?古人有一套!
  • 春分节气后到来的是“清明”,此时清净明洁之气象,弥布天地间,万物欣欣向荣。我们来探索一下: 清明节的日期为何在4月4日和4月5日之间变动呢?古代的清明节也放连假吗?作什么活动呢?
  • “春分”在一年中是一个很有指标性的节气,在生命过程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精神象征。中国的节气“春分”指示新生、诞生的含意;西方的逾越节、复活节的时间也都在此时节。东西方文化对生命的理解在春分时节展现了什么妙合之处吗?
  • 围炉、守岁中,远处、近处的爆竹声此起彼落传开来!暖风褪去柳梢冷,一夜唤回天地春!守护传统价值的民俗,守护人心中的善,穿过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将春天捎回大地!
  • 悠悠千载,立春带春来!立春的精神与器物文明有哪些丰富的表现?立春养生怎么养?我们从天人合一的视野,展开立春的丰富文化内涵。
  • 岁月匆匆,时序进入黄历年尾声,腊月正在人间展开。古人称黄历十二月为“腊月”,这说法是怎么来的呢?“腊”包含哪些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呢?
  • 虽然不是每个地方都会下雪,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下雪天,但“雪”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是无法忽视的存在。在冬天的六个节气中,就有两个节气分别叫“小雪”和“大雪”。
  • 立冬节气落在每年十一月七日或八日,一年四季的“四立”之一,标志冬季的开始。从天人合一的精神意义来看,怎么过冬?怎样养生?
评论